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俄三路出兵,入侵中国西北边疆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沙俄帝国主义认为侵占中国长城以北大片领土的时机已到。俄国国内一片侵略叫嚣。
俄国《新时报》说,“从瓦利亚基时期到亚历山大三世的统治,我们历代政策所依据的原则是,俄国必须靠牺牲邻国来扩大自己的领土”。“如果不利用我们邻国中国的衰弱以实现我们帝国的理想,实在是愚蠢到犯罪的程度”。
沙皇陛下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沙皇:那太好了赶紧出兵。趁你病要你命。
十一月初,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尼拉托夫上奏沙皇说:
“我敢表示,由我国利益的观点看来,现在的中华帝国的解体在各方面都是合意的。在中国各部分之间,即令它们彼此不是完全独立的关系,无疑会有竞争,足以将它们削弱。
我们可以利用情况以便完成我国移民事业及巩固我国的边疆……”。沙皇尼古拉二世批示“对”。乘辛亥革命这个时机,分裂中国,侵占中国领土,就成为这个时期沙皇政府对华的基本政策。
为了推行这一政策,沙俄首先将侵略的主要矛头指向中国北部的外蒙古(即喀尔喀蒙古)地区。1911年12月,在沙俄的煽动、支持和导演之下,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一小撮反动封建王公、活佛宣布“独立”,接着先后占领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
当外蒙古傀儡军队在沙俄侵略者指挥下进攻科布多城时,中国政府曾派遣新疆驻军东援。沙俄驻乌鲁木齐和驻乌里雅苏台领事竟然一再照会,横加干涉。
照会中,沙俄公然蛮横地声称,这些地方“暂归俄国保护”,“若你们官兵前来,我必有以回敬”。充分暴露了沙俄分裂中国、霸占中国外蒙古的丑恶面目。
1912年11月,沙俄竟然威逼、引诱外蒙古封建统治者在其一手炮制的《俄蒙协定》及所附《通商章程》上签字,从而囊括了外蒙古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造成既成事实,强迫中国政府承认。在沙俄的胁迫下,袁世凯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声明文件》(一九一三年十一月五日)、《中俄蒙协约》(一九一五年六月七日),中国仅争得“俄国承认中国对外蒙有宗主权”的虚名,而被迫承认外蒙古“自治”。从此,外蒙古实际上成了沙俄的殖民地。
在策动外蒙古“独立”的同时,沙俄公然向中国伊犁、喀什噶尔和阿尔泰三地出兵,妄图实现吞并中国西北边疆广大地区的野心。
一九一二年初,新疆伊犁爆发了响应辛亥革命的武装起义,起义军迅速控制了整个伊犁地区。接着,南疆各地哥老会也纷纷响应。五月,喀什噶尔哥老会武装起义,迅速控制了喀什噶尔地区。
伊犁武装起义后不久,沙皇政府连续召开秘密会议,策划入侵中国。会上,陆军大臣苏卓林诺夫主张派遣军队占领伊犁。外交大臣沙佐诺夫害怕这种露骨的武装侵占会引起其它帝国主义的干涉,因而主张借口“保护”俄国领事馆和俄商,以增加领事馆卫队的名义,派遣沙俄侵略军进驻伊犁,伺机而动。会议采纳了沙佐诺夫的主张。
一九一二年五月八日,沙俄哥萨克马队约二百余名从霍尔果斯尼堪卡侵入中国境内,强行进入宁远。
