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修建长城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但是当你听闻汉武帝的功绩之后你会发现,汉武帝的主要功绩也是抵御匈奴,但是为什么一个选择修建长城进行防御,而另一个选择北伐达到抵御的目的呢?
秦国鼎盛时期,秦始皇嬴政完成了大统一,他为了扩守边疆派了蒙括等人进行北伐匈奴,当时的秦人经历过了大统一的鼓舞还有一场场生死难忘的战争,自然是吧匈奴打的落花流水,但是在逼退他们之后秦始皇却没有再下令攻打匈奴反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长城用来抵御匈奴。
这一点我们要根据当时的背景进行分析。当时秦始皇刚刚统一六国完成大统一成就霸业,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战争,也进行过一次北伐,军队的实力早就不如当前,如果还不整顿国家,休养生息,他们可能自己刚刚到手的天下就没了。
但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匈奴总会时不时骚扰自己的边界,而且还没等军队过去,匈奴就已经被掠夺完了。这可令秦始皇苦恼了,在统一之后,军队融入了大量非秦军的士兵,导致军队不像以前这么整齐划一,开始变得散漫,秦始皇自然是见到了这幅景象,但是匈奴在前,军队又必须调用,但是怎么调用好呢?
秦始皇最终想到的方法就是修建长城,虽然他们成功北伐过了一次,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匈奴背后还有没有更强的兵力,为了保险起见和休养生息,他们也只能选择长城来抵抗匈奴这样才有抗衡的资本,一来建好之后不用排出大量兵力防守,二来自己也能在修好后有充足的时间建立起一个辉煌的王朝。
而对于汉朝而已他们为什么选择了大规模北伐来抵御匈奴呢?这一点和汉武帝的军事才能有关系。
汉武帝作为奋力抗击匈奴的一代帝王,打击匈奴是他最重要的功绩之一,在汉武帝的持续打压下,匈奴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毁灭性打击。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他们的主要生产力就是牲畜,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他们最怕的就是冬季。因为这个时候他们会从游牧变成定居,为了抵抗风雪。而且这个时候往往也是他们人和动物进行交配的季节,因为在夏天他们需要进行游牧,秋天要发动战争,没有时间生育,而冬季这个定居的季节就被用作生育的季节。
春季就会到了孕期,孕期是最需要稳定驻扎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的牲畜和女人最为脆弱,他们不能跑动。汉武帝的这个发现一下子找到了匈奴的命门,就知道了春季是他们最弱的时候,牛羊马等牲畜都在过完冬天之后脂肪消耗殆尽,而且春天的牧草并没有长齐,他们没办法大量补充冬天消耗的能量。
但是汉人不同,他们有存储的牧草资源,所以汉人的马儿此时正好可以达到最佳状态,而 匈奴这边,都只是瘦弱的马,有些甚至都跑不动。
所以也难怪汉武帝的北伐屡次成功,这一点命门的发现确实帮助到了汉军的进攻。
而对于两人做法的对错其实并没有对错之分,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实力背景进行正确的军事命令。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