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9年,一代枭雄吕布最终败于曹操之手,被刘备劝杀。这是三国历史的大事件,因为以此事为分界点,刘备将要快速崛起,三国演义中的刘皇叔即将登场。
不过,曹刘联合灭吕布取得圆满成功,但接下来双方很快陷入到了博弈中。曹操担心养虎为患,刘备则拼命地想要跳出困局。
而就在这个大背景下,却突然发生了一件小事。
说是小事,只是因为这一事件中死了个女人。但之所以这件事情很重要,就是因为这个女人的死亡,居然引起了明清两代小说家和学者的共鸣。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历史学界,三国并不是一个显学,毕竟这一时期连正统都分不清。但是,宋代话本的崛起,再加上明清小说的推广,所以,不少人以三国这一阶段为蓝本开始创作历史话本。
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作品被创造,一个是三国志平话,另一个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这两部作品都很好地将民间传说与历史事实结合,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而伴随着话本小说的成就,相应的,杂剧戏曲也开始反复演绎这些作品。例如,从元代开始的元杂剧中,就不断地再创造如今人们所熟知的桥段。
常言道,话本和戏曲是给人看的,因此,这些作品必然要塑造英雄,因为没有英雄就没有高潮。但同样的,作品也不能没有美女,因为缺少美女,烽火乱世就缺少了润滑剂。
于是,一个叫貂蝉的女人脱颖而出,她在舞台上颠倒众生,在话本中颠覆三国。经过无数艺术家的创作,貂蝉变得越来越妖娆,例如,她通过美人计灭掉了董卓,同时又用美人计搞垮了吕布。
由于有貂蝉的存在,这使得18路诸侯进京城,到后来汉朝四分五裂,这一过程有了个完美的过渡,也让故事变得更加精彩。
但是,这些创作让三国故事更精彩,可在元杂剧的诸多创作中,却也出现了一些颠覆人们认知的情节。比如,在网上流传甚广的关羽月下斩貂蝉。
作为一个深受三国演义影响的人,我们初一听到这个标题就觉得很古怪。因为在三国中,关羽是万军丛中取敌军首级的传奇人物,而貂蝉则是魅惑众生的第一美女,这两个人怎么会以这样的组合发生关系?总之,给人很怪异。
还别说,就是这种怪异的组合,当年在明清时期流传甚广,并且演绎出了很多版本。
根据目前的史料查询,关羽斩貂蝉的剧情最早来自于元杂剧《关大王月下斩貂蝉》。不过,如此具有创造性的情节,目前已经无法得知,因为这一剧情早已流失。
但是因为这一作品的开创性,导致后来很多作品跟风。因此,我们还是能够通过明清两代的杂剧,拼凑出这一故事的完整的。
——由于明清时期衍生作品众多,我们就讲述其中比较中性的一个版本。
在吕布被曹操和刘备联手灭掉后,曹操开始担心刘备坐大,于是,他就开始着手削弱刘备。而如果要削弱刘备,那么最好下手的地方就是刘备三兄弟的关系。
结合当时关羽和曹操关系最近,所以曹操决心拉拢关羽,甚至直接通过与关羽的沟通,离间关羽与刘备的关系。
而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吕布有两大宝贝,一个是赤兔马,一个是貂蝉。本来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赤兔马归了关公, 而貂蝉则不知所踪。
但是戏曲创作者可不愿意故事这么平淡,所以他们直接安排,曹操寄送了赤兔马给关羽,同时也在晚上把貂蝉也送了过去。
站在曹操的角度来看,这个举动是很危险的。因为众人都认为,貂蝉是祸国殃民的妖女,前面害了董卓,后面害了吕布,如今又要来害关羽,这实在是个隐患。
而且,刘备是大哥却没任何奖励,反而是关羽却白得了最好的宝贝,此举无疑会引发兄弟猜忌。
那么面对白得的第一美女,关羽又会如何做呢?
在本版本中,关羽的做法引起了明清两代学者的共鸣。
看着月下美人娇艳如花,关二爷却只是紧紧握着春秋,眉头紧皱,眼神中隐约透露着杀机。不过,关二爷却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假做轻松和貂蝉聊天,其中就聊到了貂蝉的丈夫吕布。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貂蝉对于吕布百般贬低,而且充分表达了对于关羽的崇拜。
没想到,关羽一听立刻勃然大怒,张口就怒斥貂蝉无耻。吕布为她付出一切,夫妻恩义岂是寻常,貂蝉此举简直是忘恩负义。关羽表示自己对貂蝉连看都不想看一眼,让她赶紧自我了断,免得装了自己的刀。
面对这一情况,貂蝉当场就傻眼了,她赶紧跪倒在地,苦苦哀求。一面诉说,自己之所以这么说是被曹操逼迫, 一面诉说,自己真的是崇拜关将军。但关羽不为所动,认为貂蝉是祸害,一定要让她自我了断。
貂蝉不肯,但关羽铁石心肠,如此僵持了大半夜。最终,貂蝉在关羽细数她的过往,指出她给汉朝带来的危机,给战争带来的变数等等打击下,最终失魂落魄地选择自尽。
以上就是比较中性版本的关羽月下斩貂蝉。
当然,还有比较激进的版本,例如关羽直接手持大刀杀人,场面过于血腥。还有关羽对貂蝉心生怜悯,顶着暴躁的张飞将其放走,甚至还与其终成眷属的版本。
不过,之所以要讲这个中性的版本,就是因为在这个版本中,关羽对貂蝉的态度引起了明清学者的大讨论。
按照当时的记载,诸多学者都认为关羽对貂蝉的态度是天下男子的表率,以彭梦祖的诗为例:貂蝉颜色天下殊,背面望夫即可诛,人间亦有其男子,月下能挥一剑无。
又例如明代的郑以伟更是指出,关羽此举简直比白马之战杀颜良还要伟大。
而两位学者之所以有如此观点,就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汉朝的动荡都是因为这个女人红颜祸水。而且,英雄难过美人关,很多英雄都栽在了貂蝉身上。
关羽能够超越吕布,超越董卓,并且斩杀了这样的恶患,关羽之功劳甚至超过了战场之功。
而且,结合故事中的背景来看,貂蝉的到来就是为了破坏刘备集团关系,关羽能够岿然不动,轻松化解危机,更是彰显了关二爷的靠谱。
不过,虽说这场戏曲曾经一度脍炙人口,而且被学者称赞。
但是,我们还是得强调一句,当一个国家和体制崩溃之时,从来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任何局部的病变表现,永远都只是诱因。
很明显,古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将罪过怪到貂蝉身上,这是不对的。而且,为了强调一个男子的忠肝义胆和不好色,就拿貂蝉之死来说事,个人以为还是太低看了关二爷。
也许正是有这样的思考,所以罗本的三国演义,最终弃用了三国志平话和元杂剧中的关羽和貂蝉的戏份,最终让貂蝉”神隐“,也许这也是罗本对于当时的一种抗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