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象牙扇,放大100倍后刷新认知,却成了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
迪丽瓦拉
2024-06-28 15:34:07
0

原标题:慈禧的象牙扇,放大100倍后刷新认知,却成了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

清朝末年,战乱迭生,民不聊生。

摇摇欲坠的清政府已经犹如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倾覆只是时间问题,即便是海神现世也无法将这艘小船拉到安全地带。

此时的清政府内有义和团起义之乱,外有列强觊觎入侵,在危局中“撑起”清廷的责任,全落在了一个女人的肩上,这个人就是慈禧太后。

乍一看,慈禧太后好像是迫不得已,其实根本不是这回事,因为大清的担子是慈禧主动夺过去的,她享受权力的滋味,以至于光绪皇帝想感受一下皇帝威严都做不到。

而大清朝落得如此地步,与慈禧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用一个字形容的话,只能是“作”。

慈禧究竟有没有治国才能,有人说有,也有人说没有,说有的认为作为一个女人,统治清朝几十年,单单此点就比很多男性帝王要强的多,说没有的认为慈禧治国迂腐不变,在变法才能强国的年代,她却墨守成规。

但无论怎么说,慈禧在历史上的黑,都无法被洗白,更让人诟病的是,作为清末最有权势的女人,她在生活上是十分奢华。

她认为整个天下都是自己的,自己享受一下,那也是没有关系的,以至于完全不顾及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也不顾及大清朝被列强所欺凌。

所以当危机来临之后,慈禧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跑,一路向西,头也不回,将整个北京城拱手“送”给了西方列强。

西方列强在北京城看到了“人间天堂”,遍地的黄金白银,奇珍异宝,琳琅满目,数之不尽。

对于这些东西,他们自然不会放任不管,无数国宝就此流失海外,现如今的大英博物馆就是被中国文物所撑起来的。

其中还有一把慈禧用过的象牙扇,如今已成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将其放大100倍后刷新了对精致的认知。

奢侈生活

慈禧很懂得享受生活,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享受,她甚至可以倾全国之力,毕竟在她看来,整个大清都是她的,怎么享受自然是她说了算。

可是支撑她享乐的全是民脂民膏,慈禧却没觉得有任何不妥,反而在奢侈的路上越走越远。

慈禧是出了名的爱指甲,她的指甲很长,很适合修炼九阴白骨爪,为了防止指甲被折断,她身边还有一支专门为她保养指甲的团队。

在吃饭方面,慈禧更是主打一个铺张浪费,吃饭时的讲究和饭菜的档次,估计大清朝除了慈禧之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

慈禧太后有位贴身女官,名叫裕德龄,她因为身份比较特殊,就有幸得到了一次和慈禧一起吃饭的机会,这次用餐当真让裕德龄开了眼。

而根据裕德龄的描述,她和慈禧一起吃饭时单单食物的种类就达到了150种之多,连餐具都极为奢华考究,根本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象的到。

那么这一顿饭大概能花多少钱呢,粗略估计大概需要好几百两白银,如果以当时的物价来估计的话,一顿饭大概要花费现在的几十万元,甚至还要多,当然这些饭菜慈禧根本就吃不完,但她也不会留到下顿吃,只会直接被倒掉。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慈禧也不例外,她日常中为了保持自己的“盛世容颜”,也是极为下功夫,动不动都要服用珍珠粉什么的,现在很多面膜都是打着珍珠粉的幌子,或许也是从慈禧太后这里得到了启发。

国宝流失

奢侈的慈禧在尽心尽力的享受生活,西方列强却向大清朝露出了狰狞的獠牙,他们要掠夺,要将本不属于他们的财富据为己有。

当此之时,慈禧还是没有醒悟,当西方列强打到了自己门口,她才恍悟,原来一味的忍让并不能让大清永享太平。

可身为一介女子,她贪恋权势,又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危机关头,她想到的只有跑。

当然慈禧跑路的同时,也没忘带着光绪皇帝,她害怕在自己跑了之后,光绪会趁机夺回权力,这是她不能忍受的结局。

这样一来,别说北京城,就连历代清朝皇帝居住的紫禁城都向侵略者敞开了大门。

紫禁城中有着我国数千年来珍藏的无数文物,慈禧跑路自然无法将这些物品带走,所以被慈禧放弃了的北京城,则成为了西方侵略者的狂欢盛宴。

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只要见到喜欢的,那就会塞进口袋,如果带不走的,甚至还会丧心病狂的摧毁。

多么痛的过往,中国的文化传承,在这些强盗面前,几近断裂。

文明虽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在野蛮面前,却又不堪一击,这就好比一个读书人要给强盗讲之乎者也,最终换回来的只能是鼻青脸肿。

