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晚年为何要和有恩于自己的曾国藩彻底决裂?
迪丽瓦拉
2024-06-30 07:05:49
0

原标题:左宗棠晚年为何要和有恩于自己的曾国藩彻底决裂?

中国的百姓向来热衷于看热闹,平凡人之间的争吵常常能引来一大群围观者,更别提当红明星之间的口水战,这几乎能轻松登上热搜榜。然而,在晚清时期,如果有网络的话,曾国藩和左宗棠之间的关系绝对能够霸占一段时间的舆论焦点。这两位本就是自带巨大流量的名臣,初始阶段两人的交情一直不错,曾国藩甚至曾经提携、对左宗棠施以援手。

按照寻常情理,两人的友谊小船应该会在和风细雨中持续行驶下去。然而,同治三年,湘军攻克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后,两人友谊的小船突然、毫无征兆地翻船了,而且是翻得极其彻底。双方纷纷上书互相攻讦,接着更是割袍断义,看起来就像是老死不相往来,这一幕着实令晚清时期的吃瓜观众们欣喜若狂。

曾国藩与左宗棠之间的矛盾也反映在一则广为传颂的对联中:“季子敢言高,仕未在朝,隐未在山,与吾意见偏相左;藩臣多误国,进不能攻,退不能守,问他经济有何曾?”左宗棠一直以来都备受后人景仰,那么,为何在晚年时期,他非要与曾国藩这位曾经对自己施恩的人彻底决裂呢?事实上,这一切还要追溯到七年前,从两人交恶的源头开始说起。

在咸丰四年(1854年)10月14日,曾国藩麾下的湘勇攻克了武昌城,咸丰帝因此提拔曾国藩为湖北巡抚。然而,军机大臣祁俊藻却向咸丰帝提醒说:“曾国藩一在籍侍郎,犹匹夫也,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者万人,恐非国家之福。”这番话让咸丰帝深感警觉,他决定收回任命,坚持“以满制汉”的国策,不容改变。然而,随着太平天国的战事不断升级,朝廷已经无暇顾及如此繁琐的规矩,只能随机应变。

到了太平天国后期,湘勇、楚军等湘军的崛起,使朝廷原本“以满制汉”的国策在这些掌握重兵的地方无法真正控制。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军机大臣弈?等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汉制汉”的策略,意图防止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结成同盟。同治十一年,左宗棠收到朝廷的命令,要求他与曾国藩平级对待。曾国藩的官阶是正二品,而左宗棠则是正三品,两者相差两级,朝廷此举明显地示意左宗棠:朝廷不希望他们团结起来,否则将对朝廷构成威胁。

对于左宗棠来说,这是一个深感矛盾的时刻。在他担任湖南巡抚的时候,曾国藩对他提供了很多支持,甚至推荐了一些得力的将领。然而,这种关系在同治十一年之后开始发生变化,左宗棠感受到了朝廷对曾国藩的偏袒,这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淡。

左宗棠性格坚毅,直率而不阿,而曾国藩则心思缜密,圆滑狡诈。虽然两人相处时曾国藩能够以柔克刚,运用太极之道,但左宗棠一直言辞直接,而曾国藩对于自己的声望非常在意。在太平天国的天京攻陷之后,曾国藩的奏折中称反贼全部被歼灭,特别强调伪幼主洪天贵福举火自焚。而左宗棠得到的情报则表明伪幼主已逃入湖州,可能再度崛起。两人对此发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这使得清廷陷入了两难境地。

曾国藩以其一贯的诚信自居,对于左宗棠的言论感到非常愤怒。他在多次上折中反驳左宗棠,称伪幼主洪天贵福逃亡的消息纯属邀功请赏。左宗棠得知后同样怒不可遏,对曾国藩进行了激烈的口诛笔伐。这一系列事件导致两人十余年的交往宣告终结,朝廷却乐见两大将军的矛盾,因为这有望让局势朝着对朝廷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然而,尽管表面上两人陷入了彼此不相往来的境地,实际上他们之间的默契互动并未中断。同治五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陕甘总督之际,他向幕僚表示担忧:“我既与曾国藩不协,今彼总督两江,恐其扼我饷源,败我功也。”然而曾国藩不仅没有阻止粮草的供应,还竭力为其筹措军需,同时将自己手下得力的将领刘松山等推荐给左宗棠,后者在西征时为其建立了卓越的战绩。

即便两人的私交出现了破裂,曾国藩在涉及国家民族利益的大事上,依然表现得非常宽容。同治十一年,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病逝,左宗棠得知后悲痛欲绝,不仅致送百金,还亲自为其撰写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这段时间内,左宗棠对曾国藩的家人也一直给予关怀。曾国藩的三子曾纪鸿因贫困病重,左宗棠得知后不仅出资为其找医生、购买药物,而且在曾纪鸿去世后出资为其办理了殡葬,充分体现了他对曾家的深厚感情。

