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汉时期为何要明令“控酒”?是统治者自身的利益需求使然
迪丽瓦拉
2025-07-14 10:33:25
0

酒,是我国几千年历史以来必有之物,在我们谈及江湖儿女当豁达潇洒,必少不了酒;家中佳节团圆,必少不了酒;每朝每代君主宴请王公大臣,必少不了酒。

因此,自我国历史有记录以来,酒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成了一件不可或缺之物,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在秦汉时期朝廷会明令禁止饮酒“控酒”?

其是因为个人喜好?是因为秦汉时期的社会风俗及时代背景?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剖析。

古代禁酒由来

酒由各类谷物酿造而来,而酿酒需要大量的谷物粮食作为制酒的原料,可在生产低下、社会经济并不怎么发达的古代社会中没有现代发达的粮食种植技术,加之悄然而至不可控的天灾,粮食的产量并不高,酒以各类谷物粮食作为原料。

在用于酿酒后的粮食是不能再食用的,所以酿酒在生产力低下的的古代社会之中便成了一件较为奢侈的事情。

对于处于古代社会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的平民百姓而言,温饱是其连年最想达成的事情,更不要提饮酒了。

且酒喝少助兴,喝多则伤身,秦汉时期禁酒也并不是先例,最早的“控酒”始于史籍《战国策》之中所记载:尧舜时期,部落首领尧有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这两位女子身为部落首领的妻子吃穿不愁便学着做了一些怡情养性的事情,这其中便包含了酿酒。

一天,臣子大禹来到尧的家中,尧欣然让娥皇和女英拿出家中的好东西出来,这时候娥皇和女英将酒拿了出来,大禹好奇,饮用过后连连称奇,称这种液体的滋味十分之好,尧也尝着饮用了一番,果然如大禹所说的那样便多饮用了几杯。

可酒过三巡,酒下肚之后没过多久便让尧晕晕欲睡,脚下之地变得摇摇晃晃,尧清醒过后心下大惊,不曾知晓酒这种东西竟然如此厉害,能让一个成年男子喝下后如此之不清醒,事后仔细深想觉得会有人因为酒会犯下错事,当下便明令禁止群众饮酒。这,便是最早禁酒令的由来。

秦朝明令“控酒”

秦朝,秦始皇结束了长久天下分裂的局面,一统六国之后便开始统一国家的度量衡和一均吃穿用度。

在颁布手谕的时候,秦始皇念及前朝商纣王酗酒成性及周王朝十分注重酒文化最后灭国的事情,心中十分的忌惮,对于酒这东西十分的不喜,于是,在建立起了大秦王朝之后,亲秦始皇便颁布了禁酒令,明令禁止平民百姓饮酒。

但秦朝的禁酒令与《战国策》所提及的禁酒不同,秦朝的禁酒令主以禁止饮酒为主,对于酿酒等行为是不做限制的。

先秦时期,秦始皇商鞅变法,对国家酒业的发展管控的十分严格,酒业的运行直接由朝廷管控,私人不具备运行酒业的资格,一旦发现有人私营酒业便加收十倍酿酒成本的赋税,力图以重税严惩来杜绝酒业的发展。

因为秦朝对于酒业的严加管制,酒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可谓是十分有限,对于许多经营酒业的人来说,酒业在秦朝的管理之下显然并不是一个好去处,纷纷改行寻求别的出路。

酒商减少,秦王朝严格的控制酒业,遏制住了酒业的发展,但却节约了一大笔可能因为酿酒需要消耗的粮食,加大了秦朝的财政收入,为前方战场储备住了足够的粮食,为秦王朝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汉朝明令“控酒”

秦二世而亡,西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西汉建国者刘邦为草莽出身,对于曾经前代的忌讳十分的嗤之以鼻,在西汉初期时,刘邦常常邀请王公大臣来一起饮酒议事,开始时并无甚影响。

而长此以往,随着刘邦和大臣越来越习惯于饮酒商量着国家大事,几乎将威仪浓重的议事大殿便成了聚众饮酒的酒肆,这种情况一直到了儒生出现并制定了相应的一系列饮酒之用的礼仪规制之后才得到稍许的缓解。

至之后汉文帝时期,西汉开始实行禁酒的政策。公众场合之下,禁止百姓聚众饮酒,若是聚众超过三人之上,便会受到惩罚。

而这种禁酒很显然会引起人们的不满,为了国家的平稳运行,之后朝廷又为了让普通百姓能够畅快的饮酒设立了可以饮酒的日子——饮酒日。在这一日,人们在公众场合之下聚众饮酒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可以痛快畅饮。

至汉武帝,文景之治奉行的“无为而治”,修身养息过去,国库充足,军队实力强横,汉武帝开始频繁发动对外战争,试图扩大西汉的疆域领土,而在长期的战争之下,之前文景之治积累下来的国库银两也渐渐的消耗殆尽,变得捉衿见肘。

