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4月17日,军统局长戴笠的专机在解放区上空失联。军统的会议室里,毛人凤正在为派谁去失事现场头疼不已。
“我去!”一个瘦高个光头少将噌地一下站起来,将手中的烟头一下子甩在地上,大声喊道。
众人如释重负,而毛人凤则上前抓住他的手,激动地说:“好,好,好,不枉戴局长栽培你一场。”
这个“胆大”的光头少将是谁呢?他就是著名的“军统三剑客”之一——沈醉。
1.爱国青年入错行
沈醉,于1914年6月3日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地主家里。家境优渥的他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十几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受到国民大革命的影响,他经常带着一群小伙伴放学回家冲着他的父亲,大喊:“打倒土豪劣绅!”
几年后,日军开始侵华,沈醉就带头和同学上街游行。举标语,喊口号,当时的他充满着青年志气。但游行活动很快被制止,他作为领头人被学校开除,实在无法只能回家。
不能继续读书,家里人都替他发愁。可是沈醉却已经给自己找好出路。他的出路是什么呢?他决定去上海投奔他的姐夫余乐醒。
余乐醒这人可不简单,他曾出国留学,当时已经是复兴社特务处上海特区区长。
沈醉有这样一位厉害的姐夫,可谓是前途无量。余乐醒安排他当一名交通联络员。平时,他的工作就是送信,传递情报,安全又省心。
有一天,沈醉奉命给一位长官送信。正是这个人,改变了沈醉的人生轨迹,他就是军统局局长——戴笠。
戴笠,人称“戴老板”。他作为军统局一把手,可谓是头脑精明,心狠手辣,为人世故圆滑,擅长把控人心。像沈醉这样的“璞玉”正是他需要的。
让见到戴笠的沈醉意外的是,戴笠竟然非常“平易近人”,这可和戴笠一贯的“凶名”反差巨大啊。沈醉心里虽有疑问,但也没表现出来。
戴笠用两人都是被退学的话题将二人间距离无形中拉近。这让沈醉觉得戴笠没有架子,并且话里话外都是对他的欣赏和肯定,这让沈醉的心渐渐偏向戴笠。
戴笠说:“我们这个团体是目前最大的革命团体,你能加入真是太幸运了,我们就是革命的先锋,只要你肯努力,前途无可限量。”
这样一番话,年轻的沈醉深深地被戴笠“吸引”了。他觉得,遇上“伯乐”,他这匹“千里马”终于有用武之地了。就这样,被洗脑的沈醉高高兴兴地踏上他以为的“革命道路”,成为一名军统特工。
2.年轻特工渐“黑化”
沈醉被“惜才”的戴笠收入麾下。沈醉一度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谁知道,这光明是假,黑暗才是真。
戴笠一直对沈醉“特殊关照”。沈醉19岁就被戴笠提拔为上海法租界情报组组长。得到“高升”的沈醉更加卖力地执行戴笠的任务。
沈醉的任务多是监视或者暗中逮捕一类的。一次,戴笠让沈醉去监视著名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是激进的革命党人,并且有共党嫌疑。戴笠就让沈醉进行暗中监视,毕竟抓人得有证据。
监视期间,沈醉就在鲁迅先生住处对面的洋楼里用望远镜盯住鲁迅先生的每一天的行动。可挺长时间下来,沈醉发现鲁迅先生每天从早到晚都只是在奋笔疾书,并无“异常”。
所以,他在向戴笠报告的时候,就提到鲁迅声名在外,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就对鲁迅先生做什么,恐怕到时候不好收场。戴笠听后,思考一阵,就将任务取消。
当时的沈醉,心还是红色的。他虽然在军统的染缸里,但并未被染黑。之后的几次汉奸逮捕任务,沈醉都完成得非常出色,但戴笠又开始“不满”起来。
只因为沈醉的手“太干净”了。在戴笠的眼里,作为一个特工只会搜集情报,手上不沾点血,心不狠点如何能成为“王牌特工”。作为“特工教父”的戴笠当然不能让一个“好苗子”荒废。
于沈醉而言,不管是刺杀还是暗杀,归根结底都是杀人,他有自己的底线。
戴笠对沈醉十分了解,沈醉还是心太软了,所以他决定对沈醉下一剂“猛药”。
巧的是,机会还是沈醉自己送到戴笠面前的。
