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为何铁了心要重开殉葬制?老朱犯了男人的通病
迪丽瓦拉
2025-07-04 01:02:39
0

1、古代殉葬制度的产生

用活人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残酷制度,古人认为人死后,会到一个特殊的世界继续生活,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基于这种思想观念,古代的奴隶主贵族死后,为了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有特权,维护自己上位者的特殊待遇,殉葬制度应运而生。

殉葬者大多都会被活埋在墓里,也有的人被杀死后再殉葬,但不管以何种方式殉葬,都难改活人殉葬制度的残忍。

说到底,殉葬制度还是古代专制制度的一种延伸,也是特权阶级宣示和加强自己特殊地位的一种手段。

2、古代活人殉葬制度被叫停

周朝到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活人殉葬制度在中原大行其道,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殉葬者的人群也更加广泛,养狗的狗奴、拉车的车夫、保卫的武士都在殉葬者之列,同时殉葬的人数也逐渐增多,根据墓主人地位的高低不同,殉葬人数多者数百,寡者数十。

一直到秦朝灭亡后,到了汉唐时期,中原的殉葬制度才算被叫停,由活人殉葬改为死后陪葬制度,这也是汉朝诸侯王墓附近,都会有陪葬墓的原因。

一般只有诸侯王宠爱的妃嫔,以及信任的下属,才能获得死后陪葬在主墓四周的资格。

到了明朝时期,原本汉唐绝迹的殉葬制度,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重新启用。不禁要问,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为何要做这样的决定?一个深知生活不易的人,为何要枉顾他人鲜活的生命,用如此残忍的方式,宣示自己的主权和地位呢?

3、重启

史册记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众”从这个记载,我们可以得知,明朝的殉葬对象很明确,都是“宫人”,包括朱元璋的妃嫔(无子女的妃嫔),以及曾经伺候朱元璋的宫女太监等,都在殉葬之列。

此后,成祖、仁宗、宣宗都继承了这个殉葬制度,并且明朝的其他直系皇族也都保持了这个传统,一直到明英宗时期,这个制度才被废除。

1439年,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朱橚之嫡长子,朱元璋之第六孙朱有炖死时,明英宗发话“尝奏身后务从俭约,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可惜英宗的指示还未到,朱有炖的王妃和六个夫人全都已经从死。明英宗深感痛心,在其临死前,交代左右“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至此,明朝皇室再无人殉葬。

4、朱元璋的心思

重回正题,为何朱元璋要重开殉葬制度呢?我们首先得了解朱元璋的为人秉性,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一些行为。

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非常自信也非常努力,他希望明朝能绵延万世,永垂不朽,这当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老朱为此也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

他害怕自己的后代子孙不成器,可能会将国家搞得一团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为了能让后代少操心多享福,朱元璋在世时,期望将明朝打造成了一个能自行运转的机器,制定了各种条规,还下了遗训,严禁后代子孙擅改自己的决定,此外,他还将社会职业的划分定死了,士兵的后代只能是士兵,医生的后代继续行医。

5、朱元璋的努力

为了给后代树立一个好榜样,将国家传承变得流程化、标准化,朱元璋对自己十分严格,在事关权力交接的大事上更是宁愿牺牲现在利益,也要维护明朝的长久。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其实是有将朱棣立为传承人的想法,也在朝堂上旁敲侧击地提了几次,但大臣的一句“传承有序”就让朱元璋彻底平息了心思,决心要拥护嫡长孙朱允炆上位。

为了朱允炆能顺利接管明朝,朱元璋在世时将不稳定的因素都消除了,开国功臣说杀就杀,传承千年的丞相制度也说废就废,总之,但凡朱元璋认为有碍明朝稳定的因素,都要及时清除干净,这就是朱元璋的逻辑。

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难明白朱元璋重启殉葬制度的缘由了。我们可以想象,一旦朱元璋死了,他遗留下来的妃嫔,就会成为一个不好处理的特殊群体,如果被有心人利用,就会成为定时炸弹,后患无穷。

其次,如果那些年轻貌美的妃嫔和自己的儿子牵扯上什么关联,皇室名声毁了不说,还会祸乱朝纲,武则天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作为一个男人,一个霸道的男人,朱元璋自不愿死后,自己的女人给自己戴绿帽子,就算死后也不行!

