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历史大戏《问苍茫》,剧中内容非常丰富。但限于篇幅,仍有很多重要历史内容没有呈现出来,
程潜和
“建国攻鄂军”
就是如此。
程潜
(1882~1968)
,字颂云,湖南醴陵人,上过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参加过反清同盟会、辛亥革命中打过仗,民国初年两次担任
湖南军事厅长,是孙中山忠实追随者中难得的军事人才。1915年
护国战争时,程潜曾组织护国湘军参与讨袁;1917年护法战争中,
程潜联络旧部支持,被任为湖南护法军司令,在湘南大败南下进攻广东之北洋政府部队,一度进攻至长沙
。但由于湘军内部的矛盾,他组织起来的军队都先后被他人收编。
1920年孙中山第二次在广州护法,程被任命为陆军次长,在首次北伐、与陈炯明冲突中皆坚定支持孙中山,因而颇受器重。
1923年3月,滇桂粤联军将陈炯明驱离广州,孙中山返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大本营,并决定继续执行北伐战略,
程潜被任命为军政部长
。《问苍茫》剧中此时程潜有一个出场,向孙中山汇报广州商团叛乱的情况。
为了重建属于自己的军队,经孙中山许可,程潜于1923年冬创办了
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
并自兼校长,学校前后共招募了三期近800名学员,毕业后都被分配到程潜手下那群虾兵蟹将中,增强了其嫡系部队的战斗力。
由于有此办学经历,1924年初黄埔军校建校筹备期间,曾有意让程潜担任校长,但最终被蒋介石抢了过去。
1924年9月,孙中山在韶关誓师二次北伐,程潜所部也正式成军,取名为“建国攻鄂军”
由于同属广东革命政府的谭延闿所部已改编为“建国湘军”,而谭在1924年初的国民党一大上被选为执行委员兼
大本营秘书长,此时政治地位更高,所部实力也更强。
而程潜在湖南护法时与当时任湖南省长兼督军的谭延闿有所矛盾,自然不愿归入其部属。为调解二人矛盾,大本营遂约定北伐成功后把湖北省交给程潜统辖,因此有“建国攻鄂军”之名。
建国攻鄂军起初辖两个旅,其中第一旅是收编的湖南游杂武装李国柱部,辖两个团又一个独立营,但人数仅400余人;第二旅同样是收编的游杂武装王邦吉部,也只有400余人;后来又以湖南农村子弟编成第三旅,旅长胡兆鹏;另收编倒戈湘军王茂泉部为第四旅。这样
建国攻鄂军总兵力才发展到号称四个旅,共2000余人
。
1924年底的这次北伐仅三个月便宣告失败,“建国攻鄂军”撤回广州。
1925年6月参与了
平定广州滇桂联军叛乱之战
。这次战斗中“建国攻鄂军”在广州花县太和墟与叛军遭遇,双方伤亡都不小,程潜的侄子、第三旅一团一营营长程宣也在战斗中阵亡。
1925年9月,“建国攻鄂军”又参与了
第二次东征陈炯明之战
,并担任左翼纵队的主力,配合蒋系的黄埔军攻占惠州。随后程潜又不顾苏联顾问铁罗尼的反对,率所部主力迅速攻占五华县,事后证明这一行动对肃清东江地区、统一整个广东具有重要意义。之后“建国攻鄂军”又回师雷州半岛,配合友军将盘踞在此的
军阀邓本殷部
驱赶至海南岛。
通过这些战斗,在共产党人和苏联顾问帮助下,“建国攻鄂军”战斗力逐步获得提升。
1925年国民革命军整编,峰回路转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8月就开始整编驻广东各军为国民革命军。按照时任军事部长许崇智的方案,黄埔校军为第一军,谭延闿的“建国湘军”被整编为第二军,朱培德的“建国滇军”为第三军,而许崇智任总司令的“建国粤军”一、二、三军分别被整编为第四至第六军。
按照“建国攻鄂军”此时的实力,这种好事是轮不上的
。
然而峰回路转,
8月20日廖仲恺突被暗杀。为侦破此案,国民党中央决定,由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3人组成特别委员会,授以政治、军事、警察全权,处理廖案。
此后审理过程中,查出粤军中有些将领涉嫌廖案。蒋介石此时便借口廖案,整治粤军,寻机夺权。先是将一些粤军将领逮捕,部队缴械。最后在9月19日夜,他又派黄埔学生军包围粤军总部和许崇智的住处东山公馆,解除了许的卫队武装,并最终将许崇智驱逐到上海。
随后,许崇智的基本部队粤军第二军(按照原方案应整编为国民革命第四军),
大部分也从此被蒋介石所掌握,后来编入他自己的嫡系第一军序列中。
1925年10月1日,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李济深部改番号为第四军。这样,第六军的番号就空出来了。
