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范进中举后乐疯了,你只当他是笑话,却不知他开挂的后半生
迪丽瓦拉
2025-07-13 04:02:44
0

清代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讲述了一则“范进中举”的故事。

说一位叫范进的秀才考中举人后,高兴的发疯了。本来是一个金榜题名全家“普天同庆”的故事,结果成了后人极尽讽刺的对象,说他一副“小人得志”“穷人乍富狗穿皮裤”的形象。

殊不知,当你嘲笑范进失心疯的时候,范进的华丽人生已经把你甩出八条街。表面上是一出荒唐的闹剧,实则是一则“小镇做题家”的励志故事。

现在的图书行业有一个叫人无法理解的地方,只说其一不说其二,那些所谓的编辑不只是出于何种居心,在向读者呈现故事时,总是“断章取义”。

“范进中举”也是如此,他们只告诉你范进中举后短暂的失态表现,却不告诉读者范进的出身有多贫寒、考中举人意味着什么以及范进后半生所取得的成就。

来自广东的“小镇做题家”

范进,是一位明朝广东的读书人,家境贫寒到家徒四壁。自幼读书,从不下地干活,是一位典型“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传统知识分子。

从二十岁开始科举考试,考到四五十岁依旧没有考中。因为读书,将原本不怎么富裕的家庭财产耗尽,四十多岁都没讨到老婆,最后委曲求全娶了胡屠户三十岁的闺女。

在今天,三十岁尚未结婚的女生并不新鲜,放在五六百年前的明朝,姑娘到三十岁没有嫁出去,基本上意味着废了。

在十五六岁出嫁的明朝,三十岁嫁不出去,只能说明两点:要么胡氏长得实在太丑,要么是名声不太好。范进与胡氏结婚相当于瘸驴配破磨,顶多算是凑合在一起过日子。

作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读书人,范进能够接受胡氏的婚约,甚至觉得娶了胡氏是自己高攀了胡家,可想而知范进已经落魄到什么程度。

在婚姻大事上,范进已经彻底“迷路”了,但是范进心里很清楚,他的人生不是没有逆袭的机会,只要他好好读书,通过科举放手一搏,或许能够拼出一条通天大道。

但现实狠狠地打了范进的脸,屡试不中,考了一年又一年,年年不见自己榜上有名。考到最后,亲戚由鼓励变成嘲讽,连杀猪的老丈人家都不待见自己,甚至动手打自己。

这种情况也是人之常情,一位四十来岁的壮汉,整天赚不来一分钱,天天之乎者也冒充知识分子,别说古人觉得好笑,我们看了都忍俊不禁。

看原文的描述就知道了。“老婆嫁给他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老娘更是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

一切的生活苦难并没有击倒这位“小镇做题家”的坚强。人家范进真的坚挺住了,四十多岁那年,在全家已经没米下粥的极度贫寒中,范进靠借钱考中了秀才。

不要小看秀才,秀才在封建社会不亚于现在的“双一流”大学。取得秀才身份后,范进又连续考了十多年。终于在五十四岁那年,考中了举人。

可笑的是范进考举人是瞒着全家人去考的。

从头到尾,家人都不知道他去考过举人。考试结束后,他一刻不敢耽误“一路小跑”回到家中,这才知道老婆和老娘已经好多天没有吃饭了,家里一点吃的都没有。

为了吃饭,老娘让他把家中仅剩的一只鸡带到集市上卖掉换米。在范进卖鸡换米的过程中,捷报飞来。

范进高中广东乡试举人第七名亚元。

喜极而疯

听到自己高中举人的消息,范进有点不相信,一遍遍确认,然后狂笑不止,一阵晕厥倒在地上。

老娘见状慌了,给范进喂了几口水,范进立刻清醒过来,然后手舞足蹈、口中振振有词地叨念自己考中了!考中了。结果一不小心掉进水塘里,从水里爬出来披头散发像个乞丐。

后面是老丈人与众人商议如何帮助范进恢复心智,不再过多赘述。

关于范进中举的故事,现在的无良编辑基本上就写到着,给人留下一个没出息的“范进”形象,让大家去嘲笑、去讽刺、去挖苦。

但这些编辑从来不会告诉你范进考中的举人意味着什么。

范进考中的广东第七名亚元,相当于在当年广东全省举人考试中,范进获得第七名的优异成绩。

考中举人下一步是考进士,进士是天子的门生,考中进士后便可以直接面对皇帝,这是一份天大的荣耀。

我们把范进那年的举人考试放在现代来看,会更加直观一些,把范进的举人考试看成现在的广东高考。如果在今天的高考中,能够在广东省获得全省第七名的成绩厉不厉害,起码报考清华北大十拿九稳,这点没有任何异议。