这一时期汉武帝实行了榷酒政策,将民间所有的酒类物件统统收归中央所有,酒类生产及售卖均归中央所管制。

而这一点在史书并未仔细记载,是以对于汉武帝究竟对于酒类是如何管控的现今已经无法考证。

但从汉朝总体的“控酒”政策来说,相对于秦朝,汉朝的禁酒政策并不算太严格,虽然有一定的措施限制饮酒,但却在一定的日子适当放松。

甚至在某个时代背景下,由官方售卖酒类,也因为汉朝对于酒类管制并不如秦朝的严格,这一时期酿酒技术及存储有了长足的进步。

“控酒”原因——统治者自身利益所求

秦汉时期,无论何种程度的禁酒政策其背后都一定有其原因,而从统治者自身的角度考虑,实行禁酒政策无外乎是在乎国家是否能够平稳运行,让酒类产品不影响国家社稷自身统治。

要说禁酒对于统治者自身来说究竟有如何好处,以三点作例证。

禁酒可以节省酿酒原料——粮食,增加国家国库储备,为前方战争做好准备。

古代的酿酒技术并不完善,加之当时的粮食产量不算高,加上偶有的天灾,粮食的产量更是会受到波动起伏,酿酒所要的粮食相加于国家而言实为一笔“巨款”,而酒这东西究其根本在战乱年代本就不是必需品,是以对于统治者来说“控酒”于自身有利。

第一,禁酒可以减少民事案件。酒这一东西喝多伤身还误事,酒本身存在一定的度数,古代没有解酒药,于是一些喝了酒的人无法保证其不会耍酒疯,要是耍了酒疯也就罢了,还会闹得他人不安宁,小的闹得一场打架,大的就是闹得满城不安,这不利于统治者管理。

于是,“控酒”更利于统治者本身的利益诉求。

第二,禁酒可以维持国家社稷平稳运行。一个国家之大,需要许多协助统治者管理的官员,而若是不对饮酒此类行为做限制。

这些官员便可能会开始饮酒,而饮酒误事,官员并不仅仅只处理自己的家中事务还有国家大事,若是一个国家的官员全都是“酒鬼”,统治者所派发下去的国家大事又该交予谁负责?

于是,在我国几千年的数十个朝代之中,其中统治者禁止饮酒的并不在少数,其最终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着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揭秘百万年人类史!《寻古中国·...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五集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东方人类百万年》,将于5月30...
原创 齐... 鲁国,周朝时期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其首任国君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儿子——伯禽。鲁国最鼎盛时,其疆域...
原创 汉... 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米仓山之战本来有可能成为汉中之战的转折点:只要黄忠成功焚毁曹军的粮草,刘备就...
原创 曹... 贾诩是曹操阵营中一位极为重要的谋士,在江湖上被誉为“三国第一毒士”。当时的人们普遍称赞他具备“有良、...
原创 一... 一千多年前的古画中,有一幅作品让人惊讶,仔细观察时竟然发现其中的某个物品像是现代物品,难道是“穿越”...
原创 中...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女子最幸福?不是唐朝,也不是宋朝 在历史的长河中,诸多朝代更迭,女子的命运也...
原创 日... 众所周知,自近代以来,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惨痛的灾难。这场战争涉及的具体数据一直以来存在诸...
原创 连... 刘邦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稳定的封建王朝的创立者,他所创立的汉朝不仅确立了这个国家的发展基石,更...
原创 秦... 秦始皇陵墓在启动建设之初的规模相对较小,但随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工程的规模迅速扩大,工程...
原创 危...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了一场震撼全国的事件。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强烈...
原创 汉... 提到汉朝的皇帝,许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是汉武帝,或者是刘邦,亦或是那些最终导致汉朝衰败的桓灵二帝。然而,...
原创 1... 1927年4月6日,北京发生了震撼中外的事件: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下令,京师警察厅派遣超过...
原创 水... 在北宋末期,梁山泊成为了一片汇聚了百余位江湖豪杰的壮丽天地。这一百零八位好汉,因各自的原因踏上了多姿...
原创 三...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朝末年至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根据历史学家...
原创 李... 前言 我国历史中,谁不知晓伟大的太宗李世民?这位无畏战场、屡建赫赫战功的英雄,将大唐打造成盛世的标...
原创 宁... 贾宝玉在神游太虚幻境时,曾提到一件事:宁荣二公的魂魄找到了警幻仙子,并托付她引导贾宝玉入梦,希望能警...
原创 1... 在1953年夏季,地点设在南朝鲜的军营里,时任南韩总统李承晚神情严肃地站在全体将士面前,发表了一番振...
原创 定... 北宋的都城是开封,这座城市并不能被视为劣等之地,毕竟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坐落于华北平原的中心,恰...
原创 曹...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麾下的五虎大将几乎被塑造为无敌的存在。尤其是在吕布挂在白门楼之后,天下间的顶尖...
原创 日... 公元733年,唐朝的皇帝玄宗决定设立江南西道,因此这个地区便被简称为江西。江西境内流淌着蜿蜒的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