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人为了盐会有多拼?深度超千米的井,无机械设备的古人如何做到
迪丽瓦拉
2025-07-16 11:03:39
0

盐,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制作过程却十分复杂。当然,对于现代工艺来说,或许这些都不是事。但你想过,古人是怎么制盐的吗?

他们光是得到制盐的原料,就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毕竟要先打一口深千米的盐井,而那时候又没有任何大型机械,全靠人力挖。

这时候肯定会有人说,古人是不是傻,海水里那么多盐,他们为什么不直接舀点海水来提取盐呢?

古人为什么不去自己弄海盐吃?

这还真不是古人傻,在探讨为什么古代人们不广泛食用海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古代获取盐的不同途径。海盐、井盐、池盐和岩盐,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获取方法和特点。

海盐的获取,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人们最初尝试的是通过晾晒海水来制盐,但这并非像想象中那样,简单地将海水晒干即可。这一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工序,并且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海盐的获取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因为并非所有地区都靠近海洋,对于那些内陆地区的居民来说,海盐的获取成本远高于井盐,只有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才方便提取海盐,而要将海盐运输到内陆地区,按照古代的交通技术,所需的运输成本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其次,更为关键的是,尽管海水中氯化钠的含量较高,但通过晾晒方式提取的海盐含有大量的杂质。这些杂质中可能包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使得直接从海水中脱水得到的湿盐,实际上是一种"无效的盐"。

只有经过进一步的提炼和处理,去除这些高含量的有害物质后,才能得到真正安全的"有效盐"。否则,古代因食用未经提炼的海盐,而导致中毒的悲剧就会屡见不鲜。

因此,在技术尚未成熟的时代,许多百姓不愿冒险食用海盐,随着时间的推移,海盐的提炼技术得到了发展,盐田也逐渐被政府所控制,以确保盐的质量和安全。

除了物理原因,海盐在古代不普遍食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法律的严格限制。在古代社会,盐不仅仅是一种调味品,它更是一种经济资源,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对民生控制的一种体现。盐,可以说是古代统治阶层权力的象征。

这里所指的海盐,更多地是指那些未经官方许可私自生产的私盐。根据古代法律,私盐的买卖是被严格禁止的,其罪行的严重性与现代的毒品交易相仿。例如,在唐朝,越境贩卖私盐的行为会被判处死刑,这足以说明盐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敏感性。

古人如何挖掘出千米盐井?

所以老老实实挖井盐,无疑是最安全的做法。

既然要挖掘盐井,那么寻找合适的盐井地点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盐工们凭借着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对地理特征的深刻理解,通过细致地审视地形、土壤和水源,来寻找那些可能蕴藏着丰富盐分的地方。

当一个潜在的盐源地点被确定后,盐工们便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挖掘之旅。挖掘盐井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需要深入地下数十甚至上百米,面对地下水的侵袭和不稳定岩层的威胁。

他们手中握着的,是那些看似简陋却不可或缺的工具——镐和铲,它们是盐工们与大地对话的媒介,一寸一寸地挖掘,一点一滴地揭开地下盐层的神秘面纱。

在大致挖开一段深度得盐井后,更深的深度,很显然镐子和铲子已经没办法胜任了,但这并难不倒他们,古人的智慧在挖掘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们巧妙地运用了杠杆原理,制作出一种简易的机械装置,将支板固定在支点上,利用铁锉的重量和支板的弹性,创造出一种原始的冲击钻探技术。盐工们通过踩起支板的一端,释放另一端的铁锉,使其在重力的作用下猛烈撞击井底的岩石,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从而破碎岩石,将盐井挖的更深。

钻成盐井后如何制盐?

钻开盐井仅是制盐旅程的序幕,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从这深邃的井中汲取卤水。那么,卤水究竟是怎样从盐井深处被提取上来的呢?

当盐井挖掘至足够深度,便会触及那些富含盐分的地下水层。古人面对如何从千米深的水井中提取卤水的难题,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和智慧。他们巧妙地制造了一种装置,这种装置主要由木制或竹制的管道构成,借助重力和气压差的原理,类似于现代泵的作用,将卤水从井底引至地面。

他们选用楠竹,将其竹节打通,底部装上由牛皮制成的单向阀,制作成集卤桶。当集卤桶接触到卤水时,卤水借助浮力顶开单向阀,进入竹筒内。桶内卤水充满后,单向阀因重力作用下沉关闭,防止卤水回流。这些集卤桶长达数米甚至数十米,重量可达数百斤,如何将其从井中提出,又成了一个新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古人建造了一种高达百米、类似埃菲尔铁塔的建筑,名为天车。天车利用多个滑轮系统,将力的方向引导至地面上的滚筒。

