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临死前,李善长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看看背面写了什么
迪丽瓦拉
2025-08-22 15:32:27
0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十分大气,直接给30多个人发了“免死金牌”。

这块金牌的名字虽然好听,但似乎并没有什么用。当年李善长想要靠这块金牌活命,岂料朱元璋一脸冷笑道:“你看看金牌后面写了什么?”李善长看后瞬间绝望。

那“免死金牌”后面到底写了什么?

李善长的免死金牌

李善长那时候虽然说不是什么神童,不过人家在当地也是非常聪明的存在。

此外,他学识非常渊博,据说非常擅长占卜算卦,而且还挺准,所以李善长在当地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听说有这么一位能人后,朱元璋猎奇心起,于是便想方设法将他“骗”到了自己麾下。

当时天下大乱,朱元璋恭敬地问道:“这么乱的天下,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李善长听后笑着说道:“只要像汉高祖刘邦那样做,你也可以平定天下。”

如果朱元璋相当于汉高祖刘邦,那李善长就跟西汉开国功臣萧何差不多,朱元璋后来也是逐渐将李善长扶上了“萧氏”正轨。

起初,李善长只是帮朱元璋管理史书,后来又帮朱元璋出谋划策,顺带管理一下军中粮食。

在朱元璋他们共同的努力下,投靠的人越来越多,说白了就是来了一群想当官的。

这么多人来投靠自然是好事,于是朱元璋就对李善长说:“麻烦你考核筛选一下这些人吧!”

就这样,李善长又干起了人事部该干的事。

不论干哪项工作,李善长做得非常好,以至于还得到了大领袖郭子兴的赏识。

后来郭子兴就对李善长说:“你来我麾下上班吧,指定会有更好的前途。”

李善长听后婉言拒绝了,此后还是为朱元璋效力。

由此不难看出,这李善长眼光还是非常不错的。

老朱建立明朝后,李善长因为功劳非常大而当上了左丞相,同时被封为了韩国公,每年的工资是4000石粮食。

这个工资数,在当时的明朝可以说是最高了,一时间李善长可谓是位极人臣风光无限。

此外朱元璋还给了他“免死金牌”,只要这个金牌还在,那就可以免掉李善长两次被处死,而且他的儿子们还有一次免死机会。

这待遇,放眼整个封建王朝都是最顶级的。

但权利好、待遇高就一定是好事吗?当然不一定,尤其是在那个官场生活混乱的封建时代。

要说之前还在打仗的时候,大家由于忙着战事而没有心思去勾心斗角。

但国家一建,整个社会一安定,一群闲来无事之人就出现了,李善长就是其中之一。

别看李善长这个人长得非常面善,其实就是一个小肚鸡肠之人。

当时朝中有不少人惹到了他,于是李善长直接上书弹劾这些自己看着不顺眼的人,像刘伯温那样非常有才的人,他更是非常嫉妒。

因为一个问题,李善长竟敢当着众臣的面直接辱骂刘伯温,这一朝丞相就这德行,也太没素质了吧!

刘伯温见状也是没搭理他,既然我惹不起你,那我还躲不起吗?于是后来刘伯温辞职回家养老去了。

受人牵连

除此之外,当时还有许多朝廷重臣受到了朱元璋的责罚,只有李善长一人相安无事。

看着影响自己前途的同僚们被罢免了,李善长也是非常高兴,还有了一种优越感,于是此人越来越嚣张跋扈,以至于都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了。

也正是因为这李善长太目中无人了,所以朱元璋越来越不喜欢他。

在朱元璋看来,自己的丞相不仅要有很强的能力来帮自己分担压力,而且应该与他人和睦相处,努力维持好朝堂秩序,而李善长却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了。

之后李善长非常识相地辞职了,他说要回家。

当然了,李善长不是因为厌倦官场的生活不干了,而是他病了,没办法继续工作了,所以只能被迫回家歇着。

朱元璋见状也是非常懂事,他给了李善长大量钱财让他回家养老去了。

在家修养了几年后,李善长又被朱元璋召唤回来重新上班了,职位也都是朝廷重职。

本以为日子会这样一直安定下去,岂料宰相胡惟庸出事了。

胡惟庸和李善长一样,没有权力的时候挺安分,一有了权力就开始膨胀了。

这胡惟庸比李善长还厉害,他居然想要造反,将朱元璋踹下帝位。

朱元璋是什么人?从一个吃不起饭的老百姓一步一步爬上去的,如果没有他这样的煎熬经历,是很难将他扳倒的。

胡惟庸也是非常搞笑,造反章程刚定下不久便被抓了。

如此罪行自然是要赐死,于是胡惟庸就成了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除了胡惟庸被处死外,他的许多党羽也都受了牵连,李善长一家便是其中的一份子。

李善长那时候和胡惟庸的关系很不错,李善长还亲自提拔过这个小伙子呢!

后来为了一致对外,李家还和胡家联姻了。强强联手之下,李善长和胡惟庸一起把刘伯温给除掉了。

刘伯温后来即便是回到了老家休养,李善长他们依旧没有放过他。

得知刘伯温病重后,朱元璋就让胡惟庸带着太医去看望他了。

眼看着刘伯温快不行了,胡惟庸也是非常贴心地帮了他一把。

刘伯温在吃完太医给他开的方子后,病情越来越重。本来之前肚子没事,结果肚子每天疼得要死。

刘伯温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于是他想进京见朱元璋最后一面。

见到朱元璋后,刘伯温把自己刚刚吃错药的事讲了一遍,结果朱元璋只是安慰了他几句,既没有处罚太医,也没有责备胡惟庸。

所以后来就有人猜测,其实是朱元璋下令给刘伯温开错的药。

其实朱元璋没有理由害死他,毕竟刘伯温不像李善长那样恋权且嚣张跋扈。

六个大字

又是联姻又是联手除掉政敌,所以胡惟庸死后李善长一家也受到了牵连看不惯李善长的那些人肯定会举报他啊!

