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吾力江·叶尔哈力克:俯身与大地对话的考古青年
迪丽瓦拉
2025-08-23 15:34:12
0

在大学舞团的排练厅里跳“帕米尔雄鹰”之舞,穿梭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艺术馆,满足自己对文化和历史之美的向往……这看着像是一个艺术家的“日常”,而他其实是一个俯身与大地对话的考古青年。

在今年1月举行的2024年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师达吾力江·叶尔哈力克,第一次以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项目汇报人的身份出现,这既是专业讲述,也是他和唐朝墩相伴第一年的心路历程。

一处岩画激发的顿悟

达吾力江出生在呼图壁县,在苏州度过高中时代,考进北京大学后,一连读了10年考古专业,拿到了博士学位。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迷茫中渐渐明晰了方向,在寻找中探索新的未知”。

他的“顿悟”,来自一门课——《丝绸之路考古》,授课的老师就是他后来的导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林梅村教授。

“第一节课从丝绸之路所及区域的早期文化开始讲,老师翻动着PPT,突然一张写着‘新疆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岩画’的图片被定格,这在我家乡啊,而我却不怎么了解。”一瞬间,达吾力江觉得自己和考古之间的某种联系被建立起来了,第一次有了“有意思”的感受。

从学考古专业开始,“怎么学好这样博大精深的学科,如何找到喜欢和擅长的方向,将来可以做些什么……”这些无解和迷惑一直萦绕在达吾力江心头,与丝绸之路、家乡新疆的关联以及广袤的探索空间,让他萌发了“未来去做丝绸之路考古”的想法,要为新疆考古贡献自己的力量。

什么样的发掘最复杂也最有趣

达吾力江新疆考古的第一站是位于新和县的通古斯巴西古城,他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陈凌教授的指导下,开启了对城址考古的全新认知。

“考古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挖土,土质土色的辨识是基本功,手铲的功夫就是在‘探方’中一点点训练出来的。”达吾力江说,尤其是遗址的发掘,遗址情况千差万别,古人的生活又会造成层累多样的堆积,需要对发掘过程中的遗迹现象更为敏感,同时还要有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整体把握遗址空间与结构,细致观察阶段性变化与遗存,审慎判定遗址性质。

什么样的考古发掘现场最复杂也最有趣?对达吾力江来说就是一座遗址在历史上不同时期被多次使用过,它呈现的就是多种样态。

在通古斯巴西古城,通过陈凌的指导,达吾力江和同行伙伴们发现了不同时期遗址使用、修补与改建的情况。“其实城址的发掘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每一次发掘的范围相对有限,所以需要合理规划并在有限的范围内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尽最大努力呈现并复原出不同时期的遗迹情况。”

2024年,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队在遗址中的佛寺遗址区发现了汉文书写的《大般涅槃经》经卷残片,这应该是新疆天山北麓地区第一次有这样的发现。“这份文书残片为佛教文献在西域地区的传播与书写提供了重要资料。”达吾力江说。

“新疆是中国考古工作的富矿”。随着考古脚步的推进,达吾力江对前辈们的这句话越来越认同。

“我在大学时,很多老师都会讲到自己与新疆考古的种种联系和经历,虽然过去多年,但他们眼神中流露出的热切丝毫未减。”达吾力江说,这种热切也影响到了他,随着认知的扩大,在新疆考古的志向愈加坚定。

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让一些文化遗产得以保留到今天,比如吐鲁番一带、楼兰故城、尼雅遗址等地出土的大量多语种文字纸质文书、简牍等,就是依赖干燥的环境得以保存,这在全世界范围都很罕见。正是依托于这些“文字记录”,考古、文物、历史研究者们才能一步步破解历史留下的密码,更好了解历史细节,还原古代社会面貌。

在唐朝墩古城的考古工作中,达吾力江还担任着带队老师,“从当学生到带学生,职责变化挺大的。发掘是我的工作重点,一开工,除了上下协调安排,还要和同学们一起工作,并指导他们操作。”

