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个建立在“自由、民主、人权”基石上的国家,其建国之路竟然充满了血腥和罪恶?一位记者的一句“美国用偷来的土地建国”引爆舆论,让无数美国人集体破防。这句话背后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为何会让美国人如此敏感?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说起美国,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自由女神像、好莱坞、华尔街这些光鲜亮丽的标志。可你们知道吗,这个号称“自由灯塔”的国家,其实是建立在无数原住民的血泪之上的。那片广袤的土地,本来是印第安人的家园。可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像饿狼扑食一样,开始了疯狂的掠夺之路。
想象一下,你正在自家院子里悠闲地晒太阳,突然冲进来一群陌生人,二话不说就把你轰出去,说这地方现在是他们的了。你敢反抗?人家手里可是拿着枪呢!这就是当年印第安人的遭遇。欧洲殖民者仗着先进的武器,肆无忌惮地侵占土地、屠杀原住民。有的部落被赶到荒芜的“保留地”,有的干脆被赶尽杀绝。曾经繁荣的印第安文明,就这样被一点点摧毁了。
美国独立后,这种掠夺非但没停止,反而变本加厉。1830年,国会还通过了个叫《印第安人迁移法案》的玩意儿,看着挺文明,其实就是变相的种族清洗。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被强制迁移到西部荒凉的地方,路上饿死病死无数,这段历史被称为“血泪之路”。你说这是不是“偷来的土地”?这哪是偷啊,简直是明抢!
可怜的印第安人,被赶到了“保留地”也没消停。美国政府变着法子侵占他们的土地,破坏他们的文化传统。逼着人家说英语,信基督教,穿西装,硬要把人家“美国化”。结果呢?印第安人的身份认同迷失了,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现在“保留地”里贫困、失业、犯罪、自杀率高得吓人,活脱脱一个美国版的“贫民窟”。
别以为这就完了,印第安人只是美国种族歧视的冰山一角。从贩卖黑奴到种族隔离,从排华法案到“9·11”后对穆斯林的歧视,美国这个“种族大熔炉”里煮的可不是和谐的大锅饭,而是一锅乱炖的族群矛盾。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喊了半天,到头来还是个梦。种族平等?呵呵,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有人说,这不是都过去了吗?美国不是在进步吗?且慢,表面上是进步了,实际上呢?种族歧视就像幽灵一样,无处不在。从日常生活中的冷嘲热讽,到职场上的“玻璃天花板”,再到司法系统中的偏见,少数族裔的日子可不好过。美国梦?对某些人来说,怕是噩梦还差不多。
所以啊,那位记者的一句“实话”,之所以能让美国人集体破防,就是因为戳到了他们的痛处。这哪是什么“偷来的土地”,分明是血淋淋的抢劫!美国引以为傲的“自由、民主、人权”,在印第安人、黑人等少数族裔眼里,怕是比笑话还好笑。这么多年过去了,美国政府有认真道过歉吗?有切实赔偿过吗?别闹了,他们连承认都不敢呢!
说实在的,美国要是真能正视历史,反省自身,那还真是一件大好事。可惜啊,现实往往不尽人意。有些人听到这段历史就跟被踩了尾巴似的,又叫又跳的。有的说这是抹黑,有的说这是挑拨,还有的干脆装聋作哑。你说这叫什么事儿?明明做错了事,不但不认,还要怪别人说出来?这不是贼喊捉贼吗?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建立在“偷来的土地”上的国家,我们该如何看待它标榜的“普世价值”?它有资格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吗?如果你是美国人,你会如何面对这段历史?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