然后,用水牛转动滚筒,缓缓拉出装满卤水的竹筒。铁钩钩起单向阀,卤水便如泉水般奔腾而下,顺着由竹子制成的传输管流向灶房,最终汇聚到一口口大锅中。

当卤水从盐井中被提取并汇聚于锅中,接下来的步骤便是将卤水煮沸,这个过程包括蒸发和结晶两个步骤,卤水在加热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盐分逐渐浓缩,最终形成结晶,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盐。

不过,还有一种方法是在沸腾的卤水中加入现磨的豆浆,豆浆中的蛋白质与卤水中的杂质发生反应,形成浮沫并漂浮于水面。这一过程不仅去除了卤水中的杂质,还赋予了卤水一种独特的清香,经过几次这样的处理,卤水变得更加纯净,散发着淡淡的豆香。

随着水汽的逐渐蒸腾,卤水开始慢慢结晶,盐分逐渐显现,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白色晶体——盐,而在自贡,这样的手工制盐传统依然被保留和传承,这里的制盐工艺不仅是一种生产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盐的争夺在历史上早已有之。据《中国文化史导论》和《中华五千年史》等史书记载,上古时期黄帝与炎帝之间的阪泉之战,以及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其背后的实质都是为了争夺盐池的控制权。谁掌握了盐池,谁就掌握了民生和战略资源,从而赢得了民心和领导地位。

秦国是最早全面控制盐资源的国家之一,并实施了丰厚的盐税制度。盐税的征收不仅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财政收入,也加强了国家对盐资源的控制。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食盐官卖制度,即食盐由官方专卖。政府将所有的盐田、盐池、盐井纳入国家所有,严格控制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

从生产时间、生产者的选择、生产方式,到运输方式、运输者、销售者以及销售范围,每一个环节都由官方严格规定和监管,通过这些措施,古代政府有效地掌握了盐这一关键资源,巩固了其统治基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张... “长空鸟尽将军死,无复中原入马蹄”,提到韩信之死众人难免唏嘘,一代军神在帝王心术的权谋里只有一场死局...
原创 以... 文|依壹Talk 编辑|依壹Talk 练湖 在今 丹阳境内 ,历史上曾因军事目的而开凿,但其功能已...
原创 官... 嘉庆十一年八月,两淮盐政阿克当阿入京陛见,嘉庆帝对他的印象很好,于是便单独召见了他,交谈中阿克当阿奏...
赵俊:2024八上九上历史教科... 教育部新修统编历史教材今年秋季从初一开始投入使用,初二、初三仍继续使用原先的2017和2018版。 ...
原创 孙... 春秋战国时期,是人才大解放与备受重视的年代。原有的旧秩序被打破,不能跟上时代变化,则可能被吞并,或者...
原创 宇... 齐王宇文宪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五子,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异母弟。宇文宪熟读兵书,足智多谋,率军打仗时经常...
原创 相... 一说起皇室与皇位,大家脑海里大多都会浮现出如李世民兄弟那样为了皇位斗得你死我活的景象吧? 可是,今天...
原创 商...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展开轰轰烈烈的变法。 变法之初,为了确保新法可以顺利执行下去,商鞅制定了“...
原创 敌... 司令员谭震林正在开会,忽然有人报告敌人突然来犯,我军毫无准备,危急时刻,司令员派第一支队长迎战,支队...
原创 宋... 她,是宋徽宗最美的女儿,封号茂德帝姬,也是宋朝大丞相蔡京的儿媳妇。 本来应该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一直...
原创 后... 文案| 毛桀 编辑| 小袁 简介 后殖民主义自 20世纪90年代 兴起以来,就不断被用于解释和批判西...
原创 七... 时光倒溯,1948年3月25日,美国《旧金山纪事报》一则头条新闻震惊世界:“科学上的惊人发现——1亿...
原创 分... 文|念初 编辑|念初 引言: 在中东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引发阿拉伯民族主义兴起的关键事件之一。在...
原创 从... #历史开讲# 《史记》中的将军来自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是战争的指挥者,同时也是时代的见证者,在他们...
原创 战... 全文约6000字。 一篇文说透美国248年大战略。 有趣有料有干货,好文章需要耐心。 今日美国执行的...
原创 秦... 秦始皇兵马俑是用活人烧制?西安一兵马俑裂开后,专家:真相大白 导语: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原创 从... 从秦孝公的“求贤令”入手,浅析秦国的崛起之路为何无人才之忧 历史上最有诚意的人才招聘广告,应该也不会...
原创 总... 一直坚持集体化经营的村庄比较稀缺了,能坚持下来,历史上没有不经历过很大的舆论的压力的,很不容易,直到...
【介休巾帼英雄】抗日十姊妹 介休抗日十姊妹是由10名介休籍女子于1938年2月在抗日的队伍中结成“十姊妹”。于克、魏克是“十姊妹...
原创 关... 文|史纪奇闻 编辑|史纪奇闻 直布罗陀海峡的长度约为60公里,最窄处为14公里, 是欧洲和非洲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