对于曾国藩的次子曾纪泽,左宗棠一直在官场上给予照顾,曾纪泽在国外任职的时候,左宗棠多次举荐他担任要职。左宗棠去世前一天,他还在给朝廷的奏折上坚决保留了曾纪泽担任海防大臣的职务。同样,对于曾国藩的女婿聂仲芳,左宗棠担任闽浙总督时,也力荐他担任上海制造局会办。

左宗棠去世后,曾国藩弟弟曾国荃为其写下挽联:“幕府封疆,书生侯伯,孝廉宰辅,疏逖枢机,系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魂魄常依帝左右;湖湘巾扇,闽浙楼船,沙漠轮蹄,中原羽檄,壮圣主威灵于九万里,声光远烁海东西。”曾国藩家族对左宗棠的感激和尊敬之情,从这些事迹中得以体现。

总体而言,左宗棠与曾国藩之间的争执,实际上并未真正绝交。两人虽然在表面上闹翻,但实际上仍然有很多默契的互动。曾国藩在关乎国家大事时表现得非常大度,对于曾国藩家族也给予了极大的照顾。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即便在政治斗争中发生矛盾,也可能在私下展现出深厚的人情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中国共产党在团结抗战的核心理念指导下,将红军力量整编为八路军,同时...
历史上的诸葛亮“十战九输”,为... 魏延是被低估的一个将领,至少在蜀汉将领中,也是一线的存在。 从魏延建议子午谷奇谋而未被诸葛亮采纳这个...
原创 不... 如果提到蒋介石的黄埔军校学生,谁的晋升速度最快?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黄埔一期的胡宗南。他也许不...
秦晋韩原之战卜筮解析 卜筮和人类文明相伴而生,是古人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化活动。历史上,甲骨文就是记录卜筮的文字。根据甲骨...
原创 被... 提到南唐,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南唐的末代君主李煜。李后主才华出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然而,...
原创 战... 首先,我们需要排除基因的因素。也就是说,不可能仅仅因为赢氏家族的基因特别优秀,才让秦国连续七代出现杰...
为什么历史课本上,只提苟且偏安... 翻开中学历史课本,南宋的"绍兴和议""崖山之战"赫然在目,而同处12世纪的西辽帝国,却在卡特万战役中...
原创 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句名言常用来形容蜀汉丞相诸葛亮,但若将其套用在蜀汉的另一位名将姜维身上...
原创 非... 在非洲大陆,身穿全副武装的俄罗斯瓦格纳士兵们赫然屹立,令人不禁侧目。近年来,俄罗斯的私营军事公司瓦格...
李秀成投降后献出一计,可剿灭太... 一、天京城破:末路英雄的生死抉择 1864年7月19日,湘军用炸药轰塌天京城墙,这座被太平天国占据1...
原创 史... 761年,史思明带着自信的微笑对人说:“再给我两年时间,我必能灭掉唐朝,统一天下。”然而,命运却在他...
原创 被...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波澜起伏中,蒋介石的统治时期无疑是最为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其中,三位国民党方面的军队总...
原创 开... 《兴唐传》中,隋文帝杨坚凭借九位开国元勋的支持,成功建立了大隋王朝。这九位功臣被誉为“开隋九老”,其...
原创 揭... 在历史的波澜中,李立三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虽然曾被乌云短暂遮蔽,但最终依旧光芒四射。他不仅是革...
原创 “... 史记中记载,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泰伯、仲雍和季历。由于季历非常贤明,并且拥有一位圣明的儿子昌,...
探析元朝的侍卫亲军,它如何能够... 一、侍卫亲军的起源 13世纪中叶,蒙古帝国的疆域已经横跨欧亚大陆。然而,在这广袤的土地上,两位蒙古王...
原创 李...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夏,唐太宗李世民正驻扎在翠微宫中避暑,感到身体日益衰弱。此时,他开始着手为大...
到底是谁导致了蜀汉灭亡?别让刘...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把蜀汉的灭亡归咎于刘禅,认为是刘禅的昏庸软弱导致了刘备奋斗一生才建立的蜀汉,...
两人都拒绝参加玄武门,李世民为... 唐太宗李世民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但他对功臣的态度却并非一视同仁。玄武门之变作为他夺权的关键事件,...
原创 大... 大清覆灭后,封疆大吏的多元命运与抉择 1912年,清朝的龙旗在那个历史性时刻缓缓落下,象征着帝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