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快速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迪丽瓦拉
2025-08-24 16:32:50
0

1、汉末三国时期,佛法已经由中原传到了江南

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到江南。最早大力弘扬佛教的是三国演义中三让徐州的陶谦,他命麾下的丹阳(现在的安徽宣城)人笮融,在徐州至扬州一带斥巨资修建佛寺、佛塔,用金、铜铸造佛像。礼佛之时,佛像外涂黄金,身披锦彩袈裟,三千名佛教徒在寺中诵读经文,路旁设席长数十里,前来观看和就食者多达万人。

东吴建国之后,建业(现在的江苏南京)迎来了著名的高僧支谦,建业由此也成了江南的佛教中心。

支谦,又名支越,字恭明,祖籍也是西域月氏,他的在汉灵帝时率几百国人移居中国,支谦在洛阳出生,算是“移民”。他受业于支谶的弟子支亮,算是支谶的徒孙,支谶、支亮、支谦三代高僧形成“三支”传承体系,当时被誉为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在支谦之前,佛经的翻译中过以“尚质”为主。

所谓“尚质”,是指在佛经翻译的过程中忠于古梵文原典,以最大程度还原佛经原貌,最显著的特点是最大程度还原佛经原貌,力求精准,但大量采用音译,译文可能生硬晦涩。代表的翻译家包括代表东汉末期的安世高、东汉末期的支娄迦谶以及唐朝高僧玄奘法师早期的译本。

所谓“尚文”,注重译文的文学性和可读性,用典雅的汉语表达佛经义理,使译文符合汉文化的审美习惯。按照现在的翻译术语就是在追求“信”的基础上,力求“雅达”。代表的翻译家包括后秦的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代表作为金刚经)、法师后期的译本(代表作为心经)。

而支谦通晓古梵文、汉语和西域各国语言,精通佛法,自幼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因此觉得前代过于忠于佛经原文的“尚质”译法效果不佳,主张按照调和尚文尚质,对重要佛典进行重新翻译。

从佛典翻译发展的全过程来说,由质趋文,从而方便理解和传播乃必然之势,而支谦是最早的倡导者,他翻译佛经的代表作有《维摩诘经》《首楞严经》等。

支谦在东吴很受吴主孙权的信任,请他辅导太子孙登,后来孙登早逝,没能即位,支谦就隐居深山,并在六十岁于山中圆寂。

同时期还有另一位高僧康僧会,祖上是西域诸国之中康居国的商人。支谦是在汉献帝后期为躲避战乱从洛阳南下,而康僧会是经海上丝绸之路,从西域辗转到达交趾(现在的越南河内)后再北上,大约在东吴赤乌十年(247年)到达建业(现南京)。康僧会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最传奇的神异事迹就是为孙权献上舍利的故事。孙权召见康僧会时对佛法的灵验存在疑问,康僧会提及古印度阿育王建立佛塔奉舍利,孙权于是令人拿了一个密封的瓷瓶交给康僧会,要他求得舍利,最终二十一天后,瓷瓶获得舍利,五色光芒照耀到瓶外。孙权大为叹服,于是为康僧会建造佛塔和寺庙,由于自此东吴大地始有佛寺,所以为康僧会建造的这所寺院名为建初寺。此后江东吴地佛法大兴,现在的上海龙华寺、南京大报恩寺等名寺,都流传着康僧会献舍利的故事。

康会对于佛教传播更大的贡献是他从佛教的悲愍众生出发,结合孟子的仁道思想,使佛教融入了儒家孝义和仁道的思想,又与玄学道法的思想相呼应,从而是人们更容易亲近佛教,要求王治以仁,化民以恕

根据中国佛教史来看,最初传播佛教确实少数民族的僧人和民众。当代学者季羡林认为,汉代的佛教文化是通过“有些