沈醉向戴笠报告,说他手下有个叫胡继业的情报员是个双面间谍,经常将情报偷卖给日本人。
戴笠听到汇报,没急着表态,他反问沈醉要如何做。沈醉表示这种人就得清除出情报组。戴笠一听这可不行,沈醉还是“妇人之仁”哪。
所以,他没废话,直接扔给沈醉一把枪,并强制命令沈醉将人除掉。
戴笠看沈醉的神情,就知道沈醉的心还是硬不起来。那他就改变策略,来点软的。他对沈醉说:“胡继业可是汉奸国贼,你除掉他是为民除害,为国锄奸哪,况且这一关你早晚都得过。”
沈醉内心虽抵触,但只能硬着头皮上。3天后,他带着一把染着毒药的竹刀来到胡继业家中。
胡继业之前腰部受伤,沈醉和他聊天的时候,就提出可以帮忙按摩一下。趁胡继业趴在床上,他从后腰将竹刀取出直接插入胡继业的后身,胡继业当场就咽气了。
执行完任务之后,沈醉心里满是懊悔和害怕。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杀人犯,夜不能寐,甚至跪在母亲的面前,不住地磕头忏悔。
可沈醉见过戴笠之后,他的心理又发生变化。原来,结束任务后,戴笠就在人前大肆夸奖沈醉,赞扬他做了一件大好事。
然后,又给他一大笔“奖金”,同时又将沈醉升为淞沪警备司令部侦查大队少校行动组组长。这一顿操作下来,沈醉再也不恐惧杀人这事。
其实,沈醉这是走进戴笠精心准备的“套路”里的。从此,他对戴笠“死心塌地”的同时变成戴笠手里的一把“枪”。
由于戴笠的用心“栽培”,沈醉在军统里学会各种本领。
他枪法如神,关键是能够双枪都准。并且掌握如开汽车、摩托车、汽艇;还会游泳、会武术、会摄影等好多本领,所以沈醉是一个“全才”。
如此优秀的沈醉成为戴笠的心腹中的心腹。正逢宋美龄要去美国,蒋介石想找一个随行侍卫长。这可是一个大好机会,沈醉就被戴笠带到蒋介石面前。
蒋介石一看,沈醉非常年轻。就问:“多大了,什么职务?”
“28岁!现在是少将处长!”沈醉毕恭毕敬地回答。
话音未落,戴笠就在一旁抢着说:“年纪虽不大,但很老成。”
一番了解下来,蒋介石非常满意。同时,沈醉心里更是高兴,因为他觉得他离权力巅峰越来越近。
可因为此次随行的人太多,沈醉遗憾地被告知不用去了,但此次沈醉最大的收获就是入了蒋介石的眼。
沈醉每天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他最多的任务就是追捕汉奸走狗和剿共。他抓捕的汉奸不计其数,有的被他亲自执行枪决。
在戴笠的影响之下,沈醉对党国忠心不二,追杀过很多共产党员。
一次逮捕共产党人的任务中,沈醉遇到人生第一次生死危机。
当时,共产党人跳窗逃跑,胸口已经中一枪的沈醉紧随其后也从窗户跳出。结果,共产党人直接落地身亡,沈醉被撑衣杆挡一下,没被摔死,但眼珠被撑衣杆挑了出来。
浑身是血的沈醉被送到医院,戴笠十分焦急的请来德国医生为他主刀。沈醉侥幸捡回一命。
就这样,沈醉的道德底线一次次降低,人性渐渐地麻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大好青年就这样迷失在戴笠编织的“网”里,从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慢慢黑化成“军统三剑客”之一。
3.迷途知返奔光明
时间来到1946年4月17日,谁都没有料到,大名鼎鼎的军统传奇戴笠乘坐的专机失联了。随后,蒋介石下令让军统将级的特务无论如何都要将戴笠寻回。
接着,就发生开头那一幕。其实,戴笠这么多年培养的心腹很多,这次任务,唯独沈醉一人站出来。可见,沈醉与戴笠是真的“情谊深厚”。
最后,他还是没去成。经证实,戴笠确实是遇险“去世”,任务被取消。
沈醉的靠山倒了,军统内部开始重新洗牌,他不得不考虑站队保命。
毛人凤、郑介民、唐纵,三个人最有能力竞争局长之位。其中沈醉和毛人凤关系最好,沈醉决定联合毛人凤对付其他两人。
沈醉的决定没错,另外两人成功“出局”。但他万万没想到,等着他的是毛人凤的“卸磨杀驴”。
作为曾经戴笠的心腹,沈醉当然知道自己处境艰难,他是见证过戴笠那个“辉煌时代”的,更是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军统内部的勾心斗角愈演愈烈,他的心里第一次对这样的党国担忧起来。
