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刘伯温之间的故事,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版本,尤其是刘伯温,被抬到了神的级别,不管历史真假如何,今天要说的是刘伯温死前给朱元璋留下一本书和一筐鱼的故事,面对这两件东西,朱元璋想了17年才终于焕然大悟,不过一切都太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这样的点评:“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虽说有些过分,对刘伯温的能力却是最好的诠释,之所以他会选择帮助朱元璋,据说他早就看穿了历史,因此才会不遗余力的帮助他,在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刘伯温为了明哲保身选择隐退。
多次请求之后,朱元璋终于答应让刘伯温隐退,可是没几年刘伯温就去世了,关于他的死亡存在很多传说,其中最为阴谋论者所喜爱的版本,那就是刘伯温是被朱元璋给害死的,下手的人就是胡惟庸,而传说开始了,在刘伯温死前,他告诉自己的儿子,把一本天书还有一筐鱼呈献给皇帝,交代好了一切后,刘伯温就驾鹤西去了。
当时是1375年,据说那本天书写了关于治国、天文、谋略等等方面的东西,这个且不好说,毕竟刘伯温把自己一生所学献给皇帝是理所当然的,那筐鱼又是怎么回事呢?
面对这筐鱼,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十七年之后,也就是1392年,朱标去世了,面对这样的打击,朱元璋突然想明白了,那筐鱼被刘伯温装在大筐中,看似安全实则危机四伏,因为筐子太过生硬,鱼在里面都被挤死了。而史书上留下来的最后一句意思也很明显,为政者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通俗点来说就是“以柔克刚”。朱棣虽才干不浅,却没有度量;朱允炆性情温和,有容纳百川之心,经过一番思索后,朱元璋放弃了才学过人的朱棣,选择了立朱允炆为太子。
其实站在朱元璋的角度来考虑,他这么做也是对的,毕竟在当时,如果不尽早确定继承人,天下肯定大乱,为了让孙子朱允炆登基成功,朱元璋也是下了很多功夫,清除了很多障碍,帮助朱允炆建立了大量的保障,之时没想到,最后还是被儿子朱棣篡夺了政权,不过朱元璋以柔克刚的方略是没有错的,大家说是不是呢,只不过,如果朱元璋如果能够尽早地领悟到刘伯温的用意,或许很多事情就不会发生,自己的政权能够更加的稳定,这个肯定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