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很会用人,他继承了父兄留下的大量人才,自己又挖掘了更多的人才。
我们按孙策的经历,由时间顺序,来盘点下孙策留给孙权的那些重臣名将,来看看他们各自在孙策时代的身份地位。
很多都与演义留给我们的印象,很不相同。
创业初期
193-194年孙策自江都投奔袁术,在寿春遇到孙坚旧部、原荆州都尉
朱治
。
孙策一家在江都时受到朱治照顾,二人关系亲密,建议孙策离开袁术南到江东发展。不久后朱治被任命为吴郡都尉,双方分开。
初到寿春,原孙坚的侍卫长
孙河
,来到了孙策身边。
在汝南做过县吏的
吕范
,娶了富家千金刘氏为妻,避乱寿春结交了孙策,将所养百多门客全部任由孙策调遣。
孙策奉袁术之命,到舅舅丹阳太守吴景处招兵,吕范、孙河相随。
194年,袁术交还千多孙家军给孙策攻打庐江郡,这支孙家军应为孙坚宿将
程普
所领,
程普、吕范、孙河跟随孙策攻陷庐江郡
。
195年孙策得胜回寿春,庐江人
陈武
登门呈拜帖投靠。
不久孙策获得历阳大营指挥权,到历阳时沿途投奔的人数,从出寿春时的千多人增至五六千人,其中就有九江郡人
蒋钦、周泰
。
于是,在
周瑜
的帮助下,孙策率领原本在历阳的
吴景、孙贲、徐琨、黄盖、韩当
等孙家军主力,及程普、吕范、孙河、陈武、蒋钦、周泰等本部人马,攻入对面的江东。
平定江东三郡
张纮
是徐州广陵人,孙策在江都准备投奔袁术前,曾向他讨主意。张纮当时表示待孙策有所建树时,愿带志同道合者投奔。
如今避难于江东的张纮兑现了诺言,自孙策攻打丹阳郡诸县时便已跟随。
所以,当196年孙策占领刘繇大本营曲阿,吴郡都尉
朱治
也从钱唐出兵北上,赶走了吴郡太守许贡,顺位成为吴郡太守,迎入孙策时。
孙策又得到了彭城的
张昭
、广陵的
秦松、陈端
等名士,并都用之为谋主。
张、秦等士大夫,当正是张纮所说的“同志”者吧!
当时徐州东海的王朗为会稽太守,琅琊赵昱被杀,广陵陈琳等在外任职的徐州人又各有所归,也难怪刘备入主徐州后再没得到徐州的顶级人才,这都是陶谦当初亲小人远贤者,致使徐州战乱不断造成的啊!
徐州顶级人才,多半到了江东。
宋谦
出现于曲阿之战;吴郡余杭人
凌操
投奔孙策,追随征讨。
孙静
一脉会于钱唐。
但此时,袁术为提防孙策,派来从弟袁胤为丹阳太守,将原丹阳太守周尚及其从子
周瑜
调回寿春。
为取得袁术信任,孙策又让两位大佬
吴景、孙贲
回寿春汇报江东情况。孙贲自婴儿带大的弟弟
孙辅
留在江东。
孙策继续进军王朗的会稽郡,
董袭
领兵相迎,全琮之父、会稽东部都尉
全柔
归顺,孙策让跟随自己平定江东的
芮良
担任会稽东部都尉,自领会稽太守,调全柔为丹阳都尉,
用程普为吴郡都尉
。
芮良的父亲芮祉曾跟随孙坚作战有功,被孙坚推荐为九江太守,后来又做过吴郡太守。故芮良出身高贵,又有两代追随孙氏作战之功,跻身为二千石大佬之列。
时任王朗功曹的
虞翻
,不顾有孝在身护送王朗逃到会稽南部的侯官(今福州市),被重孝义的王朗劝回会稽治所山阴(今绍兴市),被孙策继续任为功曹。
后来孙权时代的吴郡四姓,朱家已开始显赫,会稽四姓的虞家有了基础,其余六家还不显。
孙策慧眼识珠,提拔重用会稽太末长
贺齐
,使其成功讨平会稽南部,升其为会稽南部都尉。
王朗
投降,
到这里,孙策基本聚齐了徐州的顶级大才。
但王朗坚决不肯为孙策所用,后来遭到孙策流放。
横绝江东
197年袁术僭越准备称帝的事情暴露,曹操派使者到江东,拉拢孙策与吕布、陈登、陈瑀联合围攻袁术。
这下孙策得到了机会,有底气了,先驱逐了丹阳太守袁胤,然后学刘繇当年,派孙辅西驻历阳,横绝江东,阻断与袁术的来往。
