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是康熙最长寿的儿子,九子夺嫡中手握重兵,为何却能独善其身?
迪丽瓦拉
2025-08-20 15:04:04
0

前言

在清朝最残酷的皇室之争势必是“九子夺嫡”,这一场关于皇位的较量直接将无数的皇子和大臣拉入深渊。然而在这些大臣当中唯一有这样一位皇子,在众多兄弟之间他的存在十分亮眼,但他始终不争不抢,也根本不被任何兄弟所忌惮。

并且在其他皇子争夺权势时,他却偏偏钟情于办白事儿,甚至到了雍正晚年都对他十分的优待,而他也是活的最久的一位皇子。

究竟是大智若愚还是无心政治?让我们走进允祹长寿的一生。

没有安全感的童年

他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二子,他的生母家族地位并不是很高,母族也不是多么的争气,所以一直都十分低调,对皇位是从来没有奢望过的。但也正是因为母家的地位太过于低下,所以生母并没有资格能够抚养和教导自己的儿子,所以他则被交给了苏麻喇姑抚养。

说起来这女子虽是孝庄太后的侍女,但这女子一直住在深宫之中,不光经历了五朝皇帝,受到宫内外所有主子和奴才的敬重,并且和孝庄太后的关系也非常交好,在宫内也是有话语权的,然而在孝庄去世后,她就一直自己生活。

康熙帝从小也没少受到她的照拂,所以在选择允祹的抚养人时便考虑到了她,便将年幼的允祹交给她抚养,希望苏麻喇姑能摆脱孝庄去世的阴籁,也希望允祹能成为她的慰藉。

当时被苏麻喇姑接走时他还是襁褓中的婴儿,而喇姑已经步入人生的晚年,别看年纪相差很大,但其实康熙也相当于是她一手带大的,自然放心将儿子交到她的手中抚养。

而她身为宫廷中的老人自然看透了一切的名利和荣耀,所以在抚养皇子这件事上一直都十分随意,以“孝顺”和“贤德”为准则。

所以在喇姑的悉心教导下,长大后的允祹对功名利禄丝毫没有野心,允祹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深受康熙帝的喜爱,随着年岁的增长在他二十五随着年也被封为了固山贝子,在这之前他都是寂寂无名的一位皇子。

虽然说现如今自己得到了些许的地位,但这贝子的称号其实属于低的,就连自己的弟弟老十四的贝勒名号都不如,而他并没有因此变得膨胀或者怨天尤人,一直秉持着不争不抢随波逐流的心态。

这种心态是难能可贵的,毕竟自己出生后被父亲当人情送出去就算了,到年纪了连个好名号也封不上,多少也会有些抱怨,但从这点就足以证明他并非是个贪图名利的人,也证明了喇姑对他的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其他皇子可并不这样想,太子一直在父王眼前不讨好,到后期因为戳碰了皇帝的底线直接被废除,这空悬出来的位置引得其他年龄相仿的皇子考上明争暗斗,在眼见太子被废后便想着抢占先机,纷纷拉帮结派卷入激烈的权力斗争。

置身权力之外

而允陶却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保持中立,不参与其中,康熙眼见自己还有这样一位继承人感到非常惊喜,因为他逐渐开始信任和器重允陶,给他安排了重要的军事职务。

不光如此,其实康熙曾经还将他划分到了储君之中,将内务府总管事的职责交给他,恰逢当时太后去世,他则接下了办理这门丧事的任务,并且把事情办的服服帖帖十分漂亮,别的皇子看到他这股势力正在崛起,便纷纷也想将他拉到自己的团队里,但全都被允祹拒绝。

拒绝的原因自然不用多说,当时朝廷内部的皇储之争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谁也猜不准康熙对继承人的态度究竟是怎么样的,这个时候无论是怎样选择,都将会有性命之忧。

就譬如站在了失败的一方自然难全一个好下场,若是赌对了站在了胜利的一方,像自己这种没有母家势力并且“半路插队”进来的,日后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出路,说不定还会遭人防范,这样的日子可不是允祹想要的,倒不如踏踏实实把自己内务府的“白事儿”办好。

这种态度让康熙对他格外青睐,将其任命为都统,把清军中的重要职位交给他。这个职位在清朝军队中地位很高,手握兵权,负责重要的军事事务,这无疑证明了他在军中的影响力和实际掌控的兵力。

