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8岁小儿问朱元璋:我爷爷救了你,为何要抄我家?
迪丽瓦拉
2025-08-21 11:07:46
0

陈家年仅8岁的小孙子陈子善冲到前面质问朱元璋:“我爷爷陈德曾经为你挡了9箭,我父亲陈镛也为国尽忠、战死沙场,为何今日要抄我的家?”

一个孩子的质问,仿佛是对朱元璋整个晚年对待功臣政策的一种呐喊,这呐喊背后隐藏着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无奈和太多的历史沧桑。

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的一个贫苦农家,那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世代以农桑为务。

他的童年,是在放牛的时光中度过的,每天陪伴他的是那些哞哞叫的牛群和广阔无垠的田野。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放过这个可怜的孩子。

元末时期,战乱四起,百姓的生活如同置身于炼狱之中。

朱元璋的家境贫寒,在他17岁那年,父母的相继去世,让这个本就摇摇欲坠的家庭彻底崩塌。

他从一个贫苦的放牛娃,瞬间沦为了无依无靠的乞丐,为了生存,他只能四处乞讨。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寺庙也未能成为净土。

朱元璋为了有个安身之所,出家为僧。

可是,就连这最后的避风港,也因为战乱而不得安宁。

此时,各地的起义军如春笋般纷纷涌现,仿佛在这黑暗的世界里点燃了一丝希望之光。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投身到了红巾军领袖郭子兴的麾下。

初入军中的朱元璋,他作战勇猛,每一次冲锋陷阵都毫不犹豫,那无畏的身姿在战场上显得格外耀眼。

在攻打敌人的城池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仿佛不知疲倦和恐惧。

他的这种英勇表现,迅速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

郭子兴就像发现了稀世珍宝一样,不断提升他的职位,还将自己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他。

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无疑是命运的一次重大转折。

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开始独当一面,带领着部下继续征战。

他的军队与其他军队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爱护农田和百姓,每到一处,都会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

1356年,这是朱元璋征伐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攻占了浙江、集庆等地,因其卓越的战功被加封为“吴国公”。

两年后的1358年,他彻底扫清天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这一路走来,他结识了众多忠义的战友兄弟,像徐达、郭英、蓝玉、常遇春、冯胜等,这些人在他征伐天下的过程中与其并肩作战,为建立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

1370年,朱元璋开始对功臣们论功行赏。

34位功臣被封公爵、侯爵。

他们得到了高官厚禄,肥沃的土地,还与朱元璋结成了儿女亲家。

为了表示对功臣的信任和恩宠,朱元璋甚至赐予他们丹书铁券,约定功臣家族不谋逆犯上,即使犯罪子孙后代可免死几次。

这个时期的朱元璋,对功臣们恩眷有加,往昔的兄弟情、战友情在这一刻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功臣在功成名就之后,渐渐迷失了自我。

廖永忠,这个曾经跟随朱元璋征战多年的老部将,开始自我膨胀。

他穿着绣龙凤图案的衣服,这种行为在朱元璋看来,是对皇权的一种挑衅,是大逆不道之举。

还有朱亮祖,他收受地方官员和富商的贿赂,接受奢华招待,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使命。

朱元璋原本就多疑的性格,此时变得更加警觉。

他虽然赐下了丹书铁券,但是他绝不允许功臣们有私德有亏、作奸犯科的行为。

于是,他开始严密监视这些功臣们,在他眼中,丹书铁券在功臣犯罪违法时,不过是一张废纸。

随着年龄的增长,朱元璋对权力的巩固需求愈发强烈。

他开始担心功臣们倚老卖老、仗功欺主。

尤其是当他考虑到要把一个平稳的治世留给孙子朱允炆时,他更加意识到功臣们在朝堂上的势力可能会对皇权产生巨大的威胁。

即使一些功臣并没有明显的谋反行为,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和势力却让朱元璋如芒在背,坐立不安。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胡惟庸案为开端,拉开了大规模诛杀功臣的序幕。

胡惟庸,这个曾经在朝堂上显赫一时的人物,被朱元璋处死,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滕国公顾时家的子孙等众多功臣,都被牵连其中,被朱元璋治罪处死。

这一案件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也让世人看到了朱元璋心狠手辣的一面。

洪武二十六年,又一场腥风血雨降临。“蓝玉案”爆发,朱元璋以“发现凉国公蓝玉有谋反之心”为由,对蓝玉进行诛杀。

这一案件成为了他逐个诛除开国功臣的契机,2位公爵、13位侯爵被牵连问罪杀害。

就连战功赫赫的徐达,也未能逃脱朱元璋的猜忌。

徐达身患背疽,这本是一种需要忌口的病症,然而朱元璋却派人送来了烧鹅。

太监传达皇帝的旨意,让徐达当场吃下。

徐达望着那只烧鹅,心中明白朱元璋的意图,他的眼中满是无奈和绝望,最终含泪吃下。

  1. 房间里弥漫着一股腐臭的气息,徐达的背疽全面复发,浑身流脓溃烂,不久便与世长辞。
  2. 曾经那个能征善战的将军,就这样凄惨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这场大规模的诛杀功臣过程中,也有个别例外。