毛人凤知道沈醉不能直接除掉,因为沈醉地位超然。好在沈醉身上“不干净”,经不起查,毛人凤顺水推舟让他去做军统云南站站长。
说起当时,毛人凤除了要处置沈醉,还有三个站长也在他的“必杀名单”上,其中就有一个叫吴敬中的。
吴敬中此人将国民党的颓势看得清楚,他认为与其打那些没用的仗,还不如多捞点钱。所以他这个人不干活只捞钱,毛人凤对他简直是恨得牙根痒痒。
但吴敬中在军统树大根深,人脉极广,前面提到的郑介民是“国防部次长”,是他的好友。而毛人凤刚要审讯吴敬中的时候,又接到“太子手谕”。这下子,毛人凤只能将吴敬中释放。
毛人凤没处置成这些“眼中钉”,他就想借刀杀人,这把刀就是卢汉。
1949年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假借蒋介石特使之名让沈醉来他住处。结果,沈醉一进屋就被解除武装,直接被捕关押。
沈醉最先得知调到云南的时候,心里已经有数,自己不能“善终”。加上当时国民党溃逃台湾,党国大势已去,他的心里更是开始动摇。
这次被捕,沈醉不是完全没料到。他早就知道卢汉的身份是共产党,内心对卢汉的为人还是非常佩服的,所以他被捕的时候没有反抗,其实以他的身手当时还是可以逃走的。
被抓的这天晚上,身陷囹圄的沈醉睡不着,过往的18年特工生涯让此时的他感慨良多。他想起国民党的腐败,想起官员的尔虞我诈,还有戴笠的心狠手辣,这样的党国他的效忠还有意义吗?
他也曾是个热血青年,自己又是怎么变成如今杀人如麻,心机深沉的大特务的呢?
思考许久,他做了人生当中一个重大决定,他要和卢汉一起起义,他要洗心革面,立功赎罪。
正是这个正确的决定,让他一个曾经叱咤一时的军统大特务在1960年得到特赦。
4.新时代寻到归路
沈醉虽然在军统一路顺风顺水,但婚姻之路并不顺。他一生中共有三段婚姻,第一任妻子白冰是他在湖南湘光通讯社做记者时相识的。
沈醉化名陈仓遇到白冰,两人很快就坠入爱河。当时,两人同居,没多久白冰怀孕了,沈醉就向戴笠申请结婚报告。
戴笠出名的“谨慎”,军统人员的亲近之人都要“清查”。白冰是左翼革命分子,戴笠直接勒令他们断绝联系。
两人身份悬殊,加之上司施压,沈醉不得不忍痛割爱。而白冰也是烈性子,直接将儿子抛给他,只身去往延安。
沈醉的第二任妻子栗燕萍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子,为他生下一子五女。1949年,沈醉不得不将妻子和一子四女送往台湾,留一个女儿,名字为沈美娟在大陆。
1953年,栗燕萍从国民党内部得到消息,误以为沈醉被执行枪决。她一度想要殉情,但儿女都还未成年,只好忍痛改嫁。
1960年,沈醉得到特赦的消息登报,得知消息的沈美娟非常高兴。她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北京活得很好,多年悬着的心也就此放下。
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考虑到沈醉需要更好的照顾,政府就出面将沈美娟调到北京,时隔30年父女终相见。
沈醉的第三任妻子名叫杜雪洁,在北京厂桥医院当护士的时候,与沈醉结识,两人于1965年8月喜结连理。
在新中国生活的日子里,他总结自己的前半生,出版作品《我的特务生涯》,既是在忏悔,也是在反思。
他将他曾经“辉煌”的成绩展现出来,将国民党不为人知的累累罪行进行揭露,让我们能将那段历史缺角的地方补齐。
后来有人评价他:沈醉身为军统局高层人物,但身上几乎没有沾染官场的恶习,如打牌、抽烟、喝酒、贪污受贿、玩女人等等,这在当时官场上是罕见的。
沈醉的一生结束在1996年,那时候他已经80多岁。可以说,他的一生算是完满。
沈醉名字中的“沈”通“沉”,他的名字取自宋代李清照《如梦令》,沉醉不知归路,沈醉乃沉醉是也。
从前的沈醉确实是误入罪恶深处,沉醉不知归路。可经过一番大彻大悟,让沈醉洗掉满身罪恶成为光明阵营中的一员,找到属于自己的归路。
信仰是可以指引个人坚定奔赴的灯塔,是凝聚万千同行者的力量。
就是因为信仰有这么大的作用,所以选择正确、光明、代表更多人利益的信仰才更为重要。
否则,在奔赴错误信仰的路上,越努力、坚定就越是错误,离正义和光明就会越远,最终不能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