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淑女步,怎么走?
迪丽瓦拉
2025-07-08 13:03:20
0

最近,“先秦淑女步”成了热梗,是搞笑幽默博主“氧气在巴厘岛”造出来的网络梗。

“先秦淑女步”指的是先秦贵族淑女们走路时的步伐。由于文字押韵,音乐魔性且节奏感强,听起来十分洗脑上头,很快就掀起一波全网模仿热潮。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历史上真有“先秦淑女步”吗?真实的“先秦淑女步”到底是什么样的?古人又有哪些行走礼仪和规定呢?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古人早在秦汉以前就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行走礼仪”。

不过,对于“先秦淑女步”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据说这种步伐自然、轻盈,有轻、灵、巧的美感,根据先秦的服饰和史书记载,我们可以推测一二。

先秦时期,流行深衣,有曲裾和直裾两种。

《庄子·田子方》有“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的说法,成语“亦步亦趋”就是由此衍生而来的。

根据《礼记》记载,在宗庙中,严格规定地位尊贵的国君走路要慢,前后两步的足迹需重叠一半,称为“接武”。

“大夫”走路稍快一些,两步足迹相接即可,称为“继武”。

“士”就更快了,两步之间可留有一足间隔,称为“中武”。

由此看来,地位越高,行走速度相对越慢。

而先秦时期,“淑女”通常指的是身份贵重、德行出众的女性。因此,她们大概率也需要保持小而轻的步伐,再配合服饰,就有轻盈的动感。

有网友说,除了二皇子,《庆余年》里的其他男性角色走的都是“四方步”。

在很多关于古装剧的讨论中,我们也常常会听到这个词,会不会走四方步,已经成了衡量古装剧演员仪态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不过,“四方步”其实是来源于戏剧的步法,在古代只存在于舞台表演中。

传统四方步要求腰板挺直,抬腿亮靴,步伐适度,利落稳健;还会随着角色的年龄变化,老年要慢抬快落,青年要快抬慢落,更符合人物特点。

老一辈古装剧演员也是从戏曲中汲取灵感,觉得它很有气势,符合现代人对古代官员的想象。

古代礼仪中确实也对“官步”有明确要求。

行走时,需要保持上半身的稳定,无论步速快慢,都能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

快速行走时显得威严庄重,慢速行走时则显得悠然自得。

古人对于行走速度、场合、仪态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

行走的速度按快慢排序,大致是:步<行<趋<走<奔。

“步”是徐行,“行”是走路,“趋”是小步快走,“走”是咱们现在的跑,“奔”就是快跑。

在什么地方怎么走也有明确规定。

《尔雅·释宫》记载: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

根据礼法规定,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或被召唤时,要行“趋礼”以表对尊者的礼敬,也就是要低头弯腰,小步快走。

汉初,叔孙通制定朝廷的礼仪制度曾有明文规定,臣子入朝、退朝时都要行趋礼,如果没有遵守,就要挨罚。

《后汉书》曾有记载,有一个官员去见上级,因为没有小步快走向前而被免官。

“入朝不趋”是古代皇帝赐予大臣的一种特殊恩遇。

历史上,萧何是第一个被赐予这一特权的人,不仅如此,他还可以不用脱鞋,带剑上殿。

在萧何之后,梁冀、曹操等人也曾获此殊荣。

古代的男子为了规范和矫正步伐,会在腰间两侧佩带玉佩。

如果步伐不够稳重,就会导致两边佩玉乱甩,腿动身不动,玉佩就不会乱晃,这样人在走路的时候就会变得从容端正,快慢合拍,符合君子的礼节。

贾谊《新书·容经》有云:“古者圣王居有法则,动有文章,位执戒辅,鸣玉以行。”

女子为了约束行为举止、礼仪规范,会佩戴步摇和玉禁步。

步摇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如今它也已经成了衡量古装剧演员仪态的重要标准。由于特殊的垂珠结构,步摇可以做到一步一摇,展现女性的婀娜柔美。但如果晃动幅度太大、甚至是乱甩,就毫无美感可言了。

玉禁步最初源于先秦时期的玉组佩,只有身份高贵的人才能佩戴,它可以压住裙边,防止在行走的时候裙子散开。

大家闺秀行走时轻盈有度,禁步上的坠饰碰撞会发出悦耳的玉音。

反之,如果步伐过大或者走得太快,坠饰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就会杂乱无章变得嘈杂。

除了对体态和步伐要求外,古代在多人同行、在路上走哪一边等方面也有明确的规定。

文并供图/小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董... 马军五虎将可以说是水泊梁山的武力担当,要知道古有蜀汉五虎大将个个名垂千古,而水泊梁山的梁山的五虎将也...
原创 历... 近年来,随着历史剧的大火,诸多历史人物逐渐走进大众视线,这些历史人物或为众人熟知,或是鲜少听闻,虽然...
在古代大一统封建王朝中,为什么...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这些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朝代里,宋朝的面积是最小的,所以只有宋朝不被认为是“大一统”王...
原创 统... 大业贞观兴亡事,曲折是非任涂鸦。 公元626年7月2日,大唐帝国爆发了惨绝人伦的玄武门事变,秦王李世...
原创 李... 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然后夺了太子之位。不久后,他就逼迫自己的父亲李渊退位了,当时的...
原创 金...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按照道理而言,金国在兴起之初,接连灭掉东亚两大超级帝国辽国和北宋,其实力不可小觑,...
原创 晚... 罗马帝国,西方文明史上最为强盛的古代国家之一。它不仅称霸了那个时代的西方,直至如今也在西方的文明构建...
原创 溥... 溥仪重回故宫,看到画像摆错了,专家却不屑一顾,溥仪:那是我爹 历史发展的轨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原创 红... 宁荣二公都是国公,为何宁国公儿子贾代化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荣国公儿子贾代善却平袭了荣国公? 这个问题稍...
“东方的起点”大展给宁波留下什... 展览现场。 一场持续118天的展览,让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大运河三大线性文化遗产首次“同框”...
原创 他... 诗文与酒于中国文化而言,仿佛是分不开的。郑板桥云:“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是的,酒不醉不...
无影山、无影潭泉城地理名字:颜... 在山东济南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孕育出了无数杰出人物,颜廷利教授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以其...
原创 为... 楚汉争霸后期,项羽已经出现了败相,尤其是陈平用了反间计,离间了项羽和亚父范增的关系之后。 范增被项羽...
朱元璋与茶:从布衣天子到茶政改... 在中国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以布衣之身逆袭称帝的故事广为人知,但他与茶叶的深厚渊源却鲜少被大众熟知。从...
中国国家文物局今年将启动夏商文... 中新社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 应妮)记者从中国国家文物局25日在北京举行的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
看,彩陶纹里的古老文化(感知文... 图为临洮县博物馆展厅。  临洮县博物馆供图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临洮马家窑文化研究院馆员赵志刚行走在...
原创 她... 孝庄太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为大清的稳定作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不可磨灭的,有很多人在提到孝庄的时候...
原创 李... 众所周知,西游记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唐朝,因为唐僧的原型玄奘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人物。历史上的李世民一...
原创 徐... 三国时期要在诸葛亮之前对刘备贡献最大的人,这个人就是徐庶。他原本是江湖侠客,突然间弃武从文,从此发愤...
原创 诸...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发动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在渭水南岸对峙,在知道司马懿会固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