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武则天登上女皇帝的宝座后,唐朝的皇室女性们纷纷开始产生了新的野心。她们每个人心中都怀抱着一丝渴望,认为自己也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武则天。这其中,唐中宗李显的妻子韦皇后和她的女儿安乐公主尤其明显。她们渴望掌握皇权,甚至不惜通过毒死李显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的行为最终引发了唐朝政权的极大动荡,也带来了许多人伦惨剧。尽管武则天为她们开辟了先河,但最终能够登上权力巅峰的,只有武则天自己。那些试图追随她的女性,最终的结局无一善终,比如韦皇后、安乐公主以及她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都未能如愿。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最小女儿,也是唯一活到成年的女儿。她长得像母亲武则天,性格也似乎遗传了母亲的坚韧和聪慧。在武则天去世后,太平公主曾一度权势滔天。然而,最终她却死于侄子李景隆的刀下。为什么这样一位如此强势的人物,最后会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呢? 武则天一生共育有六个孩子,其中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然而,她的长女早逝,太平公主成了她唯一活到成年的女儿,也是唐高宗李治唯一的嫡女。太平公主的降生在李治和武则天的统治下,象征着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她从小便深受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宠爱,尤其是武则天,对她的喜爱几乎可以说是溺爱。 太平公主之所以如此受宠,与她与母亲之间的相似性有很大关系。除了外貌相似,她的性格也有很多和母亲相似的地方。特别是当太平公主大约五六岁时,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展示了她与母亲相似的果敢和决断力。那时,太平公主去探望外祖母荣国夫人,恰巧遇到了外祖母的外甥贺兰敏之图谋不轨。贺兰敏之将太平公主的侍女强行带进房间,对她进行了侵犯。太平公主回去后,立即向母亲告发,武则天对此事极为愤怒,立刻将贺兰敏之贬职,并远远地派遣到他乡。然而,太平公主并不满意这种处理方式。她竟然亲自带人追上贺兰敏之,并用马绳将其勒死。她年仅十岁,却已展现出如此冷酷且果决的复仇心态,这与她母亲武则天极为相似。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公主逐渐长大,开始考虑婚姻问题。16岁时,她主动请求母亲为她挑选驸马。武则天便为她选择了贵族薛绍作为女婿,并安排了两次休妻,旨在确保薛绍能与太平公主匹配。最终,太平公主和薛绍的婚礼在长安举行,盛大豪华,场面堪称空前。为了确保婚车通行顺利,甚至拆除了县衙的大院,沿途数公里的路程点燃了巨大的烛火,气氛雄浑。 然而,太平公主的婚姻并未持续太久。688年,由于薛绍家族卷入谋反案,薛绍被囚禁,最终死于非命。这一事件给太平公主带来了极大的打击,让她意识到,若自己不能掌握真正的权力,就无法保护身边的人。因此,她的野心开始显现,她开始渴望像母亲武则天那样,拥有真正的权力。 不久后,为了安慰太平公主,武则天再次打算将她嫁给侄子武承嗣。然而,太平公主对此并不感兴趣。接着,她瞄准了自己的表兄武攸暨。武则天同意了她的选择,甚至不惜下令赐死武攸暨的妻子,以便成全这段婚姻。婚后不久,太平公主发现武攸暨并非她理想中的那种人物,心中感到失望,但已无法改变什么。 为了缓解内心的郁结,太平公主开始养男宠,并通过与他们建立关系,逐渐扩展自己的影响力。她甚至将其中一位男宠张昌宗送给母亲武则天,以此博取母亲的青睐。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地位逐渐上升,开始越来越靠近权力的核心。她的野心也愈发膨胀,甚至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像母亲一样,登上女皇的宝座。 然而,武则天的心思早已转变。她并不希望看到第二个女性登上帝位。随着年岁渐长,武则天越来越倾向于将皇位传给武家,而非太平公主。因此,她开始对太平公主进行严格约束,限制她在权力上的参与。 尽管如此,太平公主仍然悄悄地积累自己的力量。她在宫外大肆积累财富,并建造了豪华的府邸,以表明自己和母亲武则天的关系仍然稳固。尽管武则天逐渐将权力交给其他亲信,太平公主的权势依然强大。到了703年,太平公主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她联合李显及几位权臣策划政变,成功铲除了对手,并使得李显得以重新登基。 李显再次成为皇帝后的几年里,太平公主的权力几乎无人能敌,朝廷的大事几乎都需要她参与商讨。尽管李显是帝王,但他完全依赖太平公主的支持。太平公主的影响力逐渐膨胀,甚至在朝中安插了大量亲信。到了713年,太平公主的权力已大于皇帝。她可以不经过李显的同意,单方面发布命令,宰相和大臣们也不得不听命于她。 然而,正是这种权力的过度集中,最终为她带来了灾难。李隆基——李显的儿子,后来的唐玄宗,开始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胁。他意识到,太平公主的权力已经无法控制,甚至对李家的江山构成了危险。 于是,李隆基联合一些文武大臣发动政变,于705年成功发动了“神龙政变”。太平公主的亲信被一个个清除,太平公主本人也最终被捕。虽然她设法暂时逃脱,但最终还是在家中被李隆基赐死,享年不到五十。 回顾太平公主的一生,她的命运无疑是一部悲剧。从一度站在权力巅峰,到最终的失败与死亡,她的经历充满了波澜和传奇。她不仅是唐朝历史上最接近武则天的女性人物,正因为她强大的权势,最终却成为了李家政权的威胁,最终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