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禹西征赤眉军,从天之骄子到功败垂成,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迪丽瓦拉
2024-11-01 20:42:56
0

原标题:邓禹西征赤眉军,从天之骄子到功败垂成,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邓禹是个聪明人,二十四岁就官至大司徒,典型的天之骄子。不管是智商还是情商,刘秀对这位老同学肯定是百分之百认可。但是,西征赤眉军的惨败又让刘秀怎么也满意不起来。从两万精兵到百万之众再到只剩二十四人的狼狈结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失利?

一、成功的预测却为后来失败种下了祸根

建武元年,赤眉军入关开始进攻驻扎在长安的更始大军。对于刘秀,这是个乱中取胜的机会;对于邓禹,则是证明自己的机会。刘秀自河北起兵四处征战,所任命的将领必先征求邓禹的意见,寇恂、贾复、吴汉这些日后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声名显赫的人都曾被邓禹大力推荐过。看着下属在前线打得风声水起,自己的军功却甚少。然而,踌躇满志的邓禹最终以大败告终,其中缘由值得人深思。

西征失败的源于是否对长安发起总攻,邓禹和众将士产生了分歧。他坚持不发动进攻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己方人数虽然多,可作战人员却很少。况且大军缺粮草,应该先做好后勤补给工作。第二,赤眉军士气正盛,应暂避其锋芒。第三,赤眉军不过一堆强盗,必不能久据,待他们走后便可兵不血刃地占领长安。在这段日子里,邓禹甚至拒绝了刘秀让他立刻出兵的命令,他确实有违抗命令的资本。不久以后赤眉军如他所料地撤离,长安就这样被轻易地拿下,这也更加坚定了其日后按照自己的策略用兵的信念。然而,这种违抗军令的做法却带来了一个恶果:他的下属公然反叛。

二、冯愔的反叛让邓禹失去了领导的权威性

一个团队要想有凝聚力,领导的权威性和下属的执行力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邓禹屡屡不执行刘秀的命令为他的下属做了一个不好的榜样。没过多久,邓禹的两个下属冯愔、宗歆因为争权互相厮杀起来,最终冯愔杀了宗歆并且带兵反了。

在冯愔看来:你邓禹能不执行皇帝的命令,我也能不听命于你。当刘秀获知这次反叛的消息后,十分淡然地说道:“冯愔必被他的部下所擒。”事情果如刘秀所料,这场闹剧就是以这种戏剧性的结果收场。

也许《后汉书》对刘秀有过分美化的嫌疑,但能看出一个道理:执行力不严是会传染的。邓禹视刘秀的权威于不顾,邓禹的一级级下属就敢跟着“照猫画虎”。所以,在任何一个时代,战场抗命都是非常大的罪名。无论你为此有多少军功,都必须严惩不贷。否则,极有可能出现邓禹大军这样的情形。更要命的是邓禹在这次事件后丧失了领导的权威性,很多人对他失望之极,纷纷逃离,军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其实,西征大军在这时已经注定了结局。

三、再次抗命,西征将士全军覆没

赤眉军撤离后去了扶风,可因为道遇大雪、饥饿困乏,转头又返回长安。两军对垒,邓禹大军被击败,无奈地又丢掉了长安。此时的刘秀对形势已经看得很清楚:

第一,长安城的粮草已在赤眉军走之前就消耗殆尽,邓禹大军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补给。第二,邓禹大军新败,士气全无,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这支部队的掌控。第三,赤眉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新的围剿方案已经制订好。

基于此,刘秀让邓禹立刻将大军撤回来,并再三叮嘱不可妄自出战。然而,邓禹再次抗命,他选择了主动出击。出击的原因也很简单:这样灰头土脸的回去,如何面对刘秀,如何面对自己提拔起来的一众文臣武将。然而,此时的西征大军饥肠辘辘,毫无战斗力可言,最终的命运就是全军覆没。

四、西征的总结

很多人都认为邓禹失败就是不早点儿进攻长安,这话有道理但不全面。我们现在是看着历史的结果倒推进程,站在邓禹的角度,在没有相关情报的条件下,至少有两点是很难判断的:

第一,大军进驻长安竟然一点儿补给都没得到,换谁也难以预料到。第二,冯愔的反叛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所以,单纯地以不进攻长安这件事儿批评邓禹是不客观的。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历史上太多人都用过这样的策略。但是,邓禹第二次违抗刘秀的命令就是不聪明之举了。在自己权威尽失,大军疲惫不堪之时仍然强行与赤眉军决战就完全是自己的私心了。

结语

西征之后,邓禹仅在建武四年再次带过兵。直到建武十三年刘秀一统中原,九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再上战场。可以看出,这次惨败对他的影响。虽然这并没有妨碍他后来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可西征时的执行力差、丧失领导权威等事情必是其心中永远的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陕西这个地方,提起它,大伙儿脑子里先蹦出来的多半是那些老古董事儿,秦始皇的兵马俑、西安的城墙,还有汉...
原创 她... 1926年,国民党北伐军成功地夺回武汉,武汉成为了北伐军的重要基地。随之而来的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成...
原创 如... 战术,或者说谋略,在我国古代有一本非常著名的兵法书《孙子兵法》。在《军争篇》中,孙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
原创 溥... 公元1636年,大清朝建立,成为中国的统治者。对清朝皇帝来说,他们的目标是使自己的政权稳固、长久,甚...
原创 溥...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尽管他当了皇帝的时间不长,但作为皇帝,他享受了许多皇帝所能享受到的待遇。可...
原创 隋... 见风使舵的标杆,站队从未出错 自古以来,忠臣义士一直是帝王宠爱的人选。忠诚的大臣往往是国家和百姓的利...
原创 古... 大家可能都在古装剧里看过这么一幕:大红花轿抬进门,新娘羞答答地拜完堂,婆婆满脸堆笑地走过来,看似亲热...
狄拉克:不爱说话爱数学 01 布里斯托的齿轮与数字 1902年8月8日的布里斯托,雨丝裹着工业革命残留的煤烟,粘在维多利亚式...
原创 石... 清朝的士兵种类主要分为三种:兵、勇和卒。 所谓的兵是指正式在编的军队,他们领取国家的薪俸,主要包括八...
原创 他... 1947年四平攻坚战结束后,王兆相并没有继续留在主力部队,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调任到地方军分区担任司...
原创 他... 南开大学,位于天津,是一所享有盛誉的双一流大学,长期以来也被纳入了985和211重点高校之列。它的历...
原创 民... 民国时期,军阀林立,大小军阀数量众多,超过了几十个。中华民国成立后,最初由北洋军阀主导政治,袁世凯去...
原创 假...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李隆基为纪念和祭祀历代的名将,专门设立了武成王庙。庙中主祭的是姜子...
原创 他... 2021年7月1日,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大会,许多党和国家的...
邓孔昭:施琅其人二三事 一、“争专征权”强烈排斥他人 施琅复任福建水师提督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争取专征权,并且坚持不懈,不达目...
原创 古... 古代男子普遍喜欢娶13、14岁的少女,这种现象在今天看来,可能让现代人无法理解。如果放到现在,可能还...
原创 为... 前言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推进,每一位英雄都曾在动荡的年代中,以独特的方式披荆斩棘,创造了属于自己...
原创 1... 许多人认为,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从而间接地拯救了中国。其实,这种看法是...
原创 历... 1929年冬天,国民政府一道命令下来,中国人延续几千年的春节,突然就成了“违禁品”。 不准贴春联,不...
原创 曹... 三国时期的历史中,我们常常提到三足鼎立的局面,很多人都会认为魏、蜀、吴三国各自分庭抗礼,但如果细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