长期以来,沙皇政府及其驻新疆领事总是把伊犁看作是俄国“潜在的属地”逗。一九一三年,在沙俄出兵伊犁后,沙俄前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又积极向沙皇建议,要“使包括伊犁的新疆北部全境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或者成为俄国的属地”小。
在南疆喀什噶尔地区,沙俄于一九一二年六月二十二日,即在它出兵入侵伊犁后的一个半月,又借口“保护领馆、商民”,增加领事馆卫队,派遣约七百名哥萨克兵(步、骑兵各一半)侵入南疆喀什噶尔,分七处驻扎在疏附县城北门外。以后,又逐渐增加到一千多名。
沙俄驻喀什噶尔领事凭借增驻的侵略军,竭力推行颠覆和分裂中国南疆的阴谋计划。据沙俄入侵喀什噶尔的指挥官巴勃洛夫供认:俄国驻喀什噶尔领事想把中国南疆“变成沙皇帝国的一个省,而由他任总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沙俄领事彼罗夫斯基准备在南疆策动一次叛乱,让沙俄豢养的阿古柏的儿于伯克胡里出面,成立一个在沙俄卵翼下的傀儡政权。长期以来,沙俄就收留了逃窜到沙俄费尔于纳的伯克胡里,让他在那里自称“喀什噶尔王”,还给以一笔政治津贴。
伯克胡里的儿子慕士塔法罕被聘为沙俄土耳其斯坦总督府的“雇员”,经常往来于塔什干和喀什噶尔沙俄领事馆之间,阴谋活动。1911年6月初,沙俄驻喀什噶尔副领事贝伦斯就曾向英国驻喀什噶尔官员马继业透露,他认为应使新疆成为一个伊斯兰教国家,作为俄国和英属印度之间的缓冲国。为此,沙俄在南疆和田、莎车、叶城等地公然大批胁迫中国各族人民加人俄籍,有计划地指使“俄侨”闹事,为其武装干涉制造借口。
沙俄在出兵伊犁、喀什噶尔之后,又将侵略军开进中国的阿尔泰地区。
阿尔泰地区原属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1904年(光绪三十年),清朝政府为了加强防御力量,便于管理,将阿尔泰地区从科布多划出,专门设置阿尔泰办事大臣(辛亥革命后改为阿尔泰办事长官),驻承化寺(在今阿勒泰县),直接管理。
阿尔泰地区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矿藏丰富,早为沙俄所垂涎。辛亥革命爆发后,沙俄采取各种手段妄图把阿尔泰地区变为自己军事控制下的殖民地。
一九一二年初,沙俄诱迫当时的阿尔泰办事大臣帕勒塔,非法攫取了在喀喇额尔齐斯河及其支流布尔津河通航,在布尔津修筑码头、商栈,以及在承化寺设置领事等特权。以后,沙俄商人和殖民者纷纷窜人阿尔泰地区,俨然把这里当作沙俄的殖民地。
一九一三年七月,沙俄又指挥侵占科布多的外蒙古傀儡军西犯阿尔泰,妄图假手外蒙古反动封建主侵占阿尔泰。七月四日及十一日,驻守在科、阿交界附近的新疆军队,在当地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援下,给来犯的外蒙古傀儡军以迎头痛击。
七月二十二日,沙俄又别生事端,驻阿尔泰俄国领事借故持棍乱打中国政府从伊犁派至阿尔泰的驻军长官及士兵。中国兵士持枪自卫,刺伤俄国领事。沙俄即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中国撤出新疆军队、惩办“凶手”,并向俄国“道歉”。在沙俄的威逼下,中国政府被迫撤退了新疆军队,处罚了刺伤俄国领事的官兵。当该军一撤离,沙俄又借口中国政府对刺伤俄领事的官兵处罚太轻,于九月间出兵一千五百余名侵入阿尔泰承化寺等地逗。
十月初,俄国驻阿尔泰领事胁迫阿尔泰长官帕勒塔就外蒙古傀儡军进犯阿尔泰一事,签订《临时停战条约草案》六条。其中第二条规定:中俄协约未经成立以前,阿尔泰与科布多疆界暂以阿尔泰山最高分水岭和布尔根河为界限。这样就将原属阿尔泰管辖的一部分土地划归沙俄控制的外蒙古管辖。当时,中国政府在全国人民的抗议下,拒绝批准这个条约。直到十二月二十一日,由帕勒塔与俄驻阿尔泰领事库齐明斯基在承化寺签订《中蒙军队停战协定》,共四条。
