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兔儿”背后,明朝关外的那些事
迪丽瓦拉
2025-08-20 09:06:35
0

全文共2365字 | 阅读需6分钟

一间古雅的房间内,一群明代妇人聚在一起,只见其中一位“身穿大红缎子袄,青素绫披袄, 沙绿绸裙”,头上“戴着鬏髻(dí jì)、貂鼠卧兔儿”,更显雍容华贵,引得其他妇人向她和她头上的“卧兔儿”投来艳羡的目光。

这是明代小说中,描写贵妇人的标配。

明代女子头饰佩戴有着严格规定,头戴的“卧兔儿”,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身份尊贵的体现。

那么,“卧兔儿”究竟为何物?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电视剧《红楼梦》中,头戴“卧兔儿”的王熙凤。(图片来源:华服志微信公众号)

01 贸易之变,从朝贡走向马市

“卧兔儿”因 形状酷似一只卧在头上的小兔子而得名,亦称 “昭君套”,相传为昭君出塞时所戴。

“卧兔儿”常以 貂皮、水獭皮等珍贵材质制成,防风保暖且兼具束发功能。

与抹额这种形质多样、人人皆可佩戴的头饰相比, “卧兔儿”更侧重于冬季的御寒性能和材质的奢华感,在凸显女性美貌之时又成为身份尊贵的象征。

清初小说《醒世姻缘传》中写道,一个“昭君卧兔儿”需36两银子,而雍正三年正九品官员一年的俸禄才33两1.14钱。可见, 当时的“卧兔儿”可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

▲《雍正十二美人图》中,头戴“卧兔儿”烘炉观雪的美人。(图片来源:书格网)

然而,这样一个充满女性柔美气息的贵重物品,却 和有着强悍粗犷之风的塞外息息相关

明朝中后期奢靡之风盛行,“卧兔儿”也随之流行起来,明朝对貂皮需求甚巨。

同时,为稳定地方,明政府也急需补充 优良战马及其他采捕物资。而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女真族,也需要中原地区的生产生活资料来满足自身需求。

▲明朝时期的女真部。(图片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在这种互需的状态下,明朝与女真展开了一段悠久的 朝贡贸易历程。

据《明实录》记载,明永乐元年(1403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间,女真各部和朵颜三部来京朝贡的次数达345次。

明朝初期,朝贡次数并无明确规定。然而,东北地区距离京城路途遥远,沿途耗费甚巨。 为减轻朝贡带来的巨额耗费,明朝后期开始逐渐减少朝贡频率。

但与此同时,两地的贸易需求却有增无减。因此,明朝在满足自身对女真马匹、采捕物产需求的同时,也兼顾了女真各部对朝贡贸易回赐物资的渴望与依赖,将 贸易重心逐渐转移到了辽东马市,朝贡贸易依然得以保留。

自此, 辽东马市成为了明朝与女真各部的主要交易场所。

▲辽东马市形象图。(图片来源:今日辽宁微信公众号)

02 民市崛起,催热“卧兔儿”

辽东地处边疆,地理位置优越。明永乐三年(1405年),明廷在辽宁设立 开原、广宁、镇北关与广顺马市,与女真、蒙古进行贸易。

至万历年间,不但抚顺、宽甸、清河、辽阳等地相继开设了马市,仅开原一地就设 “三关三市”,互市贸易异常活跃。

马市布局通常分为 官市民市,官市由政府官员管理监督,交易时间和地点相对固定;民市则更加自由灵活,交易时间和地点不固定,由民间自发组织。

▲辽东马市泥塑复原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明前期的辽东马市主要以官市为主, 从明朝正统年间起,辽东马市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主要特点是 民市贸易规模的扩大

女真的人参、貂皮、鹿茸等货物,中原地区的铁锅、缸、罐等生产生活用具,粮谷、食盐、茶叶、针线等生活必需品都成为了马市的畅销品。

进入嘉靖年间,民市取代官市成为马市的主要交易重心。貂皮贸易数量也随之直线上升。

▲貂皮与水獭皮。(图片来源:华服志微信公众号)

让我们看两个数据: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 辽东清册显示,在此前数月中,开原马市交易的貂皮数量为2073张;万历十二年(1584年)三月,辽东档案记录此前数月貂皮交易数量达4944张。

民市的崛起使大量貂皮源源不断进入内地,为明朝“卧兔儿”的风靡流行提供了强大支撑。

03 马市奇缘,促民族交融新局面

女真的生产方式以渔猎为主,这种经济形态很大程度上塑造了 女真人流动性强的生产生活方式

女真人的住所多便于搭建和拆卸,通常由木材、桦树皮或草席搭建而成。

马市开通后,女真的农耕经济发展起来,居所也逐渐固定。许多汉族工匠进入女真地区,将先进的手工技艺带到那里,为 女真建筑融入了大量中原元素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朝鲜使臣何世国出使建州女真地区时,曾见到“天朝命送之人”中,有“画匠二名,瓦匠三名”。努尔哈赤居住的“旧老城”,“别设阁楼三处,皆为瓦盖”,老城金銮台的瓦盖更是别具一格。

