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古罗马步兵使用的是短剑,而非杀伤范围更大的长兵器?
迪丽瓦拉
2025-08-20 08:32:50
0

引言:

从公元前4世纪中叶开始,由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领导的马其顿方阵,在整个地中海世界所向披靡,两百多年间先后打败了斯巴达人、雅典人等强大的敌人,可谓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为马其顿帝国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所有神话都有落幕的那一天。

公元前2世纪爆发的四次马其顿战争,让马其顿方阵首次尝到了惨败的滋味,最终将帝国乃至整个希腊拱手相让。

不可思议的是,最终战胜他们的,竟然是手持短剑的古罗马军团。在冷兵器时代,“一寸长一寸强”是颠扑不破的公认真理,为什么长枪最终会败在短剑手下呢?

一、兵器与战术:荷马时代长枪与短剑的交锋

早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聪明的苏美尔人就已经基本掌握了炼铜冶金技术。随着青铜技术的不断改良,短剑、矛头、盾牌、盔甲等装备陆续出现。

在西方战争史上,真正让长枪一鸣惊人的战争当属那场著名的马拉松之战。公元前490年8月,波斯对希腊大举进兵,战场设在一望无际的马拉松平原上。

来势汹汹的波斯大军浩浩荡荡,总人数不下两万人,相比之下,希腊军的数量还不及敌军三分之一,显得格外捉襟见肘。

但是双方在兵器部署上截然不同:波斯军的主力大都是远程的弓箭手,而希腊军则个个都是训练有素的重武装步兵。

他们身披盔甲,腰佩短剑,左手持原木盾牌,右手中的铁长枪足足有两米长,同仇敌忾严阵以待。

战端伊始,波斯弓箭手兵团凭借射程优势,缓缓向希腊军队方向推进,希腊军只有疲于招架的份,顶起盾牌尽力抵挡漫天箭雨。

然而,当双方距离仅隔百米的时候,攻守关系瞬间逆势,憋了一肚子火的希腊军中发出一声怒吼,全军瞬间发起迅速而猛烈的冲锋,如林长枪齐刷刷地指向敌军,如猛虎下山一般朝波斯军薄弱的两翼冲杀过去。

此时,波斯军手中软绵绵的弓箭已完全失去用武之地,他们顿时慌了手脚,脸上露出惊恐万状的神色。

这场战争的胜负不言自明,主动发难的波斯军最终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乎所有士兵的尸首都留在了这片荒野上。

据古希腊历史学家战后统计,波斯军此役共阵亡6400名士兵,而希腊方面仅仅只损失了192个人。

取得胜利后,一名希腊战士立即从战地一路跑回雅典报捷。但是由于太过兴奋,当他跑到雅典中央广场的时候已经精疲力竭,最后在喊出那句“我们胜利了”之后,便倒地不起一命呜呼。

为了纪念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雅典人设立了延续至今的马拉松赛跑运动。

虽然这场战役颇具戏剧性,但毋庸置疑地是,长枪的巨大威力经此一战成名,成为此后数百年西方人组建军队时最重视的一环。

比如世界战争史中鼎鼎大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古希腊人使用的主要进攻武器就是长枪。木杆枪身搭配铁制枪头,总长度最长达2.5米,再加上金属制成的头盔和战甲,每一位普通的重武装步兵随身携带的装备总重量大约有30公斤。

所以当时每一位士兵上战场时,一般都会带着几个奴隶,专门替他背装备。

二、神话落幕:马其顿战争长枪阵惨败,古罗马短剑新王登基

马其顿方阵是古希腊时期,步兵战术领域一项史无前例的重大改革,创立于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执政期间。

与荷马时代以前杂乱无章的“一窝蜂”战法截然不同,古希腊战术家们首次使用规制严格的阵法,并给每一位战士配备了长13~18英尺的长枪,以及直径2英尺的圆盾,大大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往往能够轻松取胜数量上占据巨大优势但阵形混乱的敌人。

公元前4世纪中叶开始,亚历山大领导的马其顿方阵在整个地中海世界所向披靡,两百多年打遍天下无敌手,为马其顿帝国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所有的神话终有落幕的那一天。公元前2世纪爆发的四次马其顿战争,让马其顿方阵首次尝到了惨败的滋味,最终将帝国乃至整个希腊拱手相让。

