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王进宝,甘肃靖远人,清康熙时著名将领,授奋威将军、一等男爵,河西四汉将之一,历任西宁总兵、陕西提督等职,正一品大员,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忠勇。雍正十年(1732年),诏入祀贤良祠。
三升黄米吃不饱
王进宝,靖远卫达剌赤马饮水人,身材魁梧,相貌黑坳,一块玩耍的娃娃叫他黑包公,还食量惊人。王进宝家里很穷,父母早亡,自幼靠兄嫂抚养,饭量大家里常常没有一点余粮朝不保夕,糊口真成了大问题,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虽然他才七、八岁,却十分懂事体贴兄嫂,于是偷偷离开家里到靖远县城给人打短工,因为他的饭量太大,没有人家敢雇佣,于是还流传着一首顺口溜:“马饮水来了个王进宝,三升黄米吃不饱。”王进宝在靖远城呆不下去了,只好先来兰州,再到永登南乡苦水堡一带讨生活。
周家梦见黑虎身
据载永登苦水周家庄《周氏宗谱》有记录,顺治年间,王进宝家境十分贫寒,幼时流落兰州,为一家豆腐店干些从黄河挑水的活。不久,又因他饭量太大被东家解雇。为了活命,王进宝遂离开了兰州,顺黄河向西沿路乞讨。不知不觉到了一个叫永登南乡苦水川的地方。那日天色已晚,环视四周无处安身,猛然看到一家人家门前有一碾盘,便随身倒在碾盘上呼呼大睡。这家主人周棋邦这天夜里梦见门前碾盘上卧一只黑虎,甚是吃惊。天亮时才发现像是一个男娃娃乞丐睡于碾盘上,遂推醒他再三盘间,方知他是靖远大芦乡人,姓王。周祺邦知书达理,方观这孩子身高膀阔,虎头虎脑,又见其生性敏慧,或许将后能成大器,于是收其为义子视若亲生,给他起了个“进宝”的名字,并留在私塾习文练武。王进宝每饭升米,臂力过人,以链枷为器。后来周祺邦送王进宝从军,在靖远将军张勇麾下当差听使。
朝宴席中也作诗
据载康熙游览到张掖大佛寺,钦点王进宝护驾。康熙看到前所未有的睡佛,非常高兴,命随从官员每人吟诗一首后,众人把目光投向认为不通文墨的王进宝,只看他不慌不忙地念道:“你倒睡得好,万事一齐了。我若学你睡,江山何人保。”康熙喜悦不已,传旨奖赏。王进宝进京面圣,在一次康熙宴请群臣参加的席会上,一学士以鸽为题,要众人作诗助兴,一时提壶携磕好不风雅。此时有人莞尔一笑翘须点下颌指向王进宝时,人们面面相觑,只见王进宝拱手抬袖朗声道:“御膳旨酒大家享,塞北风霜我独尝;十万敌兵临城下,诗君作诗去抵挡。”众文士尽皆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仁寿山喝罐罐茶
据载康熙时,叛军王辅臣占领了兰州城,王进宝奉诏领兵从西宁出发到了安宁堡仁寿山下驻扎,叛军都把黄河浮桥拆了,若要渡河先得拥有船筏,于是动员当地住户老乡与将士们一块在仁寿山寻木材,闲暇休息时,盘腿席地而坐,一边商讨筹备船筏的事,一边用火炉熬煮罐罐茶,一点没有架子,与村民其乐融融,宛如一家。还有一件有记载的事,一家姓朱的人家都把房子拆了,用椽子和门板制成船筏,准备停当后,趁风高夜黑时在安宁堡朱家湾河偷偷渡河,帮助划筏的还有一位一百多岁高龄的老人,王进宝问老者,您老活了这么大岁数,有啥秘诀吗?老人回答:安宁堡仁寿山下广布桃枣,吃了就可以延年益寿。此老活了106岁而终。
关于王进宝的轶事,几曾何时,守天水、镇平凉、战四川、平昆明,保了国家安危,至今还有民乐皮影戏《王进宝鞭扫大草滩》在传唱;金庸笔下的《鹿鼎记》里还有王进宝的形象哩。
(参见《排律·兰州仁寿山》,即:仁寿山赋-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