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因为一些特别的规矩和风气,让它的军队战斗力不是特别强。但这可不意味着宋朝没有能打胜仗的将领,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岳飞,还有一门都是忠臣的“杨家将”。
现在大家主要是通过看电影、电视剧和读文学作品来认识杨氏一家的,不过通常只知道杨老令公杨继业和他儿子们那一辈的事情。那杨家的后代们过得怎么样呢?
其实杨家有个后代分支,在当地统治了600年,这期间经历了宋、元、明三个朝代。
【一、杨家将】
现在大家说的“杨家将”,大多讲的是杨家三代英雄,从杨继业开始,接着是他儿子辈的代表杨延昭,还有他孙子辈的代表杨文广。
杨继业在五代时期就是位了不起的将军,后来投降了北宋,就被派到了前线打仗,专门对付辽国的军队。
在与辽军多次打仗时,杨继业特别勇猛,带着手下多次打赢仗,很少打败,所以大家都叫他杨无敌。
杨继业立下了很多功劳,在好多“杨家将”的故事里,讲的都是他的事迹。但可惜的是,这位忠心勇敢的大将,没死在保卫国家的正面打仗时,反倒是中了坏人的计,被敌人给抓住了。
被抓后,杨继业面对敌人的好处诱惑和严刑拷打都不动心,最后他选择了三天不吃东西,自己结束了生命。
杨继业的故事让人十分感动,杨家一门都是忠心耿耿的英雄,他的大多数儿子们都在和辽军的战斗中献出了生命。
杨家将第二代里,最有名的要数杨继业的第六个儿子,大家常说的六郎杨延昭。
杨延昭虽然没他老爸那么厉害,但也是在宋朝响当当的大英雄。
他从小就对打仗的策略和布阵特别着迷。长大后,他经常跟着杨继业上战场,靠着他的聪明才智,在战场上赢得了不少战功。
杨继业离世后,杨延昭接过了父亲的担子,守卫在边疆。他多次打败辽军的进攻,立下大功,官职一路升到高阳关副都部署。后来,他在五十七岁时去世。
杨延昭去世后,他的第三个儿子杨文广接过了接力棒,成了“杨家将”新一代的领头人。
跟祖父杨继业和父亲杨延昭比起来,杨文广在功劳和名声上都赶不上他们,但他也没给杨家将这一门忠烈丢脸。
他因为打海盗立了功,后来很巧地就认识了范仲淹。
从那以后,范仲淹就一直对他很照顾,这也让他的官场之路走得比较顺利。在和西夏打仗的时候,杨文广画了作战图,还写了战略计划,可遗憾的是,没等朝廷回复,他就因病去世了。
现在大家说的杨家将,其实就是指这三代人。而在很多电影、电视和文学作品里提到的佘老太君、杨门女将、杨八妹这些人,虽然有的真有其人,但还没找到她们上战场打仗或者指挥军队的记录。
不过从杨文广那以后,杨家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渐渐地不再被大家所关注,所以后来关于杨家的记录也就少了。
【二、杨家后裔】
杨文广离世后,杨家后代到底去了哪里,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因为是名门望族的后代,特别是这样一个全是忠臣烈士的家族,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寻找杨家后裔的脚步。
后来我在好多资料里翻找,发现“杨家将”的一脉后代,竟然在地方上自立为王了600多年。
从明代宋濂写的《杨氏家传》里,咱们能知道杨延昭还有个儿子叫杨充广。
杨充广原先只是莫州的一个刺史,有次他去广西办事,在那里遇到了一个人,此人正是播州宣抚使杨昭。
经过打听才知道,杨充广其实是唐朝杨端的后代,他们这一家族在播州已经居住和繁衍了好几百年,称得上是播州当地的头号大家族。
这么一来,杨充广和杨昭就是一家人了。他们本来关系就不错,现在又因为是同宗,两人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了。
因为杨昭没有孩子,所以杨充广就把自己的儿子杨贵,认给了杨昭当继子。
杨昭离世后,把宣抚使的位子交给了杨贵,从那以后,播州就由杨贵这一支,也就是杨继业的后代来镇守和管理了。
宣抚使地位很特别,加上杨昭家族在播州经营了好几百年,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力可大了,说句话都比圣旨还管用。杨贵接手后,又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当地的军队力量和经济实力,让播州再次繁荣起来。
【三、割据播州600年】
宋朝末期到元朝初期,元朝因为顾忌播州杨家的强大,所以对播州采取了劝降的办法。播州杨家呢,看到宋朝快要不行了,为了留住自己的力量,也就顺水推舟,接受了元朝的劝降。
尽管播州名义上归元朝管辖,但真正当家做主的仍是杨家。就这样,播州的杨家与元朝廷在管理上一直保持着默契,直到元朝灭亡。
在元末明初那会儿,播州的杨家老毛病又犯了,转头就拥抱了明朝。明朝政府呢,对播州的管控方法和元朝差不多,杨家在播州的地位还是老样子,稳如泰山。
到了万历二十八年,播州的杨家头领杨应龙站出来闹事,直接跟明朝朝廷对着干,发起了反叛。后来,在播州之战里他丢了性命,杨贵这一支也就此从历史中消失了。
从宋朝时杨贵被过继给杨昭算起,一直到明朝杨应龙去世,他们这一家族在播州“称霸”了足足600多年,横跨了宋、元、明三个朝代。
作为“杨家将”的后代,他们这一支虽然没像先祖杨继业那样明显表现出忠君爱国,但得说实话,他们比最初的“杨家将”一代活得要风光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