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中,如果一个女子能够获得皇帝的宠爱,那么她的命运便可能从此改变,获得高高在上的荣宠,甚至飞上枝头成为凤凰。毕竟,在古代,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在清朝道光年间,博尔济吉特氏进入皇宫后,凭借其显赫的家世和自身的美貌,深得道光帝的宠爱。在短短七年时间里,她为皇帝生下了五个皇嗣,风头一时无两。可惜的是,尽管如此宠爱,前皇后去世后,后宫的权力空缺,然而道光皇帝却始终未将她封为皇后。这其中,究竟有何原因? 博尔济吉特氏出身显赫,她的家族是蒙古黄金家族的一个分支,黄金家族即为成吉思汗的家族。可以说,她的家族在元朝时期就已是一个极为显赫的贵族世家。进入清朝后,满族皇帝为了拉拢蒙古势力,逐步发展起了满蒙一家的观念,两族之间也保持着长期的联姻关系。道光皇帝的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正是通过这种途径进入后宫的。 她被封为静贵人的那年,刚刚年满13岁。根据史料记载,这样的封号通常意味着她的家族背景非常显赫,且皇帝对她的喜爱非同一般。与许多妃嫔不同,她并没有使用单纯的姓氏作为头衔,而是由皇帝亲自赐封为静贵人,足见她在道光帝心中的特殊地位。 博尔济吉特氏一入宫,便获得了道光皇帝的宠爱。据记载,她在1826年初便被诊断怀孕。对于皇帝的妃嫔来说,往往都是母凭子贵才能获得晋升的机会,而博尔济吉特氏也不例外。然而,与其他依赖子嗣晋升的妃嫔不同,她更倚重的是道光帝对她的宠爱。因此,即便她尚未为帝王生下皇子,她便被晋升为静嫔。此外,博尔济吉特氏似乎天生易孕,在她为道光帝享宠的七年时间里,共怀上了五次皇嗣。尽管如此,博尔济吉特氏并未完全顺利地生育。根据史书记载,其中一次流产了。她所生的皇子中,六子奕訢尤为聪慧机敏,深得道光帝的喜爱。由于她的子嗣众多,再加上对道光帝的深厚宠爱,博尔济吉特氏最终被晋升为静贵妃。 道光二十二年,孝全皇后去世。此时,道光帝急需一位能够管理后宫的女主人,于是便将博尔济吉特氏晋升为皇贵妃。在没有皇后的情况下,皇贵妃便是后宫最具权力的女人,博尔济吉特氏也因此掌管了后宫的所有事务。虽然孝全皇后已经去世,留下了年幼的咸丰帝,但道光帝显然非常信任博尔济吉特氏,甚至将咸丰帝托付给她抚养。 虽然咸丰帝并非博尔济吉特氏亲生,但她依旧视其如己出,这种深厚的情感在充满权谋的皇宫内是十分难得的。然而,尽管博尔济吉特氏掌控了后宫,她始终未能获得皇后之位,这背后显然有道光帝的私心。 道光帝未将她封为皇后的原因有二。首先,他已经秘密立下了咸丰为太子,而如果博尔济吉特氏成为皇后,可能会因为六子奕訢而有所图谋,影响到太子的地位。其次,清朝有严格的皇后封号制度,一位皇帝一生最多只能册封三位皇后。道光帝显然不愿破坏这一规矩,尤其是孝全皇后已经是他的第三任皇后。因此,尽管博尔济吉特氏为道光帝生下了多个皇子,并且在他去世后承担起了抚养咸丰帝的责任,但她始终未能成为皇后。 好在,咸丰帝即位后,出于对养母博尔济吉特氏的尊敬和孝义,终于在她去世后追封她为皇后。这一追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奕訢为母亲争取荣誉的努力。奕訢为了让母亲获得太后的尊号,曾多次与咸丰帝沟通,但由于博尔济吉特氏并非咸丰帝的亲生母亲,这一请求一直未被明确答复。然而,奕訢最终以孝义为由,成功为母亲争取到皇后的封号。 不过,虽然追封为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在去世后依然只能葬于妃陵,未能获得与当朝皇后同等的待遇。这一事件也凸显了清朝皇室复杂的权力关系以及其中的宫廷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