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昭襄王如果能再多活几年,能否统一六国,提前成就帝业呢?
迪丽瓦拉
2025-08-21 00:33:52
0

秦昭襄王同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一样,也是《过秦论》中所述“奋六世之余烈”中的一位秦国君主,顺序排行其中第四,在位时期对秦国功绩则能排进前三。

毕竟秦昭襄王在位长达五十六年之久,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而秦昭襄王的长寿也间接导致成就其子秦孝文王成为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君主的事实,执政时间仅为一年左右,正式在位时间则只有三天。

超长的在位时间也成就了秦昭襄王对秦的重大功绩,在位五十六年,就有近五十年时间在发动对关东诸国的兼并战争,两战之间的间隔时间最多不会超过三年,基本每年都有与列国发生战争,其中著名的战役有:秦与韩魏伊阙之战;与燕、赵、韩、魏组成的五国伐齐之战;伐楚鄢郢之战;援韩抗魏、赵两国的华阳之战;以及著名的长平战略大决战,此战直接从根本上削弱关东六国的中流砥柱赵国,使其元气大伤,为此奠定了整个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那么秦昭襄王若能再多活几年,能否兼并关东六国,提前完成统一大业呢?

答案是也能也不能,关键原因在于秦昭襄王还能再活多少年。如果只是数年,那么秦国尚不足以完成统一大业。

毕竟秦国在长平之战中也是惨胜,而紧随其后发生的邯郸之战则以失败告终,两战直接给秦国造成四十余万的伤亡,严重消耗了秦国军事实力和国力,为此推迟了统一步伐,并且被迫从全面打击六国战略改为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秦昭襄王若是仅再在位数年,

时间上无法使秦国实力恢复至鼎盛时期,而且攻灭六国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达成的。

故而秦昭襄王若只是再多活数年是无法兼并关东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如果秦昭襄王的在位时间能更久一些,那么还是很有可能兼并关东六国,成就大一统帝业。

那么秦昭襄王继续在位多少年,可以完成大一统帝业呢?

秦昭襄王若能再执政三十年,必定能兼并六国,成就大一统帝业。主要依据是时间上的论证。

秦昭襄王寿终正寝后,其子秦孝文王守孝一年,正式在位三天,合计执政时间为一年左右。其孙秦庄襄王在位三年。曾孙秦王政十三岁继承秦王之位,二十二岁举行加冠礼仪,开始亲政掌权,随后制定统一战略,以及做开战前的一系列准备,二十四岁时,秦国挑起赵、燕两国战事,以援燕抗赵为由介入其中,同年发兵攻赵,正式拉开了统一战争序幕。

六年后,秦王政时年三十岁,秦国因多年内数次大举发兵攻赵,仍然始终未能攻灭赵国,于是改变战略,将主攻方向改为较为弱小的韩国,开始对韩、赵两线作战,同年秦王政命内史腾一战攻灭韩国,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公元前230年。

此后秦国历时十年:公元前228年攻克赵都邯郸,俘虏赵王迁,基本灭亡赵国;公元前226年攻克燕都蓟城,基本灭亡燕国;公元前225年以水破魏都大梁,俘虏魏王假,灭亡魏国;公元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亡;公元前222年,秦国大举发兵清剿燕国辽东和赵国代地残余势力,俘虏燕王喜和赵代王嘉(赵王迁之兄),彻底灭亡燕国和赵国;公元前221年,秦军从燕国南部发兵,直入齐都临淄,齐王建投降,齐国亡。至此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同年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秦王朝。

从秦王政少年即位,到兼并关东六国,共计用时二十六年。加上秦孝文王执政一年和秦庄襄王在位三年,共计四年时间。也就是说秦国是在秦昭襄王去世三十年后终于完成了统一进程,

因此从时间上最大限度来看,秦昭襄王如果能再活三十年,秦国肯定能统一六国,成就大一统帝业。

不过秦昭襄王若能在位久一些,秦国统一六国的时间根本不需要用三十年之久。不算秦昭襄王去世,四年后秦王政少年即位,秦国四年内连丧三王,四位秦王更迭给秦国造成的内部冲击影响,只去除秦王政少年即位到亲政掌权,以及制定统一战略,正式开启兼并关东六国之战的这十一年时间,

只需十九年便能统一六国。

而且秦国王位短时间内数度更迭,秦王政未能亲政掌权这段时间也给了关东中原六国修养恢复的时间,而这必然会增加延长秦灭六国的难度和时间。就拿中原北方的超级强国赵国来说,在秦赵长平战略大决战发生后,秦昭襄王若未听从秦相范雎意见,同意赵国割六城求和,而是允许武安君白起乘胜追击,趁赵国元气大伤,军事势力大幅削弱而顺势扩大战果,直接围攻赵都邯郸的话,即便无法一举攻灭赵国,但必定会再次进一步重创赵国。

不过以秦将武安君白起“料敌于先,未战已知胜负”的作战特点来看,若能长平之战后秦国能乘胜追击的话,白起还是有很大可能一举灭亡赵国,建立灭国之功的。就算未能攻灭赵国,再次遭到重创的赵国,在实力上必定会更加虚弱,而秦国也不会因邯郸之战大幅损耗军事实力,从而推迟统一步伐。

