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的后代去哪了?一支竟割据地方600年,历经宋元明三朝
迪丽瓦拉
2025-08-23 22:33:13
0

宋朝因为一些特别的规矩和风气,让它的军队战斗力不是特别强。但这可不意味着宋朝没有能打胜仗的将领,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岳飞,还有一门都是忠臣的“杨家将”。

现在大家主要是通过看电影、电视剧和读文学作品来认识杨氏一家的,不过通常只知道杨老令公杨继业和他儿子们那一辈的事情。那杨家的后代们过得怎么样呢?

其实杨家有个后代分支,在当地统治了600年,这期间经历了宋、元、明三个朝代。

【一、杨家将】

现在大家说的“杨家将”,大多讲的是杨家三代英雄,从杨继业开始,接着是他儿子辈的代表杨延昭,还有他孙子辈的代表杨文广。

杨继业在五代时期就是位了不起的将军,后来投降了北宋,就被派到了前线打仗,专门对付辽国的军队。

在与辽军多次打仗时,杨继业特别勇猛,带着手下多次打赢仗,很少打败,所以大家都叫他杨无敌。

杨继业立下了很多功劳,在好多“杨家将”的故事里,讲的都是他的事迹。但可惜的是,这位忠心勇敢的大将,没死在保卫国家的正面打仗时,反倒是中了坏人的计,被敌人给抓住了。

被抓后,杨继业面对敌人的好处诱惑和严刑拷打都不动心,最后他选择了三天不吃东西,自己结束了生命。

杨继业的故事让人十分感动,杨家一门都是忠心耿耿的英雄,他的大多数儿子们都在和辽军的战斗中献出了生命。

杨家将第二代里,最有名的要数杨继业的第六个儿子,大家常说的六郎杨延昭。

杨延昭虽然没他老爸那么厉害,但也是在宋朝响当当的大英雄。

他从小就对打仗的策略和布阵特别着迷。长大后,他经常跟着杨继业上战场,靠着他的聪明才智,在战场上赢得了不少战功。

杨继业离世后,杨延昭接过了父亲的担子,守卫在边疆。他多次打败辽军的进攻,立下大功,官职一路升到高阳关副都部署。后来,他在五十七岁时去世。

杨延昭去世后,他的第三个儿子杨文广接过了接力棒,成了“杨家将”新一代的领头人。

跟祖父杨继业和父亲杨延昭比起来,杨文广在功劳和名声上都赶不上他们,但他也没给杨家将这一门忠烈丢脸。

他因为打海盗立了功,后来很巧地就认识了范仲淹。

从那以后,范仲淹就一直对他很照顾,这也让他的官场之路走得比较顺利。在和西夏打仗的时候,杨文广画了作战图,还写了战略计划,可遗憾的是,没等朝廷回复,他就因病去世了。

现在大家说的杨家将,其实就是指这三代人。而在很多电影、电视和文学作品里提到的佘老太君、杨门女将、杨八妹这些人,虽然有的真有其人,但还没找到她们上战场打仗或者指挥军队的记录。

不过从杨文广那以后,杨家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渐渐地不再被大家所关注,所以后来关于杨家的记录也就少了。

【二、杨家后裔】

杨文广离世后,杨家后代到底去了哪里,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因为是名门望族的后代,特别是这样一个全是忠臣烈士的家族,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寻找杨家后裔的脚步。

后来我在好多资料里翻找,发现“杨家将”的一脉后代,竟然在地方上自立为王了600多年。

从明代宋濂写的《杨氏家传》里,咱们能知道杨延昭还有个儿子叫杨充广。

杨充广原先只是莫州的一个刺史,有次他去广西办事,在那里遇到了一个人,此人正是播州宣抚使杨昭。

经过打听才知道,杨充广其实是唐朝杨端的后代,他们这一家族在播州已经居住和繁衍了好几百年,称得上是播州当地的头号大家族。

这么一来,杨充广和杨昭就是一家人了。他们本来关系就不错,现在又因为是同宗,两人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了。

因为杨昭没有孩子,所以杨充广就把自己的儿子杨贵,认给了杨昭当继子。

杨昭离世后,把宣抚使的位子交给了杨贵,从那以后,播州就由杨贵这一支,也就是杨继业的后代来镇守和管理了。

宣抚使地位很特别,加上杨昭家族在播州经营了好几百年,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力可大了,说句话都比圣旨还管用。杨贵接手后,又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当地的军队力量和经济实力,让播州再次繁荣起来。