慈禧跑了,她日常生活中的奢侈用品,也被抢之一空,包括她夏天片刻不会离手的那把象牙扇。

精致象牙扇

象牙扇是一种极具传统特色的艺术品,属于皇家贡品,是扇子中的极品,外型酷似铁扇公主用的芭蕉扇。

象牙的质地细密坚韧,便于雕刻和染色,是名贵的制扇用料,制造扇子时,一般采用象牙劈丝、磨光、编织等技艺才能制成,所需要的技艺和时间令人难以想象。

而慈禧所用的这把象牙扇,更是极品中的极品,扇子中间有一条很明显的分界线,是由两部分分别制作然后拼接而成,扇子的顶端和底端镶嵌着绿松石的金属扣,扇把尾部还有象牙制成的精美吊坠。

从远处看,它与普通象牙扇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当对扇面放大100倍之后,就会令人直呼不可思议。

因为扇面并不是平整的,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镂空人物圆雕,上面有着数不清的“小人”,他们形态各异,非常逼真。

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些小人的发型、衣着、动作都不相同,如果继续放大看,甚至还能看到这些小人脸上的表情也迥然有异。

真的很难想象,一把小小的扇子,似乎将整个世界尽皆刻画其中,如此的精致,足以刷新人们对精致儿子的认知。

只是可惜,这原本该是我们的文物,如今却成为了大英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更可气的是,在大英博物馆中,来自中国的文物多达上万件,无论哪一个都价值不菲。

吾辈当自强,这些被掠夺文物的背后是时代之悲剧,是软弱之凄惨,中华民族崛起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要贡献力量,再也不能让历史重演。

参考资料:《慈禧传》、《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宋代馆阁藏书漫谈 官府藏书是我国古代四大藏书体系中最早出现的藏书体系,主要有中央政府的国家藏书为主。它不仅保存了灿烂的...
原创 在... 《鲁班书》对于很多人来说,非常陌生,猛一看还以为这只是一本讲木匠的工具书而已。实际上,《鲁班书》可是...
原创 英... 两次鸦片战争时,清军的武器装备和人员都很丢人。 “这些鞑靼骑兵没有弓箭,每个人肩上都背着一杆火枪,他...
原创 原... 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古代史》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 孤军奋战的英雄即使...
原创 普... 作为苏联最主要的遗产继承者——俄罗斯的总统,普京也不可避免地,被问及对于苏联的诸多看法和印象,这其中...
原创 世... 嘿,朋友们!今天咱要聊一个超神秘、超有趣的历史话题 —— 世界历史上消失的十天,而且神奇的是,好像唯...
原创 魏... 魏忠贤临终前还给崇祯进言,能延长明朝寿命,可惜崇祯不听 在明朝的最后阶段,魏忠贤统领的团体与当时的东...
原创 明... 20 世纪中叶,山西宁武县一处明代古墓的发掘震动史学界。当考古人员清理墓主头骨时,一道 13 厘米长...
中华民国三年壹圆 中华民国三年,即公元1914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这一年,袁世凯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时...
原创 中...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每一次朝代更迭都伴随着血腥的屠杀,在这一次次屠杀中,最惨的不是手无寸铁的百姓,而是...
原创 古... 当观察中国古代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四百多位皇帝中,只有少数十位活到了七十岁以上,甚至只有五位达到了八...
原创 多... 晚清时期,尽管兵微将寡,但朝廷里的达官显贵们依然迫不及待地拿海军作为外交使节,发挥“移动国土”的作用...
原创 溥... 各位朋友上午好!子渊之前曾给大家介绍过不少与末帝溥仪有关的轶事趣闻,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兴趣,今天咱们就...
原创 三... 历史常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文臣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天下可图定也。 历史上众多名将中,...
原创 镜... 大家好,欢迎来到不二历史社社,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一组图集是拍摄于二战敦刻尔克战役之后的老照片,通过这...
原创 盘...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神化了很多人,真实历史上的他们并没有演义中那么厉害,但是你们知道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人...
原创 盘... 你知道三国演义中,最坑爹的谋士都有谁吗?三国时期虽说是谋士如云,但并不是每个谋士都能为主公排忧解难,...
原创 皇...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特殊的时代,叫做士族时代。这个时代是贵族最后的延续,处于支配力量的阶级正是士族...
原创 皇... 皇太极的后宫在清朝历史中算是非常奇葩的一个,因为从他最爱的海兰珠来看,古代历史上26岁高龄加入皇宫的...
原创 旅...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大多数人对内蒙古草原的第一印象。 从这句歌谣我们也可以看出,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