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侍卫都带着刀,皇帝害怕被杀吗?
迪丽瓦拉
2025-07-13 04:03:00
0

历史上最惜命的人恐怕皇帝排第一,封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因此对生命格外珍视,也正是因此,很多皇帝在晚年时都渴望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就是源于对死亡的恐惧。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四百多位皇帝先后登上历史舞台,经过计算得出,皇帝的平均寿命为39岁,甚至比普通百姓的寿命还要低,可以说皇帝也是一个高危职业。

古代皇帝死亡的方式多种多样,就连吃丹药太多撑死的都有,因为中毒而死的皇帝则有20多位,但是被贴身侍卫刺杀致死的却极少。以清朝的御前侍卫为例,基本上都是随身携带武器,按照常理来说是对皇帝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人,一旦御前侍卫被人策反,那将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那为什么没有出现刺杀皇帝的现象呢?

原因一:能够担任侍卫的人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满清凭借着自己快马快刀的优势推翻明朝统治,最终实现入主中原的华丽转身,皇太极对于清朝的贡献非常大,而他曾经这样形容身边的侍卫:朕侍卫四十员,乃太祖在时免役者。或叔伯兄弟之子,或蒙古贝子之子,或官员之子,或朕包衣之子。

皇太极的话说出选拔御前侍卫的显著特点,那就是这些人都是皇帝充分信任的人,要不然皇帝也不敢把身家性命都交在别人手中。比如从顺治皇帝到乾隆皇帝,他们身边的侍卫大多都是清朝开国功臣的后代,同时也有一些是出自蒙古贵族家庭。

具体来讲,清朝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大部分都是从满清八旗中上三旗选拔出来的,这里面是没有汉人的。

能够拥有这些背景的侍卫一定是家族地位尊崇的,并且这不是简单用金钱实力来衡量的,更重要的是对皇帝的忠诚度。所以这些人是不会轻易被金钱所迷惑,或者对皇帝有不轨之心,这是选拔御前侍卫的首要标准。

御前侍卫虽然看上去只是一个保安部门,但是它的级别并不低,清朝对于侍卫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名叫侍卫内大臣处,其中官职最高的是领侍卫内大臣,是正一品的官职,由此可见这是一个人数不多却级别非常高的部门,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原因二:御前侍卫前途一片光明。

在封建社会,几乎所有男子都渴望能够在仕途上一展才华,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大名,给家族带来荣耀,毫无疑问,越靠近皇帝的职位机会越大。

清朝御前侍卫还有一个极为显著的标识,他们一般都身穿黄马褂,在清朝时期,黄色是天子用色,代表着天子威严,而侍卫能够身穿特殊显眼的黄色褂子,足见侍卫非同寻常的身份。

乾隆皇帝在位时期最出名的大臣莫过于和珅,而这位富可敌国的乾隆红人曾经就是一名御前侍卫,正是由于受到赏识之后才一路升迁,最后成为权倾朝野的风云人物。

如果仔细扒一扒清朝时期的知名人物,会发现他们中间的很多人都是从侍卫起步的,比如明珠、索额图、隆科多、肃顺等等。

有如此多的先例摆在那里,每一个能够成为侍卫的人心中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前途,因此是不会对皇帝不利的,对皇帝不利就是对自己不利,这道理再浅显不过了。

原因三:侍卫受到皇帝的隆恩厚赏。

从侍卫内心来说是不愿意谋害皇帝的,从皇帝的角度出发,他平常也是用皇恩浩荡来拉拢人心的。

侍卫基本上与皇帝形影不离,彼此之间的感情是相当深厚的,善于运用权衡之术的皇帝自然懂得笼络人心,由于地位的等级差异,皇帝的些许恩情将会被无限放大,对于侍卫来说就是天大的赏赐,类似于上司与下属之间的地位关系。

比如在皇太极时期,科尔沁部落的王子多尔泽醉酒之后曾经两次在皇帝面前露出刀刃,这在封建时代是杀头大罪,但是作为皇太极的侍卫成员,并没有追求他的过错,这件事更是加深了对皇太极的忠诚度。

此外,皇帝也经常给予侍卫很多额外赏赐,比如在皇帝外出巡游或者是狩猎过程中,经常就会给侍卫些许赏银,这些小事足以让侍卫们舍生忘死、肝脑涂地,以此来报答皇帝的恩情。

虽然侍卫个个家族背景强大,但是也并不代表他们不稀罕钱,皇帝给侍卫的工资相当高,并且会在其他方面给予很高的额外收入,比如在乾隆四年,皇帝给侍卫们改善伙食的费用就多达上万两白银,这些钱都是分发给侍卫的赏钱。

