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漠北之战五年后伊稚斜单于去世。曾经叱咤风云的他,之后再无任何建树,他做到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只可惜遇到了一个积蓄力量几十年的汉朝,一个中国历史上top级别的皇帝以及两个战神级别将领。
那么汉朝这边各位名将又是什么结果呢?
李广,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漠北之战李广战败的消息送到长安,未央宫中还正在热闹地筹备庆功宴,这时候突然又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老将军李广自杀身亡了。
漠北之战前李广本是卫青的前锋,但因为汉武帝对卫青的“特别指示”,李广被调往东路。李广不了解这是汉武帝的安排,十分火大。没有跟卫青打招呼就擅自率军出发了。这次负气出发是个很大的失误,李广很快迷了路,在茫茫大草原上搞武装游行。整个漠北之战中,李广的东路军因为迷路未能参战。这也导致卫青兵力不足,在决战中未能直接捕获伊稚斜单于,也未能全歼匈奴大军。等到卫青班师回朝,才在半路上遇到了他等了许久的东路军,上万号人依然在那瞎转悠。
李广擅自出兵,情节很严重。卫青没有让李广在大庭广众下出丑,已经给足了面子,但不代表他不会按程序追究责任。等李广刚回到军营,卫青手下的长史便后脚进了营房。长史开始发话了:“大将军想要了解李老将军到底是如何迷路的,需要在战报里把这个情况写清楚。”
这番话狠狠地戳到了李广的痛处,无论长史如何追问,他都闭口不谈。但他手下的军官和幕僚都要去接受审查。李广知道终究还是要面对,决定亲自前往卫青的大帐。临走前对着部下说了一段话: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我自年少时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终于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的军队交战,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的远路,偏偏我又迷了路。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再也不能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了!
说罢拔出佩刀,往脖子上一抹,鲜血顿时喷涌而出,雄壮的身躯顿时倒下。“飞将军”李广的人生至此落下帷幕。
霍去病,人生巅峰又英年早逝
漠北之战后,汉武帝对于卫霍二人的倾向已经极为明显:霍去病又被加封了五千八百户食邑,他的几个部将也都封了侯。而正面击溃了伊稚斜单于,将其打成缩头乌龟的卫青,竟然没有增加一户食邑。
霍去病当时只有21岁,超越卫青只是时间问题。汉武帝已经铁了心要让霍去病压过卫青一头。他废除了太尉一职,改成大司马,并让卫青和霍去病同时出任。
在军事级别上卫青作为大将军,只是名义上比骠骑将军霍去病高一级,但实际上二人是平等的。在行政级别上,霍去病已经同卫青平起平坐,而且更为受宠,地位更高,更受欢迎,因此他的权力也就更大。
司马迁直言不讳地说,当时卫青的权势一天比一天衰减,霍去病则一天比一天显贵。人都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昔日车水马龙的大将军府,渐渐地门可罗雀。曾经巴结卫青的人,现在都抛弃了他,去拥戴新贵霍去病了。因为霍去病可以帮他们加官进爵,而他也确实这么做了。
除了扶持霍去病来抗衡卫青,汉武帝更需要霍去病去为他开疆拓土。汉武帝的志向绝不止是击败匈奴,他渴望当一个征服者。霍去病是他最锋利的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霍去病会率领军队,把大汉王朝和汉武帝的威名播撒到极远的地方。漠北之战两年后,因为伊稚斜单于拒绝朝拜,汉武帝又开始策划征讨匈奴。他准备让霍去病独自带兵,直捣匈奴王庭,将对方彻底征服。
但造化弄人,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霍去病突然死了,去世时年仅23岁。一代战神霍去病就这样普通又神秘地撒手人寰。
他18岁开始率军征战,平生六战六捷,歼灭、俘虏敌人数量十万以上。他“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瀚海”,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武将的顶级荣耀。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后人难以企及的战绩,都是霍去病在18岁至21岁这三四年时间内做到的。
他的突然死去震惊了汉武帝,震惊了汉朝全体官民百姓,震惊了匈奴人,也震惊了两千多年来这段历史的阅读者。大家纷纷提出疑问: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
对于霍去病的死因,《史记》里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元狩六年而卒。
关于他的死因网络上众说纷纭,此处不再展开讨论,瞎猜和胡编乱造都毫无意义。
卫青,漠北之战后再无功勋
漠北之战后,处处都是卫青被冷落的模样。卫青是个聪明人,很容易就能猜出皇帝的意图。这几年来他的地位一直在降低,求他办事的人也渐渐变少。
到了漠北决战时,自己作为全军最高统帅,率领的竟是偏师。可他还是打赢了,毫无疑问地打赢了,打得伊稚斜单于落荒而逃,打得匈奴人只能龟缩在大漠以北。他已经做到了贾谊笔下蒙恬的境界:“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他不仅打跑了匈奴,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深入草原数千里、捅了匈奴心脏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率领骑兵团大规模突袭、迂回的将领。
是他收复了河南地,才有后来霍去病的荣耀;他作战方式灵活,应变能力极强,战术不拘一格,正面突击,两翼包抄,防守反击,都用得炉火纯青。他才是汉朝战胜匈奴的最大功臣。
不过卫青也很清楚,皇帝当初了给自己如此高的地位,如此大的权势,如此硬的背景,才会有今天的打压。这个打压并不会因为霍去病的死而结束,相反没有了霍去病做平衡,皇帝的打压会比之前更甚。
首先是卫青的大儿子卫伉因为犯法,丢掉了侯爵之位;接着卫青的另外两个儿子也都因为“酎金”问题,被削去侯爵。
除了卫青、卫子夫姐弟受到冷落,卫子夫所生的太子刘据也有了危机感。至于卫青,虽然贵为大将军,但自从漠北之战结束后他未能再踏上战场。
但汉武帝还在打仗,他接连派大军征讨南越、西南夷、东越、西羌、朝鲜和西域,甚至还有一次深入漠北。这几次作战,有不少参战的将领曾是卫青的部下,但这些人,这些事,都与卫青没有任何关系。
后人所能看到的是他几个儿子都被削去侯爵之位。卫青已经是个边缘化的人物,他也不得不接受自己凄凉的晚景。
《汉武大帝》电视剧里有个感人的画面:久病的卫青最后一次朝见汉武帝,已经虚弱地走不动路,士卒们喊着“大将军”,争相搀扶,汉武帝也屈尊走下台阶迎接,大家都热泪盈眶。然而这段是虚构的,汉武帝与卫青的亲密关系早已不同往日。
漠北之战十三年后,一生七次出击匈奴,汉匈战争的最大功臣大将军卫青在家中病逝。他的墓也在茂陵,妻子平阳公主去世后与卫青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