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少数民族政权,清朝比元朝能多200年,原因在这些地方
迪丽瓦拉
2024-11-27 12:14:23
0

原标题:同样是少数民族政权,清朝比元朝能多200年,原因在这些地方

我是狼君,一个爱好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作为我国历史上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大元和大清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区别,尤其是在对待汉族的政策上,存在着极大差距,这也是导致元朝不足百年就灭亡,而清朝却坚持了近三百年,与汉族政权相当。

左为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大元”,右为清太宗皇太极,定国号“大清”

元朝的民族等级制度

在元朝,除了封建社会固有的等级矛盾之外,还存在严重的民族矛盾,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元代实行的族群体制——四等人制。

在元朝的统治范围内,所有国民按地域和民族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为国族;第二等是色目人,指西北、中亚、东欧的少数民族;三等人是汉人,指北方地区的汉族、契丹族和女真族;第四等是南人,南宋统治下中国南方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在这种等级制度上,元代在政治权利、法律地位、科举仕途等诸多方面元朝的主体民族汉族成为了贱民,是被压迫和剥削的对象。

元朝四等人制,汉族为最低两等

①在政治上,元代采用“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二焉”(宋濂《元史》)的歧视政策,即重要官职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无关紧要的官职才轮到汉族。

就这样,元朝的入仕的制度还采用官位继承制,只论家庭出身,至于到底有没有才能,能不能担任这个职位,则无关紧要。

在普通人入仕的重要途径科举考试中,也无公平可言,“试蒙古生之法宜从宽,色目生宜稍加密,汉人生则全科场之制。”(宋濂《元史》)

元朝疆域图

②在法律上,民族歧视则更为严重。蒙古人与汉人犯罪之后,分属不同的机构处理。处罚蒙古人的法律,也要比处罚汉人的法律宽松且轻的多。

由于在法律和政治上限制了汉人跻身上层贵族的方式,在经济上汉人就处于最底层的被剥削的地位,蒙古统治阶层制定各种政策剥削汉人。

“蒙古、色目贵族和官僚凭借政治力量获得巨额财富,不事生产而享受丰裕财富。”(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

③最关键的是元朝在文化上的压迫和抵制,整个元代对汉文化都有着强烈的抵制情绪,不愿全方位的吸收先进的汉文化。

对于一些为了巩固统治而不得不吸收的汉文化,也要在蒙古文化的基础上修改,而不是在汉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蒙古文化。

“元起朔方,本有语无字。太祖以来,但借用畏吾字以通文檄。世始祖用西僧八思巴造蒙古字。然于汉文,则未习也。”(赵翼《二十二史札记》)

清初的剃发易服,引起了汉族的强烈反抗

清朝的民族融合制度

清朝入关之后,在各项制度上,则与元朝有着明显的不同,虽然在一开始,满族对汉人也采取高压政策,施行了剃发、易服、圈地、投充、逃人五大弊政。

但是满清统治者很快意识到了这些政策的弊端,明白了强迫百姓归顺所产生的一系列负面效果,对实施统治反而不利,于是开始施行新的民族政策,极大地缓和了包括同汉族在内的各民族的矛盾。

康熙祭拜明皇陵,向世人宣告清朝的民族政策

①满族开始从各个方面拉拢汉族人,使汉族有机会进入统治基层,而且重用汉人大臣,极大的缓和满汉之间的矛盾。

虽然在当时的满族还享有一部分特权,但是其程度很低,刑律亦不分满汉,给了汉族百姓平等的感觉,没有民族上的歧视。

而且直接传习明制,以皇帝礼安葬崇祯皇帝,修缮保护明朝各个皇陵,拉拢明朝旧臣。更重要的是尊孔,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

满清重臣张廷玉,康雍乾三朝重臣,主修《明史》,死后配享太庙

②在入仕之路上,也为汉族读书人敞开大门,继承明朝,直接借用八股文取仕。在科举考试上,满族同汉族一样,没有任何特权,因此拉拢了汉族知识分子。

整个清朝,一共进行科考112科,出了114状元,只有两位满族状元。为什么有114为状元,因为顺治年间有两次科举满汉分榜,这才有了两位满族状元,其余的全部为汉族。

而且在官员职位上,也是满汉平等,设立满汉官员相互制约的双官位制。“满汉大小官员,执掌相同,品级有异,应行划一。”(康熙皇帝玄烨《御制文集》)

晚清考中的状元、榜眼、探花在游街庆祝

③在语言文字上,满清从上至下都非常推崇汉文化,汉文汉语是历代皇帝必须首先掌握的语言。在皇帝帝师的选择上,从康熙之后,几乎清一色的汉族大臣,可见满清贵族在对待汉文化积极学习和吸取的态度。

