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有一个十分具有传奇色彩的红顶商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雪岩。为何称他为红顶商人?因为他由商从政,官居二品,清朝官帽类似红色斗笠,故有此称呼,胡雪岩堪称晚清时期的财神爷范蠡,正因为胡雪岩的极其成功的从商经验,他的言行被后世商人奉为圭臬,可是他的子孙后世却无人经商,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先来说说胡雪岩的发家史,他本是安徽人,少年时期移居至杭州,后成为钱庄伙计,因为胡雪岩的品性和头脑过人,没有后代的钱庄掌柜把财产都托付给了胡雪岩,这个钱庄,就是他的第一桶金。从故事来看,似乎只是胡雪岩运气好,但是每一个运气好的人,都有着过人的能力和人格魅力。
在钱庄打工的时候,胡雪岩的一个特点,给他带来了一个人生的转折。在道光二十八年,有一位叫做王有龄的人,候补为“浙江盐大使”,所谓后补,就是还需要排队,没有真正当上这个官,要坐上这个位置,还得“活动活动”,因此胡雪岩资助了王有龄500两活动经费,帮助他去除了“候补”二字。
在这个时候,胡雪岩才刚进入钱庄不久,这500两也是他擅自挪用的,因此胡雪岩受到了严重的惩罚,但是很快,他的投资获得了回报:王有龄后调任杭州知府,胡雪岩便开始代理湖州的丝绸生意。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胡雪岩的魄力,他以极大的代价,投资了一个未知“项目”,这个项目就是王有龄,如果是生意,还有迹可循,而人心,最难以琢磨,谁也料不到王有龄是否能在官场脱颖而出,即使能升官,又是否能记得他这个资助人,但是胡雪岩敢赌,看人也极准。
有了这样一层关系,再凭着胡雪岩的商业头脑,因此他做什么生意都无往不利,随着王有龄的步步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但是此时的胡雪岩远远不能成为国内知名的巨贾。然而晚清一次出名起义,却成就了胡雪岩“晚清首富”之名,这次起义就是著名的“太平天国”起义。
在咸丰十一年的时候,太平天国攻打杭州,左宗裳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胡雪岩因为贩卖武器和粮食,资助清军,受到了左宗裳的赏识,在夺回杭州城后,这座大城市百废待兴,善后事宜则全被交付到了胡雪岩身上,而胡雪岩也由此有了官方身份,他旗下的钱庄也急剧扩大。
有了左宗裳这颗大树,胡雪岩经过一系列的经营,财富急速膨胀,全国遍地都有胡雪岩的经营,并且他在左宗裳的支持下,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慈善事业,可谓名利双收,资产达2000万余两白银,田产无数,在当时已有“中国首富”之实。
腰缠万贯的胡雪岩真正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他还曾借债1870万两白银给西征军做军费,并且提供了许多军资药材,左宗裳称赞他:“雪岩之功,一时无出其右”,在光绪七年,胡雪岩协助左宗裳收复新疆有功,被授予布政使衔,赐黄马褂、官帽可带二品红色顶戴。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之后,胡雪岩瞬间又经历了大落,在光绪八年,胡雪岩高价收购国内生丝数百万担,开启了和外国商人的拉锯战,想垄断生丝市场。在胡雪岩即将成功的时候,意大利突然生丝大丰收,且中法战争爆发,胡雪岩囤积的生丝急剧贬值,最后贱卖,胡家亏损1000万两,资金受到了极大的缺口。
所谓鼓破众人捶、墙倒众人推,存钱在胡雪岩钱庄的富豪纷纷要求将存款取出,而一些官僚趁机敲诈勒索,胡雪岩遭到革职破产,三年后,胡雪岩的伯乐左宗裳去世,胡雪岩也郁郁而终,在去世前,胡雪岩留下五个字:“白老虎可怕”警示后人。
白老虎就是指白银,这句话就是告诉他的子孙,生意凶险,财富可怕,远离商场。胡雪岩的后代十分兴旺,有200余人,他们遍及中外各个行业,唯独没有经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