不过那时候因为没有充分的证据,所以朱元璋只好亲自下令赦免李善长。

多年后,胡惟庸案件的“后遗症”再次迎来了转机。

李善长的一个亲戚为了避免被朱元璋治罪,他居然说出了一些关于胡惟庸和李存义之间的秘密,也就是两人曾一起密谋过要造反。

李善长的这个亲戚是如何知道的?他曾在胡惟庸家工作过。

那这个李存义又是谁呢?李善长的亲弟弟。

李存义那时候的确已经和胡惟庸串通好了一起谋反,所以事情败露后他跟着胡惟庸一起被处死了。

弟弟先去,接下来就轮到哥哥了。

或许谁也没想到,多年后李善长的亲戚居然出卖了他。

李善长的亲戚说,胡惟庸为了增加一点胜算,还曾多次劝李善长一起。期间李存义劝过他,胡惟庸劝过他,亲朋好友们劝过他,但李善长都没有同意。

既然李善长没有同意,那他最后为何还被赐死了?有人谋逆,知而不报亦是大罪。

于是这件事情一经曝出,许多大臣纷纷开始弹劾李善长:“既然你已经提前知道了胡惟庸要谋反,为何不上报?难不成你也有谋逆之心?”

面对这么多大臣的弹劾,李善长无话可说。

既然有人证了,朱元璋便顺势要将李善长处死。上次虽然说赦免了他,但朱元璋早就对他怀恨在心了。

毕竟那次朱元璋赦免李善长后,李善长并没有感谢朱元璋,所以老朱就记恨他。

要说心眼最小的,那还得是皇帝啊!

李善长那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死亡对于他来说或许已经不重要了,但他不仅要死,他们一家老小七十多口也要被处死。

所以李善长这次急忙向朱元璋求救去了,为增加一点胜算,李善长还带上了“免死金牌”。

看到“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道:“你看看金牌后面,有六个大字。”

怀揣着不安的心,李善长翻过金牌看到了这六个大字:“

谋逆者不免死!

”李善长看完后瞬间绝望了。

即便他真的没有造反的想法,但因为自己的好亲戚,他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看来我们平常说的“防火防盗防亲戚”,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么来看,李善长好像死得有点冤枉,其实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一点也不冤枉。

李善长年轻的时候嚣张跋扈,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到了晚年居然想逃避,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有一次朱元璋病了,让李善长代替自己管理国家。

这李善长可倒好,不仅滥用职权,而且得知皇帝病了,一次也没有去看望过他。

就这行为,朱元璋对他满意就有鬼了,所以李善长的死其实是必然的。

据后来史学家们统计,当初得到“免死金牌”的那30多人,没有一人靠这个金牌避免了被朱元璋处死。

君要臣死,岂是一个小东西能够拦住的?所以臣不得不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2... 2020年,世界在不断变化,在不断发展。 我们进入了无现金时代,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高科技,生活越来越方...
原创 被... 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余晖,后期更是饱受欺凌,让后人哀叹不已。但翻开历史书,在满清刚刚入关的时候...
原创 秦...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绝对是最特殊的存在。他在位时干了许多大事,焚书坑儒的同时统一了货币、...
原创 美... 前言 美国为什么能反复拿捏欧洲? 从科索沃战争到如今的俄乌战争,明明是美国自己的利益受损,欧洲人却要...
原创 蜀... 三国一直都是历史爱好者最感兴趣的时期之一,在这段不长的历史中,却涌现了一大批流芳百世的风流人物,各种...
原创 淮... 古往今来,皇室子弟大多恪守本分,当一个酒足饭饱的废柴, 然而后周却出了一个另类。 身为太祖的外甥,李...
原创 2... 提及三国,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可能大多人都因为诸葛亮才开始了解三国,羽扇纶巾,运筹帷幄。但其中...
原创 蔡... 《渡湘江》有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众所周知,由于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因此,在...
原创 朱...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一个朝代的结束必定意味着新生力量的崛起,在纷乱的天下大势中,逐鹿中原的各方势力...
原创 美... “雇凶杀害债主” 这种文学作品常见桥段在历史上其实并不少见,回顾美国并不长的两百多年的历史,运用类似...
原创 孙... 孙子即孙武,著有 《孙子兵法》,孙膑是孙武的后人,著有《孙膑兵法》。 历来,孙武这个人的争议很大,有...
原创 苏... 苏联解体:历史巨轮下的转折与中国的机遇 一、破晓前的风暴:苏联解体的前夜 在历史的洪流中,1991...
原创 4... 韩国三面环海,境内以山地为主,太极旗为本国国旗,国徽由国旗演化而来。国土面积103290平方公里,人...
原创 咸... 前言 当年咸丰帝离世的时候,亲自选择了八个大臣来辅佐未来的皇帝,这八个大臣可以说把握了大清所有的权力...
原创 罕... 穿越历史的长河,我们发现了一系列珍贵的老照片,它们是时光的见证者,记录着过去的风云变幻,以及人类社会...
原创 清...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公元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攻克由荷兰侵占38年的台湾,他英勇而决绝,没有给荷...
原创 秦... 公元前221年,随着齐国君主建的投降,标志着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的彻底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
原创 唐... 推荐: 《三国机密》:真实的伏寿皇后与汉献帝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组影视里唐朝军队图片) 【作者...
原创 瞿...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原创 隋... 历史的神秘面纱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令人心驰神往的人物和故事。有些是真实的,记录着历史的真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