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匈奴与倭寇:让中国历史有了南北巧合?都出现了一个“9”
迪丽瓦拉
2025-08-21 09:04:16
0

35.中国史上有南北巧合?都出现过一个“9”

历史总会给我们提供一些类似的模板,供后人借鉴,进而让人们形成对未来的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总能从这面镜子里看到一些事,不管是好的或者坏的。纵观中国历史,人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即秦汉时为危中国的匈奴与明清时不断骚扰中国的倭寇十分相似,不过一南一北、存在时间的差异而已。而对付他们,历史上很巧合地出现了一个“9”。在这个“9”里,他们都被我打得落花流水。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在诗人写这首诗之前的中国有这样一个历史背景,即北方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为首的少数民族,把中原大地搞得四分五裂。他们烧杀抢夺,屠城掠地,野蛮而血腥。据《晋纪》《晋书》当时中原汉族十不存一,“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汉族人锐减至六七百万,差点被灭族。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岁月之一,我们的历史学家把它叫“五胡乱华”。

“五胡”中的匈奴是没被汉武帝消灭干净的余部;鲜卑,起源于东胡(还未有定论),曾经被匈奴人奴役;羯,隶属于匈奴别部落的一支白种人(白种匈奴),匈奴人曾经的奴隶;羌,和汉族为兄弟民族,有黄帝炎帝部落血统;氐,据说与羌同源,但又是两个不同的民族。

今天,很多学者书写历史时将“五胡乱华”一笔带过,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它的存在才有了“衣冠南渡”,北方人民从黄河流域避乱一定规模的迁到长江流域,使经济政治中心初步向南方转移。因为说不出这次“转移”有什么好处,所以,很想重述一下当时的野蛮“盛况”,一二件足矣。

石虎,后赵武帝,羯族,自称天王,残暴荒淫,却不可思议地笃信佛教。他让掳掠的汉族女子做尼姑,遇到漂亮的就奸淫,甚至把她们当“军粮”,甚至把活人做成工艺品,以供观赏。而建立后赵政权的石勒,掳掠的汉族女子达数十万,这些女子被作为家畜(“双脚羊”)养了起来,随时随地被都会被蹂躏杀害。冉闵灭后赵后,将这些女子解救了出来,数十万人当时只有五万了。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这5万名女子又全部落入食慕容鲜卑的手中。一个冬天过去,这5万名少女的尸骨就在后赵都城(邺城)城外残骸堆成了小山……

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王昌龄的《出塞》在这之前,还有一段历史背景,那便是卫青、霍去病等人对匈奴的作战。卫青对匈奴的作战主要有七战七捷。

第一战: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率军迎击匈奴。此战为卫青首次出征,汉朝当时分派四路出击。其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只有卫青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七百多人,取得胜利。

第二战:前128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再次大举南下,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第三战:前127年,匈奴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武帝避实击虚,派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盘踞的“老巢”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

第四战:前124年春,卫青率大军急行军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帐。这时,右贤王正在帐中拥着美妾,畅饮美酒,忽听帐外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右贤王惊慌失措,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落荒而逃。汉军大获全胜,收兵回朝。

第五战:前123年2月,汉武帝又命卫青攻打匈奴,卫青指挥汉军,浩浩荡荡,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歼灭匈奴军数千名。

第六战:是汉朝政府为了彻底击溃匈奴主力,发动的对匈奴的第三次大战役。卫青大军北行一千多里,跨过大沙漠,与匈奴军遭遇,军汉喊杀声惊天动地,匈奴军心大乱,四散逃命。

第七战:卫青在漠北之战中乘胜追击斩杀并俘虏匈奴官兵一万九千多人,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从此以后,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漠南无王庭,再无能力构成对汉朝的军事威胁。

这七战再加上霍去病在公元121年春夏的两次河西大捷,一共是9次。

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将军把中国北方的匈奴问题基本解决了,但他们离去多年以后,中国的南边,南边的问题出现了,和匈奴一样,让人民受害很深,它就是倭寇。为此,郁达夫写过也一首诗《游于山戚公祠》,和王昌龄的《出塞》有些相似。其中两句是: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同样写出了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

与匈奴一样,从明朝倭寇入侵中国沿海数省到清晚期间数度击败中国,中国吃了不少亏。同样,在中国人民在抗击倭寇的过程中,一样涌现了很多民族英雄,戚继光就是其中的一位。

巧合的是,嘉靖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彻底消灭了侵犯台州的倭寇。具体经过如下:

嘉靖四十年(1561)春,倭寇大掠浙东桃渚、圻头,戚继光率部急趋宁海,于龙山大败倭寇,追至雁门岭。倭寇乘虚分兵三路进犯台州,兵至新河,戚继光夫人发动妇女,配合守军守城。城上旌旗招展,铳炮声、喊杀声连天。倭寇远远望去,以为城中早有防备,不敢贸然进攻。戚继光获悉后,即派唐尧臣部援新河,将倭寇击溃。