不可思议的是,最终战胜他们的,竟然是手持短剑的古罗马军团。

马其顿方阵在古希腊方阵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良,至马其顿战争打响前夕,已经进化到非常成熟的程度。每个军团约6000人,分为60个百人小队,从前到后依次是标枪兵、盾牌兵和长枪兵。

士兵队形纵深更加密集,军队前方集中了足足十六层长枪,每一杆枪长度都有六七米,与前排的盾牌兵协同作战,后来又陆续加入了骑兵甚至动物兵团,远远望去极具威慑力,足以令任何敌人胆寒。

在马其顿战争打响之前,马其顿人已经陆续打败了斯巴达人、雅典人等强大的对手,此时仍旧沉浸在昔日战无不胜的辉煌中得意忘形,他们想当然地认为,送上门来的古罗马军团是自寻死路,会成为他们功劳簿上的又一个手下败将。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古罗马军团是有备而来。长期以来,他们一直躲在暗处研究马其顿方阵的软肋,最终找到了它的致命弱点。

罗马人发现,马其顿方阵此前获胜的所有战役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一例外都是在统一、开阔的战场上进行的,两军互相冲锋时,马其顿军会凭借自身稳固的阵型,轻松击败其他杂乱无章的军队。

但是如果派出两三支突击队,从方阵的两翼或者后方切入,笨重的方阵就会顾此失彼首尾难动,失去自身的战场优势。

事实正如罗马人所预想的那样。古罗马军团的军事统帅采取迂回包抄战术,将轻敌冒进的马其顿方阵诱入险地,随后化整为零四面出击,手持短剑与马其顿士兵近身肉搏。

习惯了正面冲锋的马其顿人顿时乱了方寸,长达六米多的长枪此时再也不具备任何优势,反而成了庞大沉重的累赘。

薄弱的侧后方成了致命的突破口,马其顿方阵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烈失败。

从公元前215年到公元前146年,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马其顿战争一共进行了四场大的战役,除了第一场以外,其余三场均以马其顿惨败告终。最终,古罗马人全面控制了整个马其顿王国,将其变为自己治下的一个行省。

旧的王朝落幕,新的神话诞生,此后古罗马人凭借短剑精悍而强大的战斗力,逐渐征服了整个地中海世界,最终登上了王者的宝座。

三、冷兵器时代的谜团:长枪短剑谁更胜一筹?

对军事感兴趣的同学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说的就是古代冷兵器时代,武器的杀伤力往往与其长短成正比。

在古罗马军团异军突起之前,马其顿方阵就是用长枪取得天下,并叱咤地中海世界长达两个多世纪。

可令人不解的是,最终他们却败给了古罗马军团的短剑。如此违背军事常识的选择,却获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这是否可以说明,在古代战场上,短剑要优于长枪呢?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的战场统治力毋庸赘言,面对同等数量的步兵时几乎可以做到吊打。随着骑兵的不断普及,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在绞尽脑汁寻找一种可以克制它的兵器。

最终,远隔万里的两大文明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那就是长枪。所以翻阅史书,查找古代东西方兵器图谱可以发现,双方的兵器样式差异极大,唯有长枪大致雷同。

明末清初武术家吴殳有《手臂录》传世,他在书中纵论十八般兵器之长短优劣,最后将长枪奉为“筑器之王”,并总结道:长兵器对于短兵器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距离优势闪转腾挪,所谓“避实而击虚”。

可一旦两军面对面短兵相接,距离优势不复存在,长枪的优势就瞬间消失,最终还是要靠实打实的近身决斗来定胜负,那么短兵器的长处就体现了出来。

所谓的罗马短剑,在一开始其实并不算短。根据出土文物测量数据,当时的短剑长度大约在58~77cm之间,快要赶上中国古代长剑的长度了。

直到罗马共和国末期,新式短剑的长度才大幅下降,缩减到64cm上下。公元1世纪末,短剑的长度达到最短,平均值仅为48cm。

之所以短剑的长度不断变化,都是古代西方兵家总结战场经验做出的改良方案。

首先,战斗的进程不可能理想化地按照沙盘推演进行,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不可能时刻保证足够的空间。