换而言之,以范进的举人考试成绩,将来考中进士属于躺进。

一个家徒四壁家庭的孩子考上北大清华,作为爹妈会不会喜极而泣,大家自己斟酌斟酌。

再说举人的含金量。明朝的举人是可以直接做官,从最低级的从九品知县开始做起,知县基本相当于现今的县长,最低也得是副县处级的职位。

说到这,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亲戚朋友当中,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副县处级别。这不是祖坟冒青烟的概念,而是祖坟直接着火了,烧焦了。

换成我,我敢保证自己也会像范进那样乐疯了。

再往细处看。范进神志恢复后,平时瞧不起他的地方权贵全部都来巴结他。有跟他攀亲戚的,有给他送田宅的,有给他送女人的,有给他送金银财宝的。过去五十年的受的罪,一场考试全部找回来了。

连杀猪的老丈人也开始极力讨好他。过去骂他是“癞虾蟆”“现世宝”“穷鬼”,现在一口一个“贤婿老爷”。

别说世态炎凉,这就是惨淡的现实。

开挂的后半生

其实,在范进中举的故事中,最惨的人是范进的老母亲。老人家听说儿子发达了,家里来了这么多不速之客,送来如此多的金银财宝,一辈子没吃过饱饭的老人,顿时心态炸了。

从床上爬起来跑到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前,抱着这些财物念叨说“这些都是我的了”,“都是我的”。没成想,一口痰堵住嗓子憋死了。

老母亲去世后,范进在家守孝三年,便踏上进京赶考之路。临走时,不再像最初考举人偷偷摸摸,而是所有当地的场面人物为他举杯送别。

老范不负众望,五十七岁那年一次考中进士,成为当朝一位“御史”。

在“御史”职位上没干多久,因为工作能力出众,皇帝派他到山东担任“学道”。“山东学道”是正三品的地方高官,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

大家不妨再回想一下,亲戚朋友中有没有这种级别的人物。

所以,我读范进中举的故事,没有感到丝毫的讽刺。这是一位“小镇做题家”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而且范进的人生高度是我们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所达不到的。

不但不应该嘲笑,甚至应该学习范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自古以来,帝王为了延续自己的血脉,稳固皇族的统治,往往会养育众多后宫,生下许多子嗣,借此壮大家族的力...
原创 明... 明孝宗朱佑樘于1505年5月因病去世,年仅38岁。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用实际行动践行“男女平等”和...
原创 杨... 杨玉环是唐玄宗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同时她也是李隆基儿子的妻子。李隆基虽然拥有三千佳丽,且本身性情风流...
原创 秦... 泰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它比现今的时代晚了约15年便灭亡,但它对后来的中国国家形态...
原创 慈... 清朝末期,国家步履蹒跚,固守旧有的体制和政策,反观西方国家却经历了科技的迅速飞跃,新的思想与技术在交...
原创 司... 《三国志》上有一则令人深思的故事,细细品味之后,似乎更能感受到其中的复杂与微妙: 西晋建立后不久,晋...
原创 蜀... 263年,邓艾大军压境,逼近成都城下时,刘禅的第三个儿子北地王刘谌主动请缨,想要出城迎敌抵抗,可惜被...
原创 灭... 武王伐纣的具体日期,至今依旧是一个谜。 根据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许宏的统计,学术界至今已经有44...
原创 中... 中国历史的传统强调的是“董狐直笔”的写作原则,追求“不虚美、不隐恶”,每一段历史都力求真实,详细记录...
原创 故... 在清朝鼎盛时期的京城,清晨总是随着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晨钟悠扬响起而拉开序幕。阳光温柔地洒落在街巷,...
原创 台... 这张泛黄的老照片正是杜月笙本人。与影视剧中那种典型黑帮老大的形象相比,照片中的杜月笙显得眉目清秀,一...
原创 五... 《长沙起义》这段历史,除了程潜和陈明仁的精心策划与谨慎行事、共产党人的冷静果敢之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
原创 列...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殖民史常被视作“无上荣耀”,然而对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而言,这段历史却是...
原创 李... 公元912年7月18日的深夜,著名枭雄朱温遭到了自己亲生儿子朱友珪的刺杀,随他一同被杀的还有后梁帝国...
原创 沙... 提到西方历史,罗马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继承了凯撒的位置,成为了罗马的第一任皇...
原创 南... 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敬请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可以方便地获取我们今后的文章,也能参与到更多讨论和分...
原创 1... 皇太极,作为大清帝国的实际创立者,一直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和认可。尽管他为清朝建立和巩固了强大的基础,但...
原创 吴... 吴敬中在天津解放前,乘坐飞机逃离了现场。无论他是因畏战而逃,还是另有特殊使命,都已无关紧要。我们只需...
原创 中... 清朝早期最大的挑战,其实还是来自准噶尔汗国。虽然康熙帝曾三次亲自西征,成功消灭了噶尔丹,但准噶尔汗国...
原创 解... 在光鲜亮丽的社交圈中,朱仙美曾被视为众人艳羡的对象,她那奢华的生活方式和如同“土皇帝”般的显赫地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