新河战时,戚继光主力进抵台州,同倭寇于离台州数里的花街交战。戚继光率部以火器挫敌势,又穷追,倭寇大半淹死水中。农历四月二十五日,倭寇二千人,抵台州东北的大田。戚继光主动迎战,于白水洋东之上峰山设伏,待敌人入峡谷进伏击圈后,集中兵力拦腰袭击,鸟铳突发,奋勇冲杀。

倭寇忙以一字阵以守为攻,戚军以鸳鸯阵对敌,倭寇大败,退居小山,并抢先登上界岭,拼死抵抗,戚军冒死仰攻,一举摧毁之。计歼敌三百四十四人,擒倭寇首领。

上峰战后,原自宁海团前逃跑的倭寇,聚众二千,联船十八艘,于五月十七日在长沙(今温岭东南)登岸。戚继光水陆联合作战,大败倭寇。

戚继光在一个月的时间,连获新河、花街、上峰岭、长沙等役胜利,九战九胜,全歼侵犯台州的倭寇。

这九战九捷虽没有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那么大快人心,但同样让人感到无比振奋。而这两者之间巧合的远不止“9”这么简单。倭寇一词是指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侵略中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抗日战争期间亦称日本侵略者。从匈奴到倭寇,一个北边一个南边,很巧合,匈奴对中原的危害长达七百年,倭寇对中国为害的时间也不短。

匈奴,在寒冷的北方戈壁沙漠草原上,其生存的地理环境,让其有着很多的先天不足,在对中原长达七世纪的威胁和侵略中,血腥残酷,没有人义道德,总是抢劫中原的财富,来满足他们生存的需要,直至汉武帝将他们打残、打烂,分裂逃跑为止。

倭寇,出产地生存环境和匈奴类似,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富于侵略的民族性。自明以来,大量的倭寇一度以朝鲜作为跳板威逼中国,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把中国的沿海地区当作一个掳财杀人之地。

犯我强汉,虽远必诛!从古到今,中华民族都是一个极为韬光养晦民族,今日之中国更是成长着一代有有灵魂、有血性、有本事、有品德青年。他们不忘历史,发奋力强,正在实践着伟大的中国梦。而历史总在告诉人们,没有任何一件事能够作为一个孤立的现象,会单独呈现在岁月的影像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到博物馆来一次唐朝Citywa... 与唐代文物面对面,看李白与杜甫举杯对饮,在含元殿参加唐代宫廷盛宴……春节假期,逛博物馆又有了新玩法。...
原创 靖... 在《琅琊榜》这部作品中,犹如躲猫猫般藏匿着许多高手人物,而在这些人物中,麒麟公公高湛无疑是名副其实的...
原创 古... 10、斛律光 大家都知道金庸武侠里的郭靖是“射雕英雄”,其实真正的“射雕英雄”是斛律光。 斛律光,北...
原创 隋... 高句丽之地,原属孤竹国。“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隋文帝时期,高句丽想联合靺...
原创 原... 本人有幸拜读过孙皓晖先生的长篇巨著《大秦帝国》,可以说在文学作品上,这本书还是相当不错的,但唯一美中...
原创 英... 英国,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军事和经济影响力难以忽视。从亚洲到非洲,从美洲到大洋洲...
原创 原... 在北宋的嘉佑年间,公元的一零六三年四月三十日,北宋国的仁宗皇帝驾崩了,享年五十三岁。根据史料的记载,...
原创 封... 112年前,大清帝国的最后一个冬天里,东北爆发了一场持续六个月,席卷整个东北的大瘟疫。眼看着疫情就肆...
原创 清... 清末,照相技术已经很成熟,如我们所知道的慈禧太后,晚年也沉迷其中,为后世留下不少照片。而看过这些照片...
原创 细... 在苏联,尽管宣称实行平等的社会主义,却存在着由苏共党政军等重要职位的人员构成的特权阶层。他们享受着超...
梁山“百胜将”韩滔:从战场骁将... 百胜威名初起:东京武举的辉煌开端 在北宋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东京城的喧嚣中,一位怀揣着壮志的年轻人...
原创 秦... 为了巩固这个前所未有的封建大国,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原创 项... 说起项羽来,想必大家对西楚霸王有所了解。在秦始皇进行第五次出巡的时候,他来到了楚国,当时项羽就在他巡...
原创 苏... 二战结束之后,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率领社会主义阵营跟西方势力对抗。苏联在跟美国争锋过程中,曾一度占...
原创 考... “玛雅文明如此神秘,那些宏伟的建筑、先进的天文知识,在古代人类的科技水平下几乎难以达成,这难道不是外...
原创 秦...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文化历史导游。上回我们说到秦始皇结束了他的峰山之行后,竟然召集了鲁地的70名儒生,...
原创 原...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合力击败后,在诸葛亮的妙计下向东吴巧借了荆州之地,至此刘备军才终于有了落脚点,但是...
原创 胡... 胡适之父胡传(号铁花)。 189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胡适父亲胡传时任台东州知州,胡适回忆说其父因刘...
原创 高...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搬运必究! ...
原创 原... 文/寂寞的红酒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晚清时期一次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中,洪秀全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