汤和和郭英幸免于难,得到了善终。

而陈家的情况则更为复杂。

陈德曾在鄱阳湖之战中舍身救过朱元璋,当时,在鄱阳湖附近的战场上,朱元璋率领的军队与陈友谅大军对峙。

喊杀声震天,战船交错纵横,湖面上弥漫着硝烟。突然,敌军向朱元璋所在方向放了9支冷箭,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德眼明身疾,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那9支箭,周围的士兵们被这一幕震惊,朱元璋则在陈德的保护下成功脱险。

陈镛为国战死,但因陈镛生前参与过“胡惟庸案”相关事件,陈家被查抄。

陈家年仅8岁的小孙子陈子善冲到前面质问朱元璋:“我爷爷陈德曾经为你挡了9箭,我父亲陈镛也为国尽忠、战死沙场,为何今日要抄我的家?”

朱元璋听了官员转述陈子善的话后,笑了一下,然后命人到陈家传话给陈子善:“若非你的爷爷曾经舍身救朕,则今日朕不但要查抄了你的家,还会取了你家人的首级。”

陈家子孙虽然安然无虞,但也足以见得朱元璋对待功臣的复杂态度。

朱元璋的这种行为,从稳定国体的角度看,替子孙拔掉了可能威胁皇权的骄臣悍将,有利于大明江山的稳固。

但同时,这也造成了朝堂的震动和人心惶惶,给大明的政治生态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朱元璋从一个贫苦的放牛娃,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机遇,一步步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然而,在权力的巅峰,他却被权力所腐蚀,晚年的多疑和心狠手辣,让他从一个被人敬仰的开国皇帝,变成了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

他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权力、人性和历史的深刻寓言,让我们看到了在权力的诱惑面前,人性的脆弱与复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作... 根据史料记载,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一生中有8个儿子,其中他最疼爱的是老三刘如意,最终继承大统的是老二刘盈...
原创 原... 1908年11月14日,在位34年的光绪皇帝在瀛台郁郁而终,年仅38岁。光绪4岁即位,亲政后渴望能有...
原创 清... 1882年8月25日,韩国尚处于李朝统治时代,也就在这一天,一支清军突然来到李朝的首都汉城。清军的神...
原创 郑... 引言 宋朝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之中有这样一段话“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其实相比于什么...
原创 韩...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承受胯下之辱、萧何月下追韩信等非常著名的典故我们想来并不会觉得陌生,在书本上都...
原创 大... 众所周知,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存续了276年,传了12任皇帝。古人有给身故之人立牌位的习惯,但...
原创 4... 1940年2月4日,对苏联人民来说,是一个非比寻常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曾经的苏联二把手尼古拉·伊万...
原创 你... 你不姓关,我不姓曹,咱哥俩喝一杯! 关公关老爷,在中国历史上可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虽然他与孔子分别...
原创 八... 1644 年甲申年是个重要的年份,几万骑兵杀奔山海关冲破大明最后的一道防线。入关之初,以八旗为主力,...
原创 古...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
原创 秦... 近来,《大秦帝国》的第四部作品《大秦赋》正受到热烈追捧,尽管豆瓣评分略有下滑,但依然被认为是一部值得...
原创 隋... 高句丽是扶余人建立的古代政权,位于辽东及朝鲜半岛,其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天的辽宁省、吉林省以及朝鲜半...
原创 刘... 千年之约:刘伯温的预言 在千年的长河中,刘伯温的一段预言被传颂至今。临终前,他对儿子说:“刘家九代...
原创 原... 现代人对于白人的印象,大都是体型高大身强体壮,并且还具有较强的侵略性。如今由于交通便捷,人们可以在短...
历史与现代的创意性结合 福建漳州市南靖县官洋村  官洋村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其客家文化遗产举世闻名,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当地人文...
原创 D... 中国跟日本的纠葛,从封建王朝就产生了,盛唐时期八方来贺,日本正是其中之一。在人们印象中,当时的日本贫...
原创 三... 三国名将赵云,其实育有二子一女,那他老婆是谁? 导语:《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流传甚广...
原创 隋... 青龙,四相之一,镇东方,属木,主生机; 白虎,四相之一,镇西方,属金,主杀伐。 这两尊知名度颇高的神...
原创 刘... 一、刘伯温被逼出山 倘若说,三国时的诸葛亮,是被后世过度神化的人物的话,那么明初的刘伯温,显然也是按...
原创 原... "聊供读史者格物之一助"——《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孙机著 古代中国,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如果是历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