一旦己方陷入劣势,被逼得节节后退的时候,可用于搏斗的空间必然会被压缩,太长的兵器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其次,马其顿方阵的风靡,使得“攻大于守”“以攻为守”的观念深入人心,大部分军队都倾向于采取冲击战术。作为防守一方,密集阵列可以有效稳固防线,不容易被敌军冲破。

阵型一旦收缩,过于庞大的兵器反而会成为掣肘因素,在遭到敌人包围挤压的时候,根本就挥舞不开,最后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

所以说四次马其顿战争的结果,并不能直接证明长枪与短剑孰优孰劣,还必须要综合战场上的实际因素进行考量。

长枪方阵虽然在正面对抗时近乎无敌,但这种“无敌”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保持完整严密的步兵防线。一旦露出一丝空隙,面对罗马军队迂回穿插的灵活战法,就很容易陷入被动。

结语:

总而言之,在冷兵器时代,长枪阵的主力是重装步兵,需要相对静态的战场环境作为基础,所以只能作为战术中的一环,并不是绝对无敌的存在。

马其顿军队中缺乏的,恰恰就是善于冲锋陷阵的一流骑兵,缺乏在复杂地形中灵活机动作战的能力,这才是四次马其顿战争,手持长枪的马其顿方阵最终败给古罗马短剑军团的根本原因。

参考:

1、《手臂录》

2、《欧洲史》

3、《全球通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邓... 邓艾终结了蜀汉政权,然而为何他的名声远不及姜维?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邓艾的战绩是否真的如...
原创 历... 历史上最后一位王爷,2004年才去世,现在王府已经旅游景地 清朝的时候已经就流行袭爵了,随着隆裕太...
原创 晚... 纵观整个民国的人物关系谱,你会发现每一股势力之间就像一个圈子,彼此之间都有着关系。 少帅张学良的红颜...
原创 卖... 他是黑龙江省绥化市的市委书记,他是中国最大卖官案受贿贪官,他的名字叫马德。 在马德的仕途之路上,他逐...
原创 蜀... 提起诸葛亮,大多数人都会赞一声神机妙算,毕竟他未出隆中,便作隆中对,定下了天下三分之计,并完成了这一...
原创 生... 《生是日本人 死为中国魂》 记日本八路——小林清 作者:小林陽吉 第十一章 奇袭龙须岛日本海军陆战队...
丽水缙云:“县域中国·人民历史... 2月6日,“县域中国·人民历史”烧饼口述史启动沟通会在丽水市缙云县河阳乡村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召开。...
原创 开... 开元盛世:破强虏王晙立奇功,任良相美政纪开元 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八月,虏相坌达延驱众十万,入...
原创 崇...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1644年)崇祯是年号 公元1644年,也是农历三月十九。在位十七年的崇祯...
原创 莫... “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因为我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 这是苏联红军某部连指导员克洛奇科夫·...
原创 赵... 常山赵子龙大家都知道,他本是公孙瓒旗下的将军,后来被刘备从手下借走,然而这一借便再也没有归还。 赵...
原创 围... 事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
原创 小... 张观根 微信版第1669期 上海小三线在绩溪存续时间前后长达二十年之久,鼎盛时期将近有二十个单位和...
原创 当... 汉朝在中华民族众多王朝中,也可算得上是鼎盛王朝了。因为它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而且还拥有强大的军事力...
原创 秦... 大家好,我是读者。让我们继续探索秦始皇时期的文化历史,上一讲我们聊到秦始皇东巡时的一些冒险经历,而今...
原创 绝... 许多人因为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感情故事知道她,也有人因为她与梁思成金岳霖的感情纠葛才被吸引,但其实林徽因...
原创 大...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一个诸侯王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
原创 魏... 诸葛亮死后,蜀军按照诸葛亮生前的遗命,大军撤退,而此时,魏延主动要求带兵继续与司马懿作战,慷慨激昂,...
原创 她... 清朝十二帝皆以“爱新觉罗”为姓氏,这个姓氏要一分为二来看,“爱新”是族名,满语中“金”的意思。“觉罗...
原创 1... 权威资料来源:《中国工人“赴苏援建”问题的历史考察(1954-1963)》 1955年,中国准备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