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人的辫子有“多脏”?人闻到气味想吐,吃饭难以下咽
迪丽瓦拉
2025-08-23 15:04:45
0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可见古人认为保全自己身上的头发和皮肤是孝的表现。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在清朝统治初期,汉人却要被迫削发,这与他们所受的教育相悖,因而引发了很多流血事件。

在清朝统治中原以前,汉族的人们,无论男女都留着满头乌黑浓密的头发,几乎不怎么修剪,每个年龄段的人所梳的发髻不同,像在弱冠之年的男子就需要将自己的头发盘起,并带上帽子,代表自己已经成年;而女子在及笄之年也需要束发。但满清入关后,便开始移风易俗,要求所有的男性都留成小辫子。

留辫子是清廷为了强化自己的主人身份,以政令的形式强制大家去执行,但由于很多汉人是不服外族人的统治的,加上削发对他们来说就是违背孝道的事情,所以便有人以死明志,逐渐演变成一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说法。但在高压政策之下,街上基本都是小辫子男性,洋人称之为“猪尾巴”。

清朝入关后,发现要统治中原的汉人就必须去学习他们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康熙年间便开始大量地重用汉人,满人也逐渐地被儒家思想影响,晚清时期,在不同程度上开放了对发型的管理,比如嘉庆年间清朝男子的蓄发面积已经从原来的铜钱大小变成一个巴掌那么大。咸丰年间,就演变成了阴阳头,即剃发只剃前半部分。

正因男子蓄发越蓄越多,头发又不经常清洗,所以头发油亮亮的,有虱子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晚清时期,社会的发展水平一日不如一日,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每天都在为吃饱穿暖而发愁,哪里有时间来打理这又长又多的头发呢?久不打理,自然就不太干净,那么清朝人的辫子有“多脏”呢?一位英国女子回忆:想吐,吃饭都咽不下。

这名英国女子是跟着传教士一起来游历的,她在街头看见一位大爷在清洗自己的头发,天气极好,大爷的辫子一拆开,一股子味儿扑面而来,上面还有虫卵在蠕动,女子瞬间就吐了。因为他们一年半载才会洗一次头发,虽然已经有专业的剃头匠出现,但对于一般家庭而言是不可能经常消费的。

其实这样的辫子一点也不美观,满族又是为何会留成这样的呢?这要追溯到满族在关外的时期,关外的生活条件艰苦,满人只能以狩猎放牧为生,不是在草原就是在丛林,广袤的草原和森林,只有骑马才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他们便成为马背上的民族。为了防止骑马时头发飞起阻碍视线,便形成了只留脑后极小的一撮头发结成辫子的习惯。

随着满族的强大,他们不需要靠狩猎为生,但骑射依旧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甚至将骑射发展成一项竞技运动,而留小辫子也成为满族人的标志,逐渐成为他们的民族文化,一种统治象征,入关后清政府要求汉人留小辫,就是为了强化民族认同感,削弱汉人的反抗意识。

事实上,清政府削发留辫的高压政策还是很成功的。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也有其他的少数民族统治过中原的汉人,比如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但相对来说时间很短暂,因为他们既不吸纳汉人也不学习汉人的文化,更没有像清政府这样在汉人的生活习惯上去影响他们。所以他们虽然建立起了统治政权,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巩固和发展。

清朝末年,为破除旧制,很多留洋回归的学子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认为辫子是腐朽落后的象征,所以他们都纷纷剪去辫子,并鼓励大家把辫子剪去,迎接新社会的到来。但很多人不愿意,认为辫子是他们的身份标志,维护自己的辫子就是维护自己的祖宗。

第一个官方提倡断发的倡议书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发起的,他们认为辫子非常不方便工业操作,而且有碍国体,上书请求皇帝下达断发令,但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真正大规模开始断发还是在辛亥革命之后,由于革命情绪高涨,很多人自愿剪去辫子。也有誓死都要维护辫子的人,比如王国维和辜鸿铭。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辫子还是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最先辫子是为了方便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久而久之却成为世代相传的习俗,这是一种文化象征,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不能单纯的评判它的好与坏。

参考资料:

《孝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北... 之前看到有人意气用事的称,完颜阿骨打为第一英雄,孛儿只斤铁木真仅能排第二。该人并未做任何解释,只呼喊...
原创 大... 用“伴君如伴虎”来形容古代的君王非常合适,或许是因为古代君王天性多疑,所以他们不会轻信他人,宁可信其...
原创 叶... 有很多人都说是叶利钦一手搞垮了苏联,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偏激,但是不无道理。叶利钦在苏联解体以后也没有...
原创 李... 秦王嬴政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李斯智计百出,功不可没。可是嬴政做了皇帝后,李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
原创 不... 世间万物皆是有始有终,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开始了在白纸上绘画的历程,无论是五彩斑斓的油墨画,亦或...
原创 国... 我们一手拿着科技的利剑开辟未来,一手拿着传统的药箱给前进的人类疗伤。——曲道奎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的...
原创 本... 中国古代有一句俗话,叫做“一仆不侍二主”。明朝大学士李建泰就因为侍奉了三任主子,因此而遗臭万年。 明...
从考古新发现读懂“何以中国”的... 本报特约评论员 一个民族越清楚“我们是谁,我们从何来”,就越能有力把握历史规律,越能使自己行进在历史...
合浦县草鞋村汉至六朝遗址入围“... 原标题:“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合浦县草鞋村汉至六朝遗址入围 2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原创 卧... 熟悉三国这段历史的读者,或者看过《三国演义》影视作品的人,对这样一句话应该不陌生,“卧龙凤雏,得一可...
原创 日... 阅读文章前,希望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以便日后持续为您推送文章,您的支持就是小龚前进的动力。 ...
葛兆光:从“帝国疆域”到“国家... 编者按:在重建“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过程中,有关“满蒙回藏苗”等民族和边疆问题逐渐凸显。如何从历史...
泊苏 完结篇:苏轼,你是命中注... 熙宁四年(1071),苏轼在奏报中大谈新法的弊端,激怒了王安石后,在多重压力之下,被迫自请外放。而苏...
原创 西... 西方在历史和考古文物上存在很多造假其实早就被证实了。比如: 一,亚里士多德墓造假。 2016年希腊考...
原创 五... 可能很多人都会疑惑清朝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但其实他们只是衣着与我们不同罢了,其他的生活习惯还是很现...
两会听“潮”丨郑耿忠:以“潮州... 当前,潮州正举全市之力推进潮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25年潮州市两会期间,潮州市政协常委郑耿...
山东积极推进大遗址保护 “海岱... 记者今天(2月18日)从2024年度山东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上获悉,山东省建章立制强化顶层设计,实行...
西部机场博物馆正式揭牌 西安2月20日电 (记者 阿琳娜)20日,位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内的西部机场博物馆正式揭牌,...
马库斯呼吁更多人捐赠日军侵华相... 大象新闻记者 海妹 智华 海峰 彭勃 小玉 建东 2月20日,马库斯和两位好友一起向上海淞沪抗日纪念...
原创 乳... 从乳山市区出发,沿着青威公路向东行驶,走大概二十五里路,就可以来到一个叫做“八里甸”的村庄。 笔者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