【三、割据播州600年】

宋朝末期到元朝初期,元朝因为顾忌播州杨家的强大,所以对播州采取了劝降的办法。播州杨家呢,看到宋朝快要不行了,为了留住自己的力量,也就顺水推舟,接受了元朝的劝降。

尽管播州名义上归元朝管辖,但真正当家做主的仍是杨家。就这样,播州的杨家与元朝廷在管理上一直保持着默契,直到元朝灭亡。

在元末明初那会儿,播州的杨家老毛病又犯了,转头就拥抱了明朝。明朝政府呢,对播州的管控方法和元朝差不多,杨家在播州的地位还是老样子,稳如泰山。

到了万历二十八年,播州的杨家头领杨应龙站出来闹事,直接跟明朝朝廷对着干,发起了反叛。后来,在播州之战里他丢了性命,杨贵这一支也就此从历史中消失了。

从宋朝时杨贵被过继给杨昭算起,一直到明朝杨应龙去世,他们这一家族在播州“称霸”了足足600多年,横跨了宋、元、明三个朝代。

作为“杨家将”的后代,他们这一支虽然没像先祖杨继业那样明显表现出忠君爱国,但得说实话,他们比最初的“杨家将”一代活得要风光多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俄...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俄罗斯从近代崛起开始,就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且俄罗斯人一向以英勇善战,...
原创 太... 事出反常必有因,李隆基之所以不杀害薛崇简,还不是因为薛崇简早早的选择与李隆基站在一队了。 大唐以武立...
原创 晚... 载涛是光绪皇帝的弟弟,末代皇帝溥仪的七叔,晚清最后一位贝勒。1908年,爱新觉罗·溥仪登上皇位,载涛...
朱元璋对道教的认知与政策选择及... 朱元璋对道教的认知和政策选择,确实受到道教功臣及其实践经验的深刻影响。在元末明初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原创 横... 世界上在两个或以上大洲占据土地的国家不少,比如美国、英国、法国等,但他们在本土外占据的多是小岛,横跨...
原创 苏... 导语:“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李白写了这样的一首诗,描述了苏武被匈奴囚禁...
原创 刘... 先秦诗人屈原写道:“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对国家忠爱一生,在得知楚国覆灭时,伤心欲绝...
原创 原...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古代的科技还...
原创 韩...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国家经历过繁华也经历过沧桑,经历过荣誉,也曾有过耻辱。落后挨...
原创 区... 钓鱼城位于今天重庆的合川,其不过是一个占地2.5平方公里的高地。从公元1259年开始,蒙古人集结了几...
原创 清...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如今已是21世纪,人类生活在一个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生活处处充满便利的现代社会。所...
海宁市许村镇:一块“布”织出一... 万物皆可纺,经纬织文明。历史上,海宁许村就以布扬名天下,“家家织机响,户户织布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卜姓: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 卜姓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姓氏之一,其来源多样且涉及多个民族与文化,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独特而深刻...
原创 补...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乾坤。"中国的服饰文化,自古就和政治礼法息息相关,历朝历代也都有极...
天津师范大学“民间文献调查团”... 今晚报 2025年2月25日 第05版 人民日报 2025年2月26日 第11版 如今,很多年轻人...
原创 他... 开元三年(715年)正月,唐玄宗李隆基下旨,册立郢王李嗣谦(后改名李瑛)为皇太子。可是到了开元二十五...
原创 韩... 他打下半个江山,却输给一介屠夫的老婆 公元前196年,长安长乐宫的钟室里,一位披发跣足的中年男...
将唐诗“还原”到诗人生命中 著名学者、作家林语堂先生在随笔《论读书》中写道:“萧伯纳说许多英国人终身不看莎士比亚,就是因为幼年塾...
原创 长... 长平之战是赵国永远的痛,此战之后 "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一蹶不振,直到覆灭的前夕也没有恢复元气。 事...
南京的博物馆有看头| 一枚木牍... 南京市博物总馆馆藏的东汉“朱建木牍”是南京地区较罕见的出土的汉代文字实物。这枚墨书木牍以工整隶书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