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是明朝中期的一名言官,出生在岐山,于成化五年成功考中进士,被授予吏科给事中,后逐渐提拔为都给事中。
当时宪宗皇帝朱见深十分宠幸一个叫作李孜省的方士,这个人仗着皇帝的喜爱,各种狐假虎威、作威作福,多次干预政事,搞得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
成化十五年时,朱见深更是直接将李孜省封为太常寺丞,身为都给事中的李俊看不下去,当即带着一批同官上书表示:“孜省本赃吏,不宜玷清班,奉郊庙百神祀。”
在舆论的压力下,朱见深终究还是改变了自己的旨意,将李孜省改为上林监副。
成化年间,受到朱见深宠幸的不只有方士李孜省,还有宦官汪直。
汪直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积极迫害那些反对自己的文武百官。很多言官纷纷弹劾汪直,当朱见深往往选择站在汪直这一边,替其撑腰谴责那些宦官,并表示朕只不过就是用一个宦官而已,至于把事情说得这么严重吗?
很多言官都因此遭到了朱见深的杖打,其中就包括了李俊。
到了成化二十一年的时候,此时已经到了朱见深的晚年了,他身体不好,又碰到了夜空有星西流,化白气,声如雷。
对于这一异常的天象,朱见深开始感到害怕,并下诏向文武百官求取直言。
于是乎,李俊便带着六科的诸多大臣,联名上了一封奏书,其中的内容大致为:
“现在朝政的最大且最急的弊端,莫过于近幸干纪、大臣不职、爵赏太滥、工役过烦、进献无厌、流亡未复这几件事情。”
“如今的宦官,要分布在各个藩郡,享受如同藩王一般的俸禄;要么在各个边疆地区总领大权,让将领无法自由发挥;要么留在陛下您的左右,身边聚集了很多奸邪之人;要么出使到国外去,回来后进献各种奇淫怪巧,蛊惑陛下。请求陛下乾纲独断,不要再让这些宦官干预政事,委派到边疆地区或者出使国外的宦官,悉数将其征召回来,而留在陛下身边的宦官也应该,严加省汰;如此一来,整个国家就可以重新回到正轨上。”
朱见深看到这封诏书的内容,嘉奖一番,同时将方士李孜省给贬为上林丞。由此,满朝文武为此感到欢喜鼓舞,然而没多久后,朱见深又将李孜省提拔为左通政,继续任由其在朝堂中作威作福。
同时,李俊被调到地方去充当湖广布政司参议,他本人一直活到了弘治年间方才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