规定驻察罕通古的中国军队于此约签订后三个月,退至新疆元湖地方,并特别说明此条约系指双方驻军地点而言,与科、阿疆界问题无涉。科、阿分界应以一九一三年十一月五日《中俄声明文件》所附《声明另件》第四条办理。届期中蒙双方撤军。沙俄唆使外蒙古傀儡军侵占阿尔泰地区的阴谋在中国军民的英勇抗击下未能得逞。
但是,沙俄仍不甘心,转而利用中国士兵自卫、枪伤俄国领事事件,出兵阿尔泰,妄图长期占领。
中国政府一再照会,要求撤除在阿尔泰所驻俄军。沙俄以“该处华官力不至或不能保护俄民生命财产,且有纵容伤害本国领事”为借口,拒不撤兵。入侵俄军在承化寺、布尔津河等地抢占土地、砍伐林木、建筑营房、架设电线、设立邮局;甚至打死打伤中国人民,安设哨卡,盘查行人;把中国阿尔泰地区置于其军事控制之下。
一九一四年二月六日,沙俄向中国政府提出撤出阿尔泰俄军的六项条件,企图胁迫中国政府承认。这六项条件是:
“甲、为地方平靖起见,该处哈萨克仍应归该哈萨克总管节制,其应交中国官库各项税捐,按照公平厘定,不得勒行收用哈萨克之牧地。
《声明另件》第四条是:“外蒙古自治区域应以前清驻扎库伦办事大臣、乌里雅苏台将军及科布多参赞大臣所管辖之境为限。惟现因无蒙占详细地图,而该各处行政区域乂木划清界限,是以确定外蒙古疆域及科布多、阿尔泰划界之处,应按照声明文件第五款所载,日后商定”。
乙、俄人民暂行享用在喀喇额尔齐斯河及其支流免税贸易及航行之利益,应完全承认,并准俄人经理该河之航政。
丙、应将布尔楚木河(即布尔津河--引者)口已经划定俄商之码头再行扩充,足敷该处商业骤臻发达之用。且于哈巴河口及克兰河口暨乌伦古海峡之都鲁布金地方三处,划定地段,以便修筑码头。并准俄轮船公司于玛纳斯及古城设立货物代办所,以便招揽货物输运。
丁、完全承认俄人民于阿尔泰区域享有地段及他项不动产之权,或购置或租赁,并可建造工商各项之房产暨任便居住、渔猎、耕种各项之利益。
戊、每年至少组织司牙孜一次,会同清理交界人民之案件。
己、中国政府应行声明,完全实行光绪七年条约(即《中俄伊犁条约》-引者)第十二条内载:天山南北各路俄商任便运入及沿途售出货物各利益,其中国货物及茶品亦在其内”。
沙俄提出的六项条件是侵吞中国阿尔泰地区的严重步骤。六项条件中规定“该处哈萨克仍应归该哈萨克总管节制”,中国政府“不得勒行收用哈萨克之收地”,是沙司牙孜是会市之意。司牙孜制度,即在中国西北地区,中俄双方会同审理边境人民互控案件的一种特别制度。在执行这一办法过程中,俄方官吏往往虚报案件,恃强欺诈。另外,司牙孜制度只能审理非俄罗斯族人,俄罗斯族人仍须由沙俄领事馆审理。
俄企图否认中国政府对该地的主权,“欲引哈萨克外向,使逐渐脱离中国管理之权,俨然含有独立性质”。
六条中还规定沙俄在喀喇额尔齐斯河及其支流上的航行、免税贸易、扩建码头及经理该河航政特权;在阿尔泰地区“任便居住、渔猎、耕种”的特权。沙俄所提六项条件勒取的侵略权益也不仅在阿尔泰地区。如:无理要求“准俄轮船公司于玛纳斯及古城设立货物代办所”;曲解《中俄伊犁条约》,要求“天山南北各路俄商任便运入及沿途售出货物各利益,其中国货物及茶品亦在其内”。
按《中俄伊犁条约》及所附《陆路通商章程》的有关规定,俄商由中国内地购买土货返回俄国,必须按规定的路线行走,且“沿途不得销售”。沙俄提出上述要求,实际上是违背《中俄伊犁条约》,意欲随意贩运中国内地土货(特别是茶叶)至新疆,沿途洒卖,牟取暴利。
二月二十七日,中国政府外交部在答复中指出:俄国“所提条件与撤兵乃系两问题,不能相提并论”。对沙俄提出的六项条件,除关于举行司牙孜会议一条同意外,其余各条均予以驳斥。
