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几百年比比皆是,甚至有的一个朝代上千年,而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频繁,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的封建王朝,最长也不超过300年,最短的秦朝也就15年,有很多人喜欢比较短命王朝的异同,比如秦朝、隋朝、民国,希望从中得出历史教训,避免前车之鉴,这样的比较已经很多了,现在我想和大家比较一下民国和五代十国。有的人可能会说民国和五代十国没有比较性,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没法比较,其实我们仔细读读民国和五代十国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是什么现象呢?
民国和五代十国历史都很短,这是一样的,但是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同时短命王朝,为何五代十国拿得出手的文学家很少,而民国却是群星璀璨,星光熠熠。
五代十国(907—960),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
后梁
、
后唐
、
后晋
、
后汉
和
后周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后梁太祖
朱温
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
东京开封府
(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960年,后周
赵匡胤
发动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杨吴、桀燕等许多割据政权,其中
前蜀
、
后蜀
、南吴(杨吴)、
南唐
、
吴越
、
闽国
、南楚(马楚)、
南汉
、
南平
(
荆南
)、
北汉
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民国的历史比较近,在这里就不必过多的介绍了,从时间上看,五代十国的时间更长,产生文学家的概率比民国要大,但比起民国却是天上地下,五代十国拿得出手的只有南唐后主李煜,他的《虞美人》是千古名篇,可以说一个人就定期一个朝代的文学,而民国的文学家就太多了,不必说民国四大才子徐志摩、郁达夫、邵洵美、戴望舒;也不必说大诗人艾青、臧克家、徐志摩;也不必说小说家叶圣陶、矛盾、巴金;单单就说鲁迅,就有数不胜数的作品,当然除了这些还有朱自清、郭沫若……真是群英荟萃,为何五代十国和民国的差别那么大呢?
首先我认为肯定也是因为五代十国时间太短,所以文学家出现的概率少,而且五代十国时期的中国处于乱世,各势力之间的实力也是不对等,强的一方吞并弱的一方时有发生,人们时常生活于动荡之中,朝不保夕的生活让人疲于应付,那里还有什么心思去写文章呢?反观民国,时间上虽然不长,但是毕竟是一个统一的朝代,上层阶级的生活还是很富裕和稳定的,有的面对社会的重重现象,就有时间去思考,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所以文学家就比较多。
其二,五代十国属于古代,古代读书认字的人很少,而民国时期因为清朝末年的衰败,有一大批有识之士出国深造,希望找到强国之道,这些人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们的文化水平都很高,面对国家受人欺负,他们都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于是文学团体如同雨后春笋,都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比较出名的左翼作家联盟,还有些人通过文学反映社会现实,希望唤起人民的觉醒。
其三,民国虽然被日本侵略,但是依然很重视教育,民国大学教授的收入是很高的,民国很多的作家大多数都在大学里任教,他们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做学问就更能沉得下心,所以从民国走出来的文学家,很多文学功底很深厚,他们都是大师级的人物,比如胡适、钱钟书这样的人,现在的社会恐怕是找不到了吧!
其四,由于日本的侵略,政府对待文学上就宽松了很多,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抗战上,有的地方是沦陷区,有的地方是共产党的地盘,这些地区的人就算发出不同的意见,政府也是鞭长莫及,这就给文学家更多的发挥空间,于是在文学上硕果累累。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斗转星移之间,很多的大师级人物离我们而去,现在我们国富民强,人民安居乐业,时代在召唤大师级的人物,我想大师级的人物一定是学贯古今的,他一定得有很深的古文学造诣,又具有当代人的目光思维,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在文学上,一定会出现造诣很高的大师级人物,一点也不会比民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