潮新闻客户端 周勇
在老家抗日的历史记忆中,有一个叫张齐林的凤凰英雄,其事迹值得讴歌!
张齐林,凤凰县沱江镇人,打嘉善时在384旅768团2营4连当连长(上尉)。
1937年11月12日,384旅到达浙江嘉善的第三天,日军突破128师防线,768团2营受命冲过小河上的公路桥,恢复河对岸的原设阵地。张齐林的4连为2营的尖兵,他率3排冲在最前面。
日军为了纵深突破,端着刺刀冲上来。3排的两个中士班长滕代祥(凤凰县廖家桥人)、向正德(凤凰县黄土坳人)国术功底好,冲在最前头。其他在黑旗大队的苗族兵紧跟在他们后面。黑旗大队是改编前在湘西部队组建的特别支队,由会武术的本县苗民为主组成的队伍。黑旗大队战士用刺刀挑死几个鬼子。其他鬼子害怕了,纷纷后退。
3排退守公路桥,敌人用火力压制了桥面。1排2排无法过桥。128师大部被阻挡在桥的南面。张齐林只好命令3排在桥南垒砌工事阻击敌人。
2营营长李光显率5连冒着敌人炮火前进,结果在桥上中弹身亡,许多奋勇向前的官兵也倒在那座桥上。
为了压制敌人,张齐林亲自指挥,端起机枪扫射。射手陈绍宏(1986年80岁,凤凰县龙家湾人)给他压子弹。这时一个苗族班长建议晚上进攻。张齐林一想对呀,于是他命令1、2排在庙里待命,同时由1排长杨春(凤凰县竿子坪人)去向团长报告。其他人负责拆掉庙里的门板做筏子过河。
晚上,敌人的探照灯在桥上扫来扫去。相对来说无法顾及其他地方。1排由桥右过河,二排从桥左迂回进攻。张指挥3排用火力吸引鬼子注意力。
炮火声响彻耳际,敌人防不胜防。在夹击下敌人的机枪堡垒被我军端掉。4连控制了桥面。在当日的血战中,张齐林的左手小指、无名指被打伤,3排长要他下火线,张不肯,说右手还能打机枪。
在13日,14日两天激战中,张齐林右肋被子弹擦伤,右手中指被打断了。他自己把伤指缠好,吞了急救包里的两颗吗啡丸子止痛,还想坚持战斗,2排长满益亨(凤凰县黄丝桥人)说连长你已中三枪,这里有我们在。由于流血较多,张齐林觉得头有点晕,吩咐1排长负责全权指挥。他撤下来后,在公路两边看到躺着的伤兵,其中有位腿被打伤的排长叫他把枪借一下,排长拿过枪对准自己太阳穴开了一枪。张齐林感到非常吃惊,一路上他了解到自己认识的几个部队领导都殉国了。768团1营1连连长陈绍清、3营7连连长滕子金、764团3营9连连长周亚东都战死在公路上。张齐林碰到128师顾师长,顾师长对他说,好好养伤,还顺便给了他两个大饼。
“师长,您赶快进指挥所,敌人的飞机等下来轰炸了!”张齐林说。
“不怕,敌人不会为我一个人来一个炸弹!”
张齐林告别了顾师长,搭火车来到杭州医院疗伤。在其后,他辗转至南昌、长沙、常德等后方医院治伤。军需处的人来看望他,并且带来了100大洋,说是蒋委员长颁发的奖赏。128师在嘉善阻击战中立了大功,打了7天7夜,使主力部队成功转移。
嘉善阻击战,仅128师就阵亡3764人,负伤2823人。死亡人数达到每公里596人,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上演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浩然之气,永志长存!
重新休整后,128师在金华一带补充兵源,开赴江西修整,后被编入其他部队参加武汉会战。在沽塘阻击战中,128未能达成任务,后被撤销番号。
张齐林回到凤凰,靠做粉笔、扞面、扎棉花等活吃饭。顾家齐师长受命招志愿兵团时,张齐林被任命为17志愿兵团当2营营长。部队在江西归入王陵基的30集团军。
张齐林产生了退隐之心。他觉得外地兵没有湘西兵好带,执意不从,便以祖母病危为由请假回凤凰。
新中国成立后,张齐林被统一编入沱江镇的综合加工社。后也吃了不少苦头。作为参加抗日的老兵,他的经历是充满传奇的。
通过张齐林的故事,我们可以想见128师抗日的英勇壮举。128师官兵用他们的血肉,在嘉善创下英雄业绩,写下不朽的壮烈诗篇。
1939年,128师382旅旅长谭文烈,拿出一千多块最高统帅部奖的银圆,在凤凰县城东郊的凉水洞附近修了一座纪念碑。碑的正面写的是“陆军128师382旅嘉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碑上有凤凰文化名人作的诗文,铭文简述了嘉善血战的概况,碑上还镌有382旅烈士名单。
1945年10月10日。嘉善县县长王定中护印回城,在县城立了一块“嘉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铭文中关于128师拼命死守的过程有如下记述:“时吾军亘铁路东西官塘逶拖作殊死战,张汇塘、斜港上尤烈。全城义民去而之他,越三日有潜归者,靓军民之死以千百计,道旁坚穴(指散兵坑)累累,军士擎枪死守,有弹药尽而兀立疆毙者”。
1986年8月,嘉善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印了第一辑文史资料,内中有当地老人关于128师阻击日军的回忆:“守卫在南桥村的这些湖南兵为国牺牲了。阵地上被湖南兵用枪打死,用刺刀戳死的日军尸体也不少。在田野、壕沟、碉堡里和河浜中有许多牺牲了的128师官兵的尸体,足有几百具。有的尸体手中还握着上了刺刀的枪支。”
回顾历史,128师嘉善抗日的意义在于它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重创日军,粉碎了日军迅速侵占嘉兴城的企图,为淞沪会战大撤退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延缓了日军进犯南京的速度。
作为在浙工作的湖南凤凰籍人,笔者深感先烈事迹之壮怀激烈。每一寸河山都来之不易,我辈当自强,唯有强军富国才不至于受屈辱。同时,更要发扬“竿军”后代的“坚强、勇毅、拼搏”精神,去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