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蒋看到毛主席的诗词后,神情十分严肃问:这真是他自己写的吗?
迪丽瓦拉
2025-08-22 15:32:54
0

众所周知毛主席不仅是个伟大的军事家,更是一位诗人。他在革命时期写出过很多诗,尤其是长征时期,他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

不过有一首让蒋介石都破防了,不敢相信这是毛主席写出来的诗,就连老蒋身边的陈布雷也称这首诗是“盖世之精品”。

蒋介石自然不愿意承认这首诗的内容,于是一场“笔墨大战”就此开始了。

能引发蒋介石如此激动的究竟是哪首诗?老蒋的反应又为何这么大呢?

重庆会见老友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国共双方进行了一个微妙的对峙,蒋介石一心想要挑起内战,但他也不想成为发起战争的“罪人”,所以他需要一个理由。

于是在日本投降的同一天,蒋介石给毛主席发出邀请,请他来重庆进行谈判,我党的所有人都知道蒋介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所以面对他的邀请毛主席并不打算去。

这也正好中了蒋介石的圈套,然后老蒋继续发电报,内容还是一模一样的,老蒋就是明白毛主席不会来重庆,所以才如此的肆无忌惮,他就是假借和谈名义把开战的“罪名”甩给毛主席。

殊不知毛主席也在试探蒋介石,在收到蒋介石的电报后,毛主席也给他发去了电报,内容是让周总理代替他去参加谈判,言外意思就是告诉蒋介石自己是不会去重庆的。

蒋介石果然上当了,发来了第三封电报,毛主席收到电报后,大笑不止说:

“蒋介石果真以为我不敢去重庆了!”

最后毛主席决定前往重庆,并发出电报,可以说毛主席和蒋介石这一局毛主席大获全胜。

等毛主席到重庆后,毛主席与蒋介进行了六次面带微笑的较量。不过在此期间毛主席还曾会面了几位老友。

毛主席在革命时期结识了很多人,所以在重庆时毛主席接待和拜访了众多人士,不过单独会面的只有两个人,一个中国近现代文学家“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还有一个是毛主席认识多年的老友柳亚子。

毛主席先见了张恨水,并在分别时,送给张恨水了一块灰色呢料和延安产的红枣、小米,张恨水回到家就告诉妻子:

“毛先生有渊博的知识,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在没多久毛主席就见了柳亚子,柳亚子在1926年就和毛主席相识了,几十年的友情,同时在革命时期柳亚子也帮助了我党很多。

老友相见总是激动的,柳亚子将自己写的诗赠送给毛主席,同时还将这首诗发表到《新华日报》上,然后柳亚子趁机向毛主席索诗。

柳亚子不知道因为他这一举动将会引发一场“笔墨大战”。

毛主席赠诗

毛主席面对老友的赠诗的请求,也是很愉快的答应了,不过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自然是没有心情重新写一首,于是便将长征时写的《沁园春·雪》重新抄录赠与柳亚子。

这首诗是毛主席率领红军抗日先锋军渡过黄河,准备转往绥远对日作战时写的,当时突然飘起了鹅毛大雪,毛主席登高远望,面对如此壮丽的情景写下了这首诗。

长征胜利后,为了扩大抗日武装和根据地,红一方面军继续以抗日先锋军的名义继续参加战斗,虽说遭到阻拦,但红军英勇战斗,取得很大的胜利。

所以这首诗用来描写红军的英勇在合适不过了,同时柳亚子看到这首诗后都震惊了,他反复吟诵夜不能寐,就是想看清楚为何这首诗能如此惊艳。

甚至还连夜写了一首相似的诗,题为《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足以说明柳亚子对毛主席这首的喜爱程度。

然后柳亚子就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和他的诗句送到了《新华日报》,想要刊登日报,但需要毛主席的同意《沁园春·雪》需要毛主席的同意才能刊登。

不过当时毛主席已经签好《双十协议》回延安了,柳亚子赶紧给毛主席写信,等到数日后,《沁园春·雪》成功在报纸上刊登。

在没刊登之前,各界人士对于《沁园春·雪》十分的好奇,毕竟柳亚子说的十分“传神”。

大家都忍不住找柳亚子看原诗,等看完后都惊呼这首诗的精妙,纷纷想要抄写,还有不少报社的人来找诗句,想要第一时间登在自家报纸上。

等到《沁园春·雪》发表后,这首诗疯狂被转载,顿时重庆轰动,四海争歌。蒋介石自然注意到了。

“笔墨大战”

这首诗太火了,让蒋介石都忍不住注意,本来他是不在意的,毕竟在他心里毛主席是农民出身,才华能高到哪里去呢?