考古是讲好新疆故事的讲台

从传统的划分地层、找边清理、摄影绘图、文字记录、整理文物,到现代高科技的遥感技术、三维扫描技术、航拍记录等,达吾力江认为,这些都是每名走入考古队伍的学生们要逐步去熟悉和掌握的,尤其是科技手段,已经大大提升了考古发掘的效率。

在大学课堂中,达吾力江执教《丝绸之路考古》等课程,并在新近结束的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今天的考古,并非外界想的那样枯燥乏味,至少它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也推动着我去拓展学术视野。”达吾力江说,“比如那些多语种的出土文书,很多都是用‘死文字’记录的,我要读懂,就要看更多世界考古界前辈书写的文献,那就迫使我必须去学习法语、俄语、日语……而只有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才更能体验其中的美妙。”

不仅在国内考古,达吾力江还走出国门,前往伊朗、英国、法国调查遗址与馆藏文物,并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进一步加深对丝绸之路古代文化的认识。

在新疆考古,被达吾力江称为“一段迷人且有趣的行程,一件重要而有挑战性的任务,一个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新疆故事的讲台”。(银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北... 之前看到有人意气用事的称,完颜阿骨打为第一英雄,孛儿只斤铁木真仅能排第二。该人并未做任何解释,只呼喊...
原创 大... 用“伴君如伴虎”来形容古代的君王非常合适,或许是因为古代君王天性多疑,所以他们不会轻信他人,宁可信其...
原创 叶... 有很多人都说是叶利钦一手搞垮了苏联,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偏激,但是不无道理。叶利钦在苏联解体以后也没有...
原创 李... 秦王嬴政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李斯智计百出,功不可没。可是嬴政做了皇帝后,李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
原创 不... 世间万物皆是有始有终,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开始了在白纸上绘画的历程,无论是五彩斑斓的油墨画,亦或...
原创 国... 我们一手拿着科技的利剑开辟未来,一手拿着传统的药箱给前进的人类疗伤。——曲道奎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的...
原创 本... 中国古代有一句俗话,叫做“一仆不侍二主”。明朝大学士李建泰就因为侍奉了三任主子,因此而遗臭万年。 明...
从考古新发现读懂“何以中国”的... 本报特约评论员 一个民族越清楚“我们是谁,我们从何来”,就越能有力把握历史规律,越能使自己行进在历史...
合浦县草鞋村汉至六朝遗址入围“... 原标题:“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合浦县草鞋村汉至六朝遗址入围 2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原创 卧... 熟悉三国这段历史的读者,或者看过《三国演义》影视作品的人,对这样一句话应该不陌生,“卧龙凤雏,得一可...
原创 日... 阅读文章前,希望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以便日后持续为您推送文章,您的支持就是小龚前进的动力。 ...
葛兆光:从“帝国疆域”到“国家... 编者按:在重建“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过程中,有关“满蒙回藏苗”等民族和边疆问题逐渐凸显。如何从历史...
泊苏 完结篇:苏轼,你是命中注... 熙宁四年(1071),苏轼在奏报中大谈新法的弊端,激怒了王安石后,在多重压力之下,被迫自请外放。而苏...
原创 西... 西方在历史和考古文物上存在很多造假其实早就被证实了。比如: 一,亚里士多德墓造假。 2016年希腊考...
原创 五... 可能很多人都会疑惑清朝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但其实他们只是衣着与我们不同罢了,其他的生活习惯还是很现...
两会听“潮”丨郑耿忠:以“潮州... 当前,潮州正举全市之力推进潮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25年潮州市两会期间,潮州市政协常委郑耿...
山东积极推进大遗址保护 “海岱... 记者今天(2月18日)从2024年度山东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上获悉,山东省建章立制强化顶层设计,实行...
西部机场博物馆正式揭牌 西安2月20日电 (记者 阿琳娜)20日,位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内的西部机场博物馆正式揭牌,...
马库斯呼吁更多人捐赠日军侵华相... 大象新闻记者 海妹 智华 海峰 彭勃 小玉 建东 2月20日,马库斯和两位好友一起向上海淞沪抗日纪念...
原创 乳... 从乳山市区出发,沿着青威公路向东行驶,走大概二十五里路,就可以来到一个叫做“八里甸”的村庄。 笔者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