原因四:侍卫家人成为皇帝放心的最后防线。

别说是刺杀皇帝,就是带头反抗皇帝统治都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因此刺杀皇帝之前要好好想想,能不能下定决心。

清朝的侍卫都是满清的核心家族,这些家族有着显赫的背景和权势,少数也要有上百人,如果出现诛灭九族的惨剧那将是多大的罪过。

此外,这些显赫家族都集中在京城,并且都在皇帝的控制之下,如果有任何一位侍卫准备对皇帝行刺,那他背后的家族将会遭到灭顶之灾,其中的利弊一定是要权衡的。

相信不会有侍卫糊涂到这样的程度,做出刺杀皇帝的蠢事来,事实也证明如此。

皇帝的谋略并不是简单的恩威并施,侍卫也要受到机构的严格管理,内部同样有各种各样的制度进行限制,以此来杜绝侍卫出现谋害皇帝的现象。

在古代人的观念中,有君臣如同父子的思想观念,侍卫对待皇帝就像是最基本的孝道一样,保卫皇帝的安全是自己的职责,如果没有做到反而会受到天下人的谴责和耻笑。

总之,清朝皇帝身边经常环绕着带刀的御前侍卫,但是这些侍卫不会心生歹念,更不会去刺杀皇帝,背后有多种原因,不仅有皇帝对侍卫的恩威并施,也有侍卫的心甘情愿,因此在清朝历史上并没有出现侍卫手刃皇帝的现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讨... 1984年春天,《红二十五军战史》编委会扩大会议,在北京拉开了热烈研讨史稿的序幕。 与会者们,都是原...
原创 中...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国可谓是人才辈出,各领风骚。既然是各领风骚,那么千百年来,有哪些人的智商是最高的呢...
原创 抗... 抗战时期,抗大、党校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不少人才,大多数干部都在抗大或者党校学习过。可要想进去,是有“门...
原创 1... 提到边疆,人们能将各种各样的边塞诗娓娓道来,提到近代的边疆却时常倍感屈辱,因为极贫极弱的清王朝,在列...
原创 唐... 唐玄宗,开元盛世的缔造者和毁灭者,在历史上属于前明后暗都很极端的人。他一生共有29个女儿,这些孩子几...
原创 李... 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虚弱地时期,由于当时清朝的软弱无能,中国在面对列强时几乎是一败再败。面对这种...
原创 鲁... 历史课本告诉我们,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行了二十等爵制,打仗立功就可以升职升官,种田种得好就可以免除徭...
原创 毛... 文| 九月纪实 编辑| 九月纪实 1950年5月,为了迎接国际劳动节的到来,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悬挂出了...
原创 加... ——鄂州市老年人文化体育协会召开历史文化交流联谊会 8月16日,鄂州市老年人文化体育协会历史文化交...
原创 7... 1976年9月9日下午四点,一片静默之后,全国的广播不约而同地播放起了同一则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
原创 孟... 1947年,国民党先后集结了45万大军,准备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除此之外,还以其精锐整编74师...
原创 他... 天赋这种东西,说起来很玄妙,但是不得不承认,某些人在某些方面,的确学得比其他人快,而且会在某些方面非...
原创 曹... 导语: 其实在《三国志》曹魏篇中的武帝纪里,对曹操的称呼有三种,分别是太祖、公以及王。 为什么同一篇...
原创 斯... 文|文史探索家 编辑|文史探索家 斯大林作为俄罗斯历史当中公认的伟人 ,其以冷酷铁血的姿态带领苏联完...
纪念路、广中路缘何而建?这场读... 百年前,修筑纪念路是为了纪念谁,开辟广中路的主要用途是什么?昨天,“江湾:历史与风景”读书分享会在上...
原创 英... 从进化出人类,到发展成文明,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间,而从最早的文明传承到后世如今,一样需要漫长的时光。...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二里头夏都... 央广网洛阳8月17日消息(记者 张羲轮)在中国,文明灿若星河。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作为中国历史上第...
原创 李... 如果说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是谁,那么清末的李鸿章一定榜上有名。作为洋务运动的开创者、领导者,李鸿章是晚...
湖南博物院成立马王堆研究院 新华社长沙8月18日电(记者张格、刘芳洲)记者从18日在长沙举办的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
原创 毛...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58年10月,张国焘对中央表示愿意为新中国政府做点事,并要求给他以生活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