虽然满族一代也积极推行满文,但并不要求汉人学习满文,科举考试也不用满文,甚至满族人自己都渐渐不用满文了。

从乾隆开始,满文更是逐渐没落,连满族的龙兴之地东北,满文都开始越来越少。现在的蒙古文,还作为一种语言有着广泛的应用人口,但是满语已经濒临灭绝了。

清中期以后,用满汉双语书写的奏折

不同政策带来的不同结果

元清两朝,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在对待自己身份的态度上。蒙古人觉得自己是统治者,就应该被统治者接受自己民族的文化。

但是满族统治者则不然,虽然满族是统治者,但是明白自己的文化落后,能积极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与汉族为师,和平相处。

以至于现在可以说,满族是最像汉族的少数民族,除了身份证户口本上写的是满族,其余与汉族没有任何区别。

现在的满族,只有满汉两个字的区别

清朝较元朝之所以能够长治久安,综合来说就是满族能够与汉族、汉文化包容并蓄,使自己既融入汉文化,化解民族矛盾,同时将文化带向多元化发展。

你可以骂满清在后期统治上的腐败无能,割地赔款,但是有一点你不得不同意,清朝是所有朝代中民族问题最缓和的朝代。

各民族之间基本没有尖锐的矛盾,基本实现了和平共处,使明朝以前一直困扰边疆少数民族问题得到解决,甚至可以认为,我国现在多民族和平共处的局面,都与满清的统治有很大关系。

清朝时期多次任命西洋大臣,也积极学习西洋文化,但存在局限性

结语

最后总结一下,各个朝代的民族政策,不仅决定少数民族政权的存亡,汉族政权也是如此,从古至今,但凡鼎盛的王朝,都有一个开明的民族政策,唐王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清朝之所以能够以外族的身份在中原立足近300年,怀柔的民族政策至关重要,而且积极接受汉文化,连统治者本身都被汉化。

元朝就不是这样了,采取偏激的民族政策,不仅不能缓和民族矛盾,还在种种政策上渲染民族矛盾,最后矛盾激化,汉族百姓揭竿而起,推翻了元朝,早早地结束了统治

现在在各民族平等的政策下,实现各民族大团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被... 在三国演义中的武将,蜀汉的五虎上将最为人熟知。然而,除了蜀汉的将领,曹魏和孙吴阵营也有许多极具才干的...
古代天空-变化的世界:从亚里士... 2025 年 5 月 29 日 古希腊风景,皮埃尔·亨利·德·瓦伦西恩,1786 年。/ 蒙 M...
原创 1... 历史开讲,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作为生于风雨飘摇年代的紫禁城中的一位皇子,他的一生...
原创 此... 我们都知道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使两位将领成为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其中秦国的白起以“人屠”之名闻名...
原创 诸... 诸葛亮一生致力于运筹帷幄,为蜀汉的崛起而不懈奋斗,表现出卓越的才华和不可磨灭的贡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
原创 威... 威廉王子在其父查尔斯国王登基之际,自然继承了康沃尔公国的爵位,成为了英国最大的土地拥有者之一。尽管他...
原创 诸... 公元221年,孙刘两家在夷陵展开了激烈的战争。此次冲突中,刘备领导的蜀汉再次遭受了重大打击。此前经过...
古人如何过端午?AI复原《金明... 河南开封是八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就描绘了北宋汴梁城内金明...
原创 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您的支持使得这篇文章得以呈现,希望能...
原创 李... 李世民在临终前,曾有意要处死徐茂公,但徐茂公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冷静的应对成功逃过了这一劫。今天,我们来...
原创 曹... 曹操在三国时代的政治格局中,毫无疑问是占据了最大一方。他的势力不仅在北方稳固,而且军队和文臣也囊括了...
原创 妲... 如果要谈及“红颜祸水”这一成语,我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殷商时期的妲己。妲己不仅以倾国倾城的容貌而著称,...
原创 李...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李自成的历史评价争议很大,有人说他杀人如麻,有人说他杀的是贪官污吏,救的...
原创 广... 2008年,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的官皇屯山坡上,一个工程队正在进行挖掘作业,以获取建筑用土。意外之中,...
原创 为... 吕后之父为何在初次见面时便决定将女儿许配给刘邦?难道他真有相面之术吗? 关于吕公通过面相看出刘邦大...
原创 2... 在公元263年12月,钟会通过奏疏上报司马昭,指控邓艾割据一方、图谋不轨。司马昭接到此奏疏后震怒不已...
原创 北...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三月初九,宋太祖赵匡胤与一众文武大臣共同前往洛阳,进行父母的祭祀活动。此...
原创 康... 咱回顾回顾咱中国古代那历史啊,真是一路风风雨雨,历经了好些个朝代,一代一代地沉淀积累,这才有了咱们现...
原创 隋... 前言 在隋唐乱世,强者辈出,英雄豪杰们各显神通。然而,在这片铁血战场上,一位巾帼女将的名字却格外耀...
原创 1... 1989年3月7日,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与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在维也纳的欧洲常规军备控制谈判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