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媒:美国承认了!白宫对华战略出现重大误判,特朗普大错特错
迪丽瓦拉
2025-10-12 16:03:59
0

近年来,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其最大的战略对手,并采取一系列遏制措施。然而,最近的美国媒体开始发出警告,指出白宫对中国的战略“基于错误的认知”,这可能正在制造出一个并不存在的“敌人”。尤其是在当前中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这种错误的认知引发了美国媒体的关注。

9月20日,《外交政策》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对白宫对华战略的误读》的文章,核心观点直指美国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战略判断存在系统性错误。文章详细分析了白宫内部的普遍观点:认为中国正试图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的主导力量。基于这一判断,美国制定了多项对华遏制政策,如加征关税、技术封锁、供应链脱钩、印太军事同盟和南海巡航等。但文章指出,这种看法并不成立。

作者强调,中国并没有意图取代美国,也不想重构全球秩序。相反,中国一直奉行“维持现状”的战略,更注重区域和平与经济发展,而非急于称霸。换句话说,美国正试图用冷战思维去应对一个完全不同的对手,把自己拖入了一个假想敌的泥潭。

文章还指出,如果美国继续坚持“军事对抗”和“经济脱钩”策略,反而可能导致美国在亚洲逐步孤立,甚至与真正的战略伙伴发生分歧。这些警告已经在美国政界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讨论。

美国的这种误判,实际上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惯性和焦虑。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全球霸主,但这种地位带来的是“惯性思维”,即美国习惯于通过塑造“敌人”来维持战略集中度。从苏联到恐怖主义,再到今天的中国,敌人的“标签”不断更换。但问题在于,中国并不是另一个苏联。

苏联的全球革命性意识形态与扩张性的军备竞赛与中国的“防御性”国防态度截然不同。中国强调“不干涉内政”,而苏联则致力于通过军备对抗北约。此外,苏联经济长期萎缩,而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且与美国存在着高度依赖的经济联系。尽管如此,许多美国决策者依然拒绝正视这些差异,继续用“冷战思维”来对待中国,试图通过遏制和围堵来应对一个融入全球体系的大国。

这种战略错位,正是导致白宫多次战略失误的根源。《外交政策》这篇文章的核心问题就在于:美国误以为中国要取代自己,而中国只是专注于发展自己。

如果说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是在“平衡中拉扯”,那么特朗普政府则采取了更加极端的“对抗”策略。特朗普在2018年发动了大规模的贸易战,使中美关系急剧恶化。尽管美国加征关税、实施技术封锁,并在南海巡航等方面加大压力,但这些策略并没有导致中国崩溃,反而帮助中国在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方面取得了进展。特朗普政府的“零和博弈”思维,即中国强大一点,美国就削弱一点,最终不仅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反而加剧了美中关系的紧张。

《外交政策》文章还特别提到,特朗普政府的战略错误,直接导致了中美关系进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战略僵局,给未来的合作带来了很大挑战。

文章中最为关键的建议是,美国应摒弃“将中国视为敌人”的固执思维。中美之间确实存在竞争,但这种竞争并非零和博弈。中国更关心的是国内经济发展、民族复兴与区域稳定,而非争夺全球霸权。美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自身经济的衰退、内部社会的分裂与债务危机,而不是将中国视为一个虚构的“替代者”。

如果美国希望保持未来的全球影响力,最重要的是在气候变化、核扩散、全球供应链、疫情后复苏等全球性议题上与中国展开合作,而不是继续遏制中国。经济脱钩与军事对抗只会让美国逐渐孤立,反而“差异共存”的战略才是中美避免灾难的最佳途径。

尤其在台湾问题上,文章还提醒,美国必须正视中国的底线,并避免在这一问题上出现战略误判。毕竟,台海局势一旦失控,不仅会造成地区安全危机,还可能引发全球经济震荡。

尽管《外交政策》给出了清醒的建议,但能否真正促使美国政策转变,仍然存在很大疑问。目前,美国的政治生态深陷“反华共识”,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在对华强硬问题上没有明显分歧。再加上媒体和智库长期塑造的舆论压力,任何稍微倾向“对华接触”的声音都会被标签化为“软弱”或“亲中”。即便有媒体发声指出误判,距离政策实质性调整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更为关键的是,美国真正的挑战并非中国的崛起,而是其内部问题的积压。若不能有效修复国内经济结构、减少社会裂痕、提高民众的信任度,美国即使打压中国,也无法重获世界主导地位。中美之间本可以和平共处,但美国对中国的误解和固守的冷战思维将加深两国的隔阂,错失共同发展的机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最近,波兰突然借机以白俄罗斯军演为由,关闭了中欧班列的关键通道。这条线路是中欧贸易的重要枢纽,关口一...
原创 存... 财富的底线:探寻国人“不穷”的心理标尺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居民对储蓄的执着是出了名的,国民储蓄率高...
原创 瑞... 瑞典最近通过与荷兰和奥地利的欧洲采购框架,签署了购买四架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生产的C-...
原创 “... 经过两轮选举,高市早苗成功击败小泉进次郎,成为日本自民党的新总裁,意味着她有可能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
原创 韩... 韩国长期以来有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三明治”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是:韩国处于日本和中国之间,既要努力赶超...
原创 大... 在大唐盛世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名将,他三次征战,打败了三国敌人,被誉为“开疆拓土”的第一人。无论是他...
原创 银...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了一项至关重要的通知,要求所有获准参与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必须在营业场所的醒目位...
原创 2... 2008年5月,在陕西潼关县,53岁的李大爷只想挖个水井,解决灌溉问题,结果却挖出了一根金光闪闪的木...
原创 珍... 清朝末年,是一个充满黑暗与动荡的时代。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牢牢控制着朝政,而名义上的皇帝光绪,却只是一...
原创 武... 武则天去世的那一年,正是神龙元年,也是在她被迫退位的同一年。她在上阳宫的仙居殿去世,享年82岁。退位...
原创 为... 人和人之间常有偏见,国家与国家之间亦是如此。事实上,大多数人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通过别人讲的故事拼凑...
原创 开... 1955年,新中国举行了盛大的授衔仪式。原本,徐立清被拟授予上将军衔,但他主动提出放弃。许多人劝说他...
原创 千...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一事之后,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衰退,许多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君主的权力开始下降...
原创 朝... 开城,曾是朝鲜高丽王朝的古都,也在朝鲜战争的初期成为了重要的谈判地点。在战争爆发前,它属于韩国的行政...
原创 大... 清乾隆四十年,乾隆帝为阎应元和陈明遇两位人物分别赐下了“忠烈”和“烈愍”的谥号。阎应元的“忠烈”尤为...
原创 北... 赵匡胤,北宋的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年轻时,他因出色的军事才能而迅速崭露头角,在多次...
原创 不... 在当今社会,许多父母为孩子的教育焦虑不已。为了不让孩子错失成为天才的机会,很多父母不断给孩子报名各种...
原创 非... “世界上有那么多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电影《卡萨布兰卡》中这段经典台词,被无...
原创 日... 东京审判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甲级战犯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包括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和...
原创 马... 在历史的长河中,马嵬兵变无疑是一场震撼人心的变局。李隆基(唐玄宗)在此时做出了一个充满决心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