不久与曹操任命的吴郡太守陈瑀交恶,派吕范袭灭了陈瑀势力,孙策亲征严白虎后,又与吕范等一起征讨丹阳郡的祖郎,及刘繇势力留下打游击的
太史慈
等众多不服从的小
势力。
孙策亲领会稽郡,朱治为吴郡太守,现在这丹阳太守的人选,排资论辈该是孙策的表哥徐琨的了,孙策也有此意。
可不巧,元老
孙贲
抛弃在寿春的妻儿,逃回了江东。
吴景
被袁术任命为广陵太守,被吕布打败,也受孙策之邀回到了江东。
徐琨前面一下多出两座大山,太守之位黄了,吴景再次成为了丹阳太守。但徐琨这两年在江东的积累,手下兵多将广,让孙策也产生了顾虑。
198年,孙策打败了太史慈,将其擒获,用愿以共江山的方式,即承诺给予太史慈相对独立的诸侯身份,平定了丹阳乱局。
刘繇死后,其上万部下有些对豫章太守华歆不服,南部已出现分裂情况,太史慈为孙策赴豫章郡打探详情,为孙策取豫章作准备。
同在198年,身为袁术庐江郡居巢长的
周瑜
,带着徐州下邳国东城人
鲁肃
南下江东,再次投奔了孙策。
但不久鲁肃的奶奶去世,他返回了家乡,再投江东已是孙权时代的事了。
周瑜先出备
牛渚,后为江边的春谷长,负责横绝江东的内线防务。
再添三郡
经过太史慈在豫章郡的运作,及及时带回有用情报后,199年,孙策打着征讨黄祖的旗号,向西出兵。
先示弱扮猪吃虎,用调虎离山之计,赶走了承接袁术衣钵的庐江太守刘勋,任用汝南人
李术
为庐江太守。
李术应该没有跟随孙策征讨江东,而是在庐江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才能力压孙贲、徐琨两大佬,空降先为太守。
然后孙策西征黄祖,回来时兵临豫章,豫章太守
华歆
投降。
孙策任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南部为庐陵郡,以孙辅为太守。于豫章西北部分六县设建昌都尉,任太史慈为都尉,以拒刘表。
留周瑜兵屯豫章巴丘后,孙策领兵回吴准备北伐曹操,于200年被刺身亡。
人物身份地位
演义给我们的印象,周瑜与孙策关系亲密;程普、黄盖这些孙坚时代都跟随的老将,当然是他们在孙策手下地位更高啊!
现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那个时代是讲出身,讲资历,讲名望,讲官职的。
而地位要从职务、军职、实权三个方面来综合看。
地位居于顶层的,是朱治、吴景、李术、孙贲、孙辅这五位太守,吴景、孙贲、孙辅都还有将军职;太史慈职务是都尉,军职只是校尉,但独立性强;继任丹阳都尉的程普,兼遥领零陵太守,军职为中郎将;张昭以中郎将掌管文武事;统掌孙策军队的督军中郎将徐琨这些人。
吕范、周瑜是与孙策私人关系最好的爱将,吕范、程普跟随孙策早,都深受重用,都已是中郎将。
周瑜以遥领江夏太守,已超过在吴自愿低配都督军队的吕范,但实权上低于同样遥领太守的程普。身份高于芮良、贺齐等都尉,但实权不如。
接下来才是黄盖、韩当两位孙坚旧部,韩当也与程普、吕范、周瑜一样,得到了加兵二千,骑五十的殊遇。
陈武、蒋钦、周泰、董袭,还有凌操之子凌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位列“江东十二虎臣”。与程普等三人,合起来就占了八席。
这些人物中,
王朗
不肯为其所用,
华歆
在孙策死后回归了朝廷,
陈端
甚至可能死在孙策之前,李术、孙辅、孙静长子
孙暠
背叛了孙权。
其余者,基本都成为了孙权统治早期的骨干力量。
当然,有些孙吴名臣名将,在早期也有在孙策势力就职的经历,因当时地位不显,贡献不大,史料无明确记载,在此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