非皇室之人染指皇权是朱元璋最不愿见到的事情,也是他最忌讳的事情,从朱元璋铁了心要废除丞相制度,便可见一二。

为了维护皇室稳定,为了减少不安定的因素,在自己死后,将这些亲近之人,全都带入地下就成了朱元璋的最佳选择,也是朱元璋最放心的选择。

6、来自不易

朱元璋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极度自负的人,这样的人只会相信自己,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会抱有怀疑态度,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在气度上还是差了一点,并不是说朱元璋能力不行,而是他从小接触的东西和李世民这样官宦之家出身的人,天壤之别,正因为如此,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才会有很大不同。

一个从社会最底层爬上来的人,一个费劲千辛万苦才拥有了一切的人,才能懂得什么叫来之不易,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无比珍惜现在的所有,才会用尽一切办法维护自己的“财富”不受损失,而古往今来,谁又能比朱元璋更感同身受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众所周知,古代的帝王非常注重臣子的忠诚。无论其才干如何,最重要的是不背叛,毕竟内斗是最忌讳的。对于那...
原创 二... 1945年8月15日,战争终于结束了。但此时此刻,那些饱受摧残的慰安妇们,却没有一点劫后余生的欣慰,...
原创 唐... 有一天晚上,王珪陪着唐太宗李世民用餐,忽然看见李世民身边有一位容貌艳丽的女子在殷勤侍奉,他不禁感到疑...
原创 秦... 初露头角——颛顼大帝的后裔 重峦叠嶂,云雾缥缈,在这青山环绕、绿水悠悠中,一名女子正在院中织布。突...
原创 6... 1949年,64岁的周作人在监狱里待了3年,被保释出狱。51岁的丰子恺出于同情,为他提供了工作。岂料...
辽艺话剧《北上》深圳上演,距离... 南都讯 记者黄璐7月5日,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精心打造的原创话剧《北上》巡演来深,在深圳南山文体中心再...
原创 纵... 张仪入秦——纵横术成为秦国之风尚 随着齐国与秦国的崛起、魏国霸权的衰落,群雄争霸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
习近平访塔之际,为什么提到这三... “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山水相连、命运与共,古老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两国人民2000多年的友谊。中国汉代张骞、...
原创 何... 司马衷的“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父亲司马炎和母亲杨艳,分明都是人精。他却仿佛是破译了遗传学的漏洞...
原创 玄... 中国历史上,唐朝的贞观之治可谓是盛世典范,而李世民则是这一盛世的缔造者之一。然而,在其辉煌的背后,却...
原创 世... 很多喜欢《三国演义》的读者,一定对曹操有着十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
原创 1... 王国维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是用西方文学原理批评中国旧文学的第一...
原创 隆... 金世宗对伐宋没有兴趣,他致力于金国内部的调整、发展、优化,因此有意与南宋议和。绍兴三十二年(1162...
原创 吕... 端平元年(1234)正月,南宋联合蒙古灭金取得胜利,金国哀宗自缢而死,宣告建立了119年的金国正式走...
原创 北... 北宋审官院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特殊的官吏管理机构,是由磨勘京朝官院和京朝官差遣院等机构发展合并而成的中央...
原创 八... 我国有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北宋定都时,开封已经建都几十年,加上...
原创 放... 北宋为什么要定都无山河之险的开封。这里面其实有两个问题,一是北宋立国之初为什么定都开封;二是北宋政权...
原创 战... 伊阙之战——战神白起的成名之战 自从张仪提出“征韩论”以来,历代秦国君王都希望通过韩国这个跳板,一举...
太平天国背圣宝钱币 太平天国背圣宝:直径约:6.82cm。 “太平天国背圣宝”钱币,钱面文字“太平天国”,文字从上而下而...
原创 古... 古人“封侯”后的权力有多大,为啥古人热衷于封侯,不说你知道吗 说到封侯,小编心里边想到了一句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