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遍地狼烟,在平叛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豪强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大家相互征伐,逐鹿中原,经过连年征战、相互兼并,最终也没有枭雄能够横空出世完成统一大业,而是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在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形成的几十年间,社会动荡,却也英雄辈出,这些英雄人物中谁最有可能完成统一大业呢?答案就是“小霸王”孙策。
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的哥哥,江东基业的真正奠基者。为什么说他是最有可能实现国家统一的人物呢?就在于其能力素质最接近一个统一之君,虽然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六年,但是能力、素养却远超同时代之人。首先,孙策和孙权、刘备等人相比,拥有无以伦比的军事才能,善于开疆拓土,这一点估计只有曹操可比,而这个是完成统一大业所必须的,是一个将才和帅才兼备的人物。
孙策的英勇在当世的军阀中恐怕只有“天下第一猛将”吕布可比,其他的军阀像刘表等人都是文人出生,没有冲锋陷阵的能力,而孙策不一样,在民间就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的说法,所以孙策一直享有“小霸王”的美誉。而最难得可贵的是,孙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能屈能伸,并非像西楚霸王项羽一样只知道硬打硬拼。
建安四年(199年),在奇袭庐江的战役中,充分说明了小霸王和西楚霸王的不同。在战争开始前,孙策审时度势,放下身段,以卑微的言辞和财宝劝说刘勋要乘袁术刚亡攻取上缭。结果在刘勋中计成行后,孙策率军绕袭刘勋的大本营皖城,一举攻破。又在随后率军打败了前来救援刘勋的黄祖之子——黄射,顺利拿下庐江。
有人可能会说,作为君主根本不需要多勇武,而是要能够拥有战略思维,善于纳谏,能够识人用人就行,就像刘邦勇武肯定不如樊哙,用兵不如韩信,计谋不如张良,搞后勤不如萧何,不也一样统一了天下吗?这话在有了一定称王称霸的资本后的确可以这样说。但是对于当时连块根据地都没有的孙策而言,和大部分开国帝王而言却是必须要冲锋陷阵才行的,就像后来的唐朝如果没有老二李世民的军事才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统一。
大家翻开历史就可以看到,凡是在乱世中崛起的帝王都必须具备带兵冲杀的能力,之前的刘邦、刘秀一开始都是从带兵打仗开时,只有一刀一枪打下地盘,建立了基础才可能坐镇中央,才能运筹帷幄,才能实施更大的战略目标。孙策用短短的五年时间就统一了江东,建立了孙吴称霸的基业,可见孙策捞第一桶金的能力、攻城拨寨的能力是当时的军阀们所难以比拟的。正是如此,所以一代枭雄曹操都感叹:猘儿,谓难与争锋。
孙策除了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外,在制定战略,善于纳谏,重视人才,知人善任等方面也堪称当时一流。在江都期间,孙策数次拜访扬州名士张纮,和他研究天下大势。并制定了自己立足江东的战略规划,首先要从袁术手中索要孙坚的部队,渡江南下寻求舅舅吴景的支持,以丹阳为根据地招募军队,然后占领吴中、会稽等郡,进而讨伐刘表、黄祖,为其父报仇,统一江东,建立孙吴政权,然后在逐鹿中原,争斗天下。
孙策与张紘制定的战略体现了其务实而又长远的眼光,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孙策善于将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善于将战略和战术相结合。包括后来,在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时期,孙策打算带兵奇袭许昌迎献帝的思想也可见其战略思维之不一般。
而要说的对待人才,则不得不说孙策对周瑜、鲁肃、张昭等人的态度,从这些人来投奔之日起,就对这些礼遇有加,甚至于和张昭、周瑜都以兄弟相待。在与这些人的交往中可以看出孙策的心胸开阔,生性豁达,据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孙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在知人善任上,孙策也有过人之处,就像后来赤壁之战前夕,吴国太对孙权提到的孙策遗言: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从这句话中就可知孙策在人才使用上的高明之处。孙策的另一个特点是善于纳谏,生性豁达,为人大度,不拘小节。孙策对自己曾经的敌人太史慈的收服就足以说明其大度,而在平定会稽等战役中则说明了孙策善于纳谏并非刚愎自用之人,连孙策的敌人王朗都对其大家赞赏。
最后说到对待百姓上,孙策也是心怀仁义。在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后,孙策入据曲阿。孙策大军所到之处,严肃军纪,不许掳掠百姓,秋毫无犯,当地百姓十分喜悦,主动拿着食物等去犒军,很像当年刘邦入咸阳的情景。后来孙策又发布文告:“刘繇、笮融的乡人和部下来投降的,一概不多问其他;愿意从军的,可以从军,并免除全家赋税徭役;如果不愿从军,绝不勉强。”由此可见孙策并非只是只知打仗的莽夫还是一个政治家。
孙策在临终前对孙权说的:“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只有前半句是对的,后面半句恐怕只不过是为了安慰、鼓励弟弟,给孙权一个即位的合法性加码,同时也让周瑜、张昭等重臣认可孙权。
孙策唯一不幸就在于太过年轻气盛,在刚统一江东后就因为外出打猎而被刺身亡了。孙策死时年仅二十六岁,也因为孙策的死亡之前的很多战略部署未能实施。从孙策的能力、素质来说其实像极了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如果孙策不英年早逝,恐怕真能改写三国历史。只可惜就是这样一位最有潜力的未来帝王之星却因为年轻气盛而遇刺身亡,可叹,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也给历史留下了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