许崇智被驱逐后,1925年
9月由谭延闿署理广州国民政府军事部部长,成为名义上的军界第一人。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后,蒋介石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监,但其仍心怀不满,野心勃勃地谋求掌握大权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职。
时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自然不希望军权旁落,有心扶植谭延闿、朱培德等其他军队派系与蒋系抗衡。谭延闿此时作为军事部部长,制定方案时自然也倾向扩大湘系势力。此时,
以源于湘军的程潜部“建国攻鄂军”重新改编成立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成为平衡军内派系的可行方案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思考问题,谭延闿与程潜在护法期间的一些矛盾属于湘系内部的矛盾,此时当然不在话下。
1926年1月,以程潜部“建国攻鄂军”为核心,重新改编成立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的方案,就此确定下来。
此后,国民革命军二、六军湘系一体,而程潜对谭延闿自此心存感激,二者关系紧密。后来的北伐期间,谭在政府任要职一直不在前线,二、六两军经常配合作战。打下江西后,在进军安徽至南京过程中,两军甚至由程潜统一指挥。此是后话。
但程潜部“建国攻鄂军”的实力实在太弱,撑不起一个军的架子。这时,新的机会来了。
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爆发。
事件后,汪精卫气得辞职赴欧洲养病,由谭延闿代理国民政府主席
。有二、六军作为自己的军中班底,谭这个一把手做的还算有些底气。
同时,共产党、国民党左派纷纷抗议和谴责,要求严厉惩办肇事的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感到自己羽翼尚未丰满,不敢立即与共产党公开决裂,遂采取“舍卒保帅”的办法,借惩处制造事件的右派分子,以示其作为国民党“第三者”的“公正”。结果,
时任广州市公安局长吴铁城作为“替罪羊”之一,被免除本兼各职,押解到虎门横档炮台禁锢
。
其下属的广东警卫军,虽然是公安武装警察性质,但也参加过第一次东征等战役,具有一定的战斗力,此时成为各军队派系争相试图兼并的一块肥肉。
在代理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的大力支持下,广东警卫军最终确定由程潜的第六军吸收合并
至此,第六军才形成了两个师的规模,下辖第17、19两个师。其中第17师由攻鄂军的一个团与警卫军的两个团混编,师长为粤军将领邓彦华;第19师由攻鄂军一个团和收编的陈炯明残部混编,师长为湘军将领杨源浚。原第一旅长李柱国因不懂军事已自请辞职,原第三旅长胡兆鹏因病长期请休假,原第二旅长王邦吉改任第19师副师长,原第四旅长王茂泉改任第19师57团团长。
蒋介石也希望在第六军中安插自己的势力,提出派原黄埔军校第一任教育长胡谦到第六军里来当师长。程潜表面上不好拒绝,便假意表示同意,并提出要给胡谦单独编一个第18师。但其实这个师一直只有空架子,没什么兵。第六军出师北伐后,胡谦以第18师师长的名义留守惠阳,纠集了一伙亡命之徒,鱼肉乡里、无恶不作。后于1927年秋被回师广东的粤军张发奎部逮捕后枪毙,而这个第18师后被改编为第58师3旅,最后于1928年7月被粤军缴械后遣散。
此外,早在1925年,共产党人林伯渠就出任“建国攻鄂军”和攻鄂军讲武堂党代表,主要帮助指导讲武学校招生、帮助学校建立党团组织、支持进步学生成立“青年军人联合会”等。第六军成立后,
林伯渠继续担任了第六军的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林伯渠十分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挑选左权、周保中、李隆光等一批共产党员负责团、营、连的政治工作。
部队中团以下军官的共产党员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一,明显提升了队伍的战斗力。
一番操作,"建国攻鄂军"华丽变身国民革命军第六军!
#记录我的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