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刘备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之所以能够最终得天下,关键在于他们都非常擅长用人。虽然刘邦和刘备之间相隔了350多年,但两人出生的背景和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他们的最终结果却截然不同。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在自我介绍时常常称自己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通过强调自己的汉室皇族血统来证明自己有资格参与天下大事。然而,刘备从未提及自己是刘邦的后代,这究竟是为何呢? 东汉末年,奸臣董卓专权,朝政混乱,群雄逐鹿,纷纷起来讨伐董卓。刘备便是其中之一,他被尊称为刘皇叔,肩负着匡扶汉室的旗帜,和其他豪杰一起联合讨伐董卓。刘备之所以选择这个称号,是因为古代讲究师出有名,也就是说,出征要有充分的理由和名分。就像三国时期的袁绍,他为招募兵员,常常提到自己家族的荣誉背景,四世三公便是一个具有号召力的名号;而曹操则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口号出征。
而刘备之所以聪明,便是在自我介绍时强调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样一来,他就显得有了正统的身份,别人自然愿意追随他。他提到刘胜,是因为刘胜是刘邦的后代,但这一支系经过几百年发展,至刘备时已经变得难以考证。即便有疑问,像曹操和孙权这些竞争对手,也未必能拿这件事做文章。 有些人可能会疑问,既然刘邦离刘备已经那么远,为什么刘备不直接称自己为刘邦的后代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在汉朝的制度下,皇族的后代在公开身份时,通常是以被分封的先祖为祖先。而刘邦的后代很多,而刘胜是刘邦子孙中被分封出去的王爷,所以刘备只能自称为中山靖王之后,这符合当时的礼制。 刘备的家乡在涿郡涿县,那里原本属于中山国。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其中一位刘贞曾被封为中山国的王,且后代众多,因此刘备自称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是很合理的。毕竟他世居中山国,周围的人也都认可这一点,没人会过于追究刘备的真实身份,尤其是经过了几百年的家族传承。 除了这些原因外,刘备不称自己是刘邦的后代,还有一个原因。刘邦的后代称帝的意图太明显,容易引发别人警觉。因此,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一方面避免了直接与刘邦的后代联系,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别人对他称帝的怀疑。同时,古代的继承权只有一个,其他没有继承权的宗亲就只能慢慢没落,他们可能会被记录在家族谱系中,但却没有实际的封地和权力。而刘备自称中山靖王后代,既能显示自己是汉室的宗亲,又能巧妙地避免了与刘邦后代的直接对立。 刘备选择了刘皇叔这一名号,不仅表明了自己是汉室的皇亲,还表明了他甘心做臣子的姿态,这让当时的汉献帝等人感到非常放心,甚至直接封他为刘皇叔。有了这个封号,刘备在建立自己的势力时就更加顺利了。 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刘备拥有非常强大的大义名分——他自称汉室皇族、汉献帝的皇叔,并且他的事业是振兴汉室的伟大使命。更重要的是,刘备手下有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这两位杰出的谋士,拥有如此有利的条件,刘备本应能像刘邦一样统一天下。然而,事实却是,刘备虽然最终建立了蜀汉,但却是三国中最弱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当刘备经过长时间的奋斗终于得到了自己的领地时,曹操已经占据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地区。等到刘备攻下益州时,曹操也已经占领了凉州。在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刘备都落后于曹操。而且,刘备麾下的将领和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与曹操的阵容相比,最终导致蜀汉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