可以说在内务府这段日子里也真是让他积累了不少政治经验,随着康熙驾崩,这场皇室之争最终也落下帷幕。

四哥继位后对这位性格敦厚的弟弟同样优待,一继位便立刻将他册封为郡王。但在四哥眼前办事儿可没那么容易,所以他中间还曾因治事不够敬谨,又被降回贝子之位,但没想到数月后更是降为国公。

很明显雍正这也是在故意的试探他,打压他的底线,想要看看自己这位好皇弟在面对爵位权利的起落时,是否会坚定的服从自己。但允陶面对帝王的测试始终表现的十分淡然,这种态度赢得了皇帝的认可,没过多久允陶的郡王爵位就被恢复。

要不说允陶是个有福气的人,想当年他的生母历经两代还在世,如今他竟然熬到了雍正驾崩,新帝上位后对自己的皇叔更是敬重有加。

而他同时也是一个怜爱百姓的人,乾隆登基后突发水患,而他为了黎明百姓冒着不敬重皇帝的担子请辞开放粮仓,保证一方百姓能够用到正常米价购买粮食,这样有勇气的行为让乾隆更加敬佩自己的皇叔。

他一生都受到了苏麻喇姑不争不抢的教育,从不参与皇位争夺,最终在清朝历史中留下了一段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佳话,也在民间受到了无数百姓对他善举的追捧,他的一生无疑是传奇的。

而他的生母一直活到了九十七岁才去世,他本人在母亲去世的三年后也因为身体机能衰退而老去,享年七十九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我记得那段时间,正是在四川省做副省长的日子。对我来说,这是段深刻而意义非凡的经历。我对毛主席一直充满...
原创 1... 1910年东北大鼠疫致六万人死亡,清廷只拿出三招,如今仍然有效 推荐语: 新型肺炎的疫情已经持续了一...
原创 庐...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59年夏秋之交的庐山会议,性格耿直的彭总落难。 庐山会议,十大元帅态度各异,结...
原创 世... 朝代更替是君主制历史的必然规律,世界上任何一个实行过君主制的国家,都会出现朝代更替,但是也有特例,典...
原创 为... 为什么古代的男人,喜欢娶14岁的女子为妻,原来有猫腻 现在国家规定的法律年龄是女性二十周岁,男性二十...
原创 临... 在21世纪,网络词盛行,频繁出现在任何场合,这些词也成为年轻人的口头禅,但却很少有人去考究这些词背后...
郑博邀您共游“博物馆奇妙夜” 本报讯(记者 左丽慧)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记者昨日从郑州博物馆获悉,元宵佳节在即,郑州博物馆“与...
原创 “... 编辑/BAIHUAHUA 胯下一刀,让魏忠贤有机会从赌钱卖妻的烂人,变成一人之下的九千岁。当太监算...
原创 4... 诸葛亮“卧龙”数十载才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刘备,前后共屈膝三次前去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被刘备的志向和...
原创 小... 要研究明朝晚期的军事情况,有时候外国人的材料也是个可以参考的方向,比如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绘画和记录。...
原创 朱... 韩国在近代说是中国的邻国,但在古代韩国的前身朝鲜就对明朝时期的中国称臣,可以说古代的朝鲜算是中国的领...
原创 1...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军队的局势相当错综复杂。兵力最多、装备最精良的是中央军部队,但不仅与地方...
原创 三... 《三国演义》的时间线很长,从开始到结束差不多有近百年,其中很多人物最终所侍奉的“主公”都与起初不同,...
原创 为... 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沙俄对清廷的进攻,清廷对外东北和新疆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本文将深入分析清廷对待...
原创 诸... 诸葛亮深知刘禅无能,留4大护法希望守住江山,不料全部意外身亡 《三国演义》讲述的三国时期三个政权之间...
葛承雍丨来通、画缸等来自土库曼... 欧亚大陆上,土库曼斯坦是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国家。1948年,考古学家在尼萨古城遗址发现了由象骨制成的大...
新疆大盘鸡的故事,要从40多年... 品新疆美食,一定少不了一道菜——大盘鸡。新疆不同餐馆风味各异,菜品不一,但“大盘鸡”始终有一席之位。...
哪吒在蚌埠闹海?专家:地名地貌... 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再次点燃了国人对这位少年英雄的热情。...
李世民仅派他打一仗,就弃之不用... 有这样一位人物,他首次为李世民征战时,创造了非凡的功绩。然而,在之后的二十多年中,李世民却再未赋予他...
原创 属... 沙俄时期,之所以能崛起,是因为当时俄国所面临的地缘政治形势其实是比较宽松的,西方各国对遥远的东方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