如此秦国后续再度攻赵也会顺利很多,不至于出现秦王政时四次大举发兵仍然未能攻灭赵国的情况,直到灭韩同年,赵国发生大面积饥荒,秦国借机发动第五次攻赵之战,并以反间计除掉赵国名将李牧才终于攻灭赵国。

因为长平、邯郸之战的大规模伤亡,让秦国的军事实力被严重消耗,从而导致全面打击关东六国的战略策略破产,同时再次给了赵国恢复时间。到秦王政时被迫制定新的统一战略,采用原先远交近攻的策略,并用重金贿赂六国贵族重臣,以达到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目的。

长平之战结束再到邯郸之战的发生,两大战役时间间隔仅有一年不到,而赵国却能在不足一年时间内恢复了不少国力,在赵都邯郸被秦军大举围攻时,一直坚持到魏、楚援军的到来,最终解除邯郸之围。

而邯郸之战于公元前257年结束到秦王政秦政后于公元前236年第一次大举发兵攻赵,中间间隔了近20年时间,虽然期间秦赵之间也有战事发生,但规模并不大,次数也不多,那么赵国用二十年的时间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呢?

结果就是秦国四次大举发兵,规模不亚于邯郸之战动用的兵力都未能攻灭赵国,要不是赵国发生大面积饥荒,加上李牧因反间计而被赵王冤杀,恐怕秦国第五次大举攻赵都将以败北告终。

虽然秦国在秦王政在位时数次发兵未能攻灭赵国过程中有赵国名将李牧的功劳,但更多还是在于赵国利用邯郸之战结束后二十余年时间恢复的国力。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赵国实力同韩国一样弱小,即便有李牧这样的名将坐镇,也难以长时间抗衡秦军虎狼兵锋。这足见时间的可怕程度,赵国利用不足一年时间恢复,就打赢了邯郸保卫战,二十余年的恢复,则使秦国四大大举出兵仍无法攻克赵都。因此只要秦国没有给六国过多恢复时间,那么秦国攻灭兼并六国的难度和时间就会随之减少,甚至不需要十九年就能完成统一进程。

结语:

如果秦昭襄王能继续在位,秦国没有出现四年内连丧三王,秦王政少年即位到亲政掌权,到开启统一战争的十余年,那么赵国的恢复时间将会大大缩减,同理,其余关东五国也是如此。而秦国则继续保持高度频繁的兼并战争,不断削弱关东六国,

只要秦昭襄王能再活十五年,恐怕秦国就能攻灭关东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谢谢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最... 标题:最聪明的一个皇帝,壮年时就因畏惧势力退位,成史上活最久的太上皇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皇帝的...
原创 原... 一个不懂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世界经典奇闻原创首发,欢迎关注转发,每天带给你不一样...
原创 如... 华佗作为留名千年的神医,直到现在还被我们视作救命神医,常常用“华佗在世”来夸赞医生们圣手解病痛。 在...
原创 原... 中国宋朝的历史,是一个文化与艺术繁荣发展的美好时代,有豪放派的苏东坡,有婉约派的李清照,还有其他一些...
原创 关... 无论是在电视剧中还是小说里,似乎并不缺少力大无穷的奇人异士,特别是在古代,武将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所向...
原创 许... 满清帝国的格局中,满洲八旗是战斗单位,人民和军事合二为一,最上面则是唯一的君主,依仗武力的优势,成为...
原创 原... 如果说起李治,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都是昏庸、无能等字眼。因为李治的一生都在被人控制,一生都如提...
原创 古... 斯莱特林行为守则五十六:尊重女性,时刻牢记骑士风范。 越王勾践 勾践,春秋时期名震一方的君主。在众多...
原创 他... 他是清朝最后一位战神,19岁便挂帅统兵,曾率7人击溃千人敌军 提起“战神”这两个字眼,我们往往想到的...
原创 北... 美貌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个加分项,从古至今,但凡容貌上面优于他人都可以给人不错的印象。具体来说,在古代...
“非洲巨人”何以难挡数千叛军? 本报记者 白波 当地时间8日,东非共同体与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在坦桑尼亚联合举行领导人会议,讨论刚果(...
原创 1... 17世纪上半叶,日俄两国同时宣布“发现”了库页岛,彼此争执不休,认为自己才是库页岛的真正主人。然而,...
原创 原... 历史中经常打败仗的将军可谓是不胜枚举,但最具特点的,无疑还是明朝李景隆、西汉李广利以及南宋范文虎三人...
原创 原...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古代社会中,一共出现过三四百位皇帝,有明君也有昏君,其中也不乏很多武艺高强的皇帝。古...
“文博热”带动京津冀文旅融合“... 近来,“博物馆里过大年”逐渐成为新春新年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京津冀三地多家博物馆联合行动起来,推出...
原创 关... 关羽和黄忠同为蜀汉五虎上将,关羽温酒斩华雄、千军万马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襄樊之战威震华夏,...
原创 原... 文/江江 中国拥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被断层的国家。拥有着悠久而...
原创 “... “知县”和“县令”两个称谓,看起来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实际上却是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在中国古代,县是基...
原创 原... 关羽死后,肯定已经是个死人,怎么还能说话呢?莫非小编在胡说八道?别人不行,关羽可以的。因为书上就是这...
原创 三... 纵观三国,善守者不计其数, 陆逊、陆抗 父子、 司马懿、羊祜 ,都是一等一的防守大师。但死守者却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