这种 瓦盖的楼台殿阁,在女真地区出现较晚, 当无疑义是文化交流的结果

▲努尔哈赤都城赫图阿拉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朝贡体系和马市贸易的繁荣,为女真提供了大量购买和交换农业生产用具的机会,极大 促进了女真农耕经济的发展

据记载,仅在万历十二年(1584年)三月的17次马市贸易中,女真人就购进铁铧4848件,买进耕牛430头。

随着耕牛和铁制农具的大批输入,以及汉人传入的农业生产技术,女真人的垦荒面积和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一时间 “土地肥饶,禾谷甚茂,旱田诸种,无不有之”

女真人的粮食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婆猪江、苏克素浒一带(今辽宁省新宾县一带),仅需要种子一斗,就可以收获粮食八九石。 至明朝后期,农业成为女真人的主导产业。

▲农业生产工具铁犁、铁铧。(图片来源:今抚顺微信公众号)

马市作为女真与明朝沟通的桥梁,也将女真文化带到了中原。 明朝宫廷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女真的特色饮食,太监刘若愚在有关明宫廷生活的著作《明宫史》中记载:“又以各种精肥肉、葱、姜、蒜剁成豆大粒,拌饭,以莴苣大叶裹食之”,这便是辽东地区的女真特色 “包儿饭”

此外,由于从事游猎畜牧,女真人常食用鹿、黄羊、牛、马等野兽和家畜的肉。这些肉食种类和烹饪方式(如制成酱、汁、干等 ,也对明朝的饮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电视剧《尚食》中复刻的明代“包儿饭”。(图片来源:微博)

马市宛如一条坚韧经济纽带,为各民族百姓构建起了一方广阔而坚实的交易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东北地区各民族与中原的经济往来。

与此同时,马市亦为各族民众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使得各族之间的文化、风俗、习惯得以充分交流与融合,推动了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原本旨在控制边疆安稳的马市,已然成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枢纽,为辽东地区带来了友好和谐、繁荣安定的崭新局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斯... 列宁时代的苏俄秉承的是集体领导制,苏共所有元老共同决定国家的发展路线和各种方针政策。哪怕列宁有组织缔...
原创 蜀... 三国时期,豫州鲁国有一个人名叫刘琰。他具有名士风流,善于清谈,但性格有些偏执。 刘备在豫州期间,因...
原创 既... 谈到周瑜,大家很可能立刻就会想到那个雄姿英发的白面书生,取到了美的的小乔,还有后人作诗“谈笑间,樯橹...
原创 苏... 引言 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在近代诗《自由与爱情》之中有这样一段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
原创 河... 河野洋平 (1937年1月15日—),日本政治人物,历任自由民主党总裁、众议院议长、副总理、外务大臣...
原创 虎...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中经典桥段之一,凭借独战关张,吕布奠定了演义武艺第一人的地位。不过...
原创 创... 都说李世民是千古一帝,此言不虚,唐太宗不仅文治武功样样行,还很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我们先说下搞这...
原创 幕... 撰文|赵立波 赵烈文是曾国藩最重要、最亲近的幕僚,虽然一直以小角色围绕在曾国藩的周围,但是他特殊的才...
原创 倘...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郭嘉原为袁绍...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巡礼系列七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巡礼系列之七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复兴路闸口乌龟山西麓,地处西湖风景区南缘...
原创 赵... 对于三国演义里面的武将,或许赵云的人气会比关羽还高吧?比较他是三国第一美男子,又是一生当中没有出现过...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他究竟有多恐... 曹操无疑是三国时期最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他不仅聪明机智,还成功建立了强大的曹魏政权,只是遗憾未能登上...
原创 李... 民国期间,军阀混战,群魔乱舞,城头变幻大王旗,此起彼伏的军阀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这些军阀中,...
潮汕一个村,42000人一个姓... ‌林姓,得姓始祖林泉。 林泉,又名林坚,文财神比干的遗腹子。 比干,子姓,今河南淇县人,因为被分封...
原创 邓... 邓艾终结了蜀汉政权,然而为何他的名声远不及姜维?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邓艾的战绩是否真的如...
原创 历... 历史上最后一位王爷,2004年才去世,现在王府已经旅游景地 清朝的时候已经就流行袭爵了,随着隆裕太...
原创 晚... 纵观整个民国的人物关系谱,你会发现每一股势力之间就像一个圈子,彼此之间都有着关系。 少帅张学良的红颜...
原创 卖... 他是黑龙江省绥化市的市委书记,他是中国最大卖官案受贿贪官,他的名字叫马德。 在马德的仕途之路上,他逐...
原创 蜀... 提起诸葛亮,大多数人都会赞一声神机妙算,毕竟他未出隆中,便作隆中对,定下了天下三分之计,并完成了这一...
原创 生... 《生是日本人 死为中国魂》 记日本八路——小林清 作者:小林陽吉 第十一章 奇袭龙须岛日本海军陆战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