可等他读完后,却脸色大变的问:

“这首词真是他自己写的?”

老蒋觉得毛主席这首诗就是来向他示威嘲讽的,寓意着他也会像前人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然后他找来陈布雷,而陈布雷看完文章后直言道:

“气势磅礴、气吞山河,是盖世之精品。”

蒋介石大怒说:

“我看毛泽东的词有帝王思想,他想效仿唐宗宋祖,称王称霸。”

还要求陈布雷说:

“你赶紧组织一批人,对他的文章进行批判,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毛泽东来重庆不是和谈的,而是为了称帝。”

由蒋介石的指示,重庆报纸上出现了很多和《沁园春·雪》相似的诗,妄图压倒《沁园春·雪》。只是他们随意填的词怎么能和见过北国风光的毛主席相比呢!

当然这还不算完,蒋介石还让人写文章来批判这首词,可实际上这都是无稽之谈,大家都是有审美的。国民党写的诗词与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在延安的周总理看到报纸上的内容后十分的生气,于是号召进步人士进行反击,最后这场声势浩大的“笔墨大战”以敌人的“丑态”结束。

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毛主席这首诗的真正意思,还“蚍蜉撼树谈何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2... 2020年,世界在不断变化,在不断发展。 我们进入了无现金时代,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高科技,生活越来越方...
原创 被... 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余晖,后期更是饱受欺凌,让后人哀叹不已。但翻开历史书,在满清刚刚入关的时候...
原创 秦...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绝对是最特殊的存在。他在位时干了许多大事,焚书坑儒的同时统一了货币、...
原创 美... 前言 美国为什么能反复拿捏欧洲? 从科索沃战争到如今的俄乌战争,明明是美国自己的利益受损,欧洲人却要...
原创 蜀... 三国一直都是历史爱好者最感兴趣的时期之一,在这段不长的历史中,却涌现了一大批流芳百世的风流人物,各种...
原创 淮... 古往今来,皇室子弟大多恪守本分,当一个酒足饭饱的废柴, 然而后周却出了一个另类。 身为太祖的外甥,李...
原创 2... 提及三国,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可能大多人都因为诸葛亮才开始了解三国,羽扇纶巾,运筹帷幄。但其中...
原创 蔡... 《渡湘江》有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众所周知,由于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因此,在...
原创 朱...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一个朝代的结束必定意味着新生力量的崛起,在纷乱的天下大势中,逐鹿中原的各方势力...
原创 美... “雇凶杀害债主” 这种文学作品常见桥段在历史上其实并不少见,回顾美国并不长的两百多年的历史,运用类似...
原创 孙... 孙子即孙武,著有 《孙子兵法》,孙膑是孙武的后人,著有《孙膑兵法》。 历来,孙武这个人的争议很大,有...
原创 苏... 苏联解体:历史巨轮下的转折与中国的机遇 一、破晓前的风暴:苏联解体的前夜 在历史的洪流中,1991...
原创 4... 韩国三面环海,境内以山地为主,太极旗为本国国旗,国徽由国旗演化而来。国土面积103290平方公里,人...
原创 咸... 前言 当年咸丰帝离世的时候,亲自选择了八个大臣来辅佐未来的皇帝,这八个大臣可以说把握了大清所有的权力...
原创 罕... 穿越历史的长河,我们发现了一系列珍贵的老照片,它们是时光的见证者,记录着过去的风云变幻,以及人类社会...
原创 清...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公元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攻克由荷兰侵占38年的台湾,他英勇而决绝,没有给荷...
原创 秦... 公元前221年,随着齐国君主建的投降,标志着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的彻底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
原创 唐... 推荐: 《三国机密》:真实的伏寿皇后与汉献帝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组影视里唐朝军队图片) 【作者...
原创 瞿...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原创 隋... 历史的神秘面纱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令人心驰神往的人物和故事。有些是真实的,记录着历史的真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