四月十日,中国政府外交部再次发表声明,逐条驳斥了沙俄的无理要求,声明说:
“甲款、哈萨克向归总管节制,其税捐亦仍旧制征
收,将来如有变更之处,应照汉民一律办理。哈萨克本系中国人民,阿尔泰系中国土地,政府自无收用之事,倘有必须收用之时,亦必为代筹生计,不得因此限制中国之乙款、前次业已答复,兹再声明:开放额尔齐斯河及其支流,准中俄人民办理航业,惟免税系指陆路通商而言。今既开放水路,应由中国设立税关,征收商税,所有行船征税各事,另定妥章,以便遵守。
丙款、前次业已答复,兹再声明:布尔楚木河口业经拨给地段,足敷建设之用,不须再行扩充。哈巴河亦允拨给地段,俾敷建筑码头之用。奇林河口应俟轮船果能达到时,再行核办。至都尔布里津拨地一层,为前议所无,碍难照准。古城、玛纳斯祗准该轮船公司租赁房屋,作为代办所,不得购地建筑,并不准他项商人援以为例。
丁款、前次答复以承化寺业已设领,所有俄人购置租赁应照约办理,是以承化寺地方准俄人有购租建造之权。惟渔猎、耕种勿相侵越,以免镠葛。
戊款、司牙孜前已同意,并已由该长官与贵国领事商议开办,自无问题。
己款、实行条约,中(国)政府业已同意。惟运茶专章现拟提议修正,应归另案办理”。
在遭到中国政府拒绝后,沙俄驻华公使克鲁宾斯基即上报沙皇政府,提议拒绝撤兵。他在报告中说:“可以看出,这个答复实质上对我们提出的全部条件已逐条加以拒绝,除了组织年度司牙孜来审理边境居民间的争议案件这条要求外……既然对我们很不过分的要求如此对待,中国政府自然不能期望俄国军队撤离阿尔泰地《政务司各国悬案选辑》,《承化寺俄兵案”。
如此狂妄的侵略要求,沙俄侵略者竟然说是“很不过分”,这再次充分地暴露了沙俄侵略者的狂妄野心和丑恶嘴脸。
综上所述,在中国辛亥革命时期,沙俄先后三路出兵,侵入中国西北边疆,就是妄想实现吞并中国西北边疆的狂妄野心。但是,侵略者往往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力量。中国西北各族入民反抗沙俄侵略的英勇斗争,使沙俄吞并中国西北边疆的狂妄野心未能得逞。《马继业在喀什噶尔》一书的作者曾写道,中国革命虽然给沙俄“提供了催促吞并喀什噶尔地区的机会,但也推翻了他们的计划”。
同时,沙俄同英、法联盟,与德国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日趋尖锐,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即将爆发。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沙俄不得不于一九一三年十月二十六日,首先撤离了在喀什噶尔增驻的侵略军。第二年十月,又撤出了增驻伊犁的侵略军。而增驻阿尔泰地区的沙俄侵略军却一直盘踞在那里,赖着不走。
但是,沙俄帝国主义始终没有放弃吞并中国西北边疆的狂妄计划。到了一九一六年,沙俄前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还在给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秘密奏折中说:改变中国和俄国的边界是非常紧急的事,提出要“从汗腾格里峰,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划一直线”,“来改变我们和中国的国界”,这样,“伊犁、蒙古北部和满洲就将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组成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