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海宁精神”的确立
就在30年前的今天
1995年2月9日,海宁市委下发《关于大力倡导和弘扬“海宁精神”的通知》,正式明确“敬业奉献、猛进如潮”为“海宁精神”。
如今30年过去
“海宁精神”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海宁人
在潮城大地上拼搏奋斗
人,无精神不立。
一个城市生存与发展,同样需要动力源泉的“城市精神”。
海宁,有一个响亮的“城市精神”——敬业奉献、猛进如潮。这八个字,耳熟能详,家喻户晓。
整整30年,“海宁精神”彰显了海宁颇具特色的地域风貌,越喊越鼓舞人心,越喊越激励斗志。
但你知道“海宁精神”这八个字,是怎么来的吗?
缘起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
时任海宁市委书记的沈雪康在工作中发现,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指引下,一些地方在发展经济同时,开始推出以“统一思想、鼓舞干劲”为主题的“城市精神”。比如本省引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温州,提出了“自强不息、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求发展”的十六个字“温州精神”。邻近江苏省先进典型张家港市,提出了“团结拼博、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十六个字“张家港精神”。
鉴于这些情况,经酝酿讨论后,市委决定向温州、张家港等地学习,开展征集“海宁精神”活动。
1994年5月,市里通过市级新闻媒体, 公开向全市市民征集"海宁精神"表述语言,在社会上产生了热烈反响。
两个月时间,共收到市民提议“海宁精神”表述语言180多条。
缘聚
在海宁市民自发提议的“海宁精神”表述语言中,有相当部分考虑到了海宁特色,其中又以带“潮”字样比较明显,比如“振兴海宁,猛进如潮”,“掀钱江浪潮,创海宁伟业”,“海宁潮,潮涌翻腾添锦绣;海宁人,开拓进取作奉献”,“钱江潮潮潮万马奔腾,海宁人人人开拓进取”等等。
应该说,表述用语建议带“潮”字,一方面确实是海宁潮自有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来自于孙中山先生当年观潮题词“猛进如潮”的号召力。
那是1916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十八,海宁民间传统观潮日,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偕夫人宋庆龄等10人,慕名到盐官观潮。
那一天,孙中山先生到达盐官后先到城内海宁县立乙种商科职业学校休息,然后上海塘观潮。
盐官的潮势,令孙中山先生深受震憾,他从钱塘江大潮联想到民主革命的洪流,由此诞生了警世名言: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同时,还为海宁县立乙种商科职业学校题词“猛进如潮”。
海宁县立乙种商科职业学校接获孙中山先生“猛进如潮”题词后,专门悬挂在学校大礼堂。
1927年,海宁创立了包含纪念孙中山先生意义的海宁县立中山初级中学。
1932年,海宁县立中山初级中学与海宁县立乙种商科职业学校合并,建立了海宁县立初级中学。1933年,海宁县立初级中学确定以孙中山题词“猛进如潮”为校训。
1944年,历经多年抗战,海宁县立初级中学复校,学校根据当时的情况再次确立以“猛进如潮”为校训,师生集体创作了校歌。
上世纪80年代,延续海宁县立乙种商科职业学校血脉的海宁市第一中学校园里,师生们又唱起了50年前蕴含“猛进如潮”校训的校歌“进!进!进!看江潮,正猛进,激荡我热血,奋发我精神……”
1993年,海宁市高级中学创建后,专门谱写了以《猛进如潮》命名的校歌。
警世名言,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当时心境中革命的激情。观潮题词,充满了孙中山先生对代表一个地方希望的青年学子期待,代表着对海宁的期待。
缘定
一个城市的“城市精神”,需要挖掘并彰显城市个性。
由于历史传统、地域环境、思想文化、发展水平等等的不同,每一个“城市精神”都是所属城市本身特有,必须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特性。
“海宁精神”,如何表述?
这些要点很关键:无论是内涵还是文字表述, 既要体现时代特征,又要体现海宁特色。
根据这一要求, 市里专门将征集到的180条表述语,择优分期在海宁报上刊出了24条,再请广大市民评述。
经过反复听取意见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简明扼要;二是具有地方特色;三是长久流传。
市里进行了初选,初定“海宁精神”为“八个字”,其中因为在征集“海宁精神”表述语过程中孙中山先生为海宁所题“猛进如潮”获得市民较多 推荐,倾向“八个字”中保留选用“猛进如潮”四个字。
经过几上几下,总结提炼,最后选择了几个组合句子提交讨论审定。
1995年2月9日,市委下发《关于大力倡导和弘扬“海宁精神”的通知》,正式明确“敬业奉献、猛进如潮”为“海宁精神”。
“海宁精神”八个字来自于市民提议的综合,是市民意志的反映。
在通知中对“海宁精神”的基本含义和特点作了阐述:
“敬业奉献”的含义,就是爱岗敬业、忘我劳动、无私奉献。
“猛进如潮”的含义,就是敢为人先,负重拼搏、勇往直前。
“海宁精神”的特点:通俗易懂,言简易记。
在通知中,市委确立了“海宁精神”的指导思想,明确是全市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是鼓舞、激励全市人民开拓奋进、繁荣海宁的精神动力,既反映全市人民团结一致,立足岗位务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又紧扣“潮”的特征,以孙中山先生为海宁题词自勉,体现当代海宁人大无畏的气概,以“猛进如潮”引伸为海宁的改革潮、经济潮、发展潮……
沈达 摄
从此,“敬业奉献、猛进如潮”这八个字 ,成为了海宁城市精神的追求,成为了海宁地域文化的标杆和人文精神的主题,成为了当代海宁人与时俱进的巨大动力。
筚路蓝缕30年,海宁市委大力倡导和弘扬“海宁精神”,带领海宁人民勇立潮头,造就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奇迹,成功创建了人文荟萃之城、产业兴盛之城、开放品质之城、文明幸福之城,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成长为县域经济的“领头雁”。
敬业奉献、猛进如潮。
在“海宁精神”确立30年之际,今年召开的市委全会动员全市上下 “敬业奉献创新业、猛进如潮再出发”,勇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表率,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宁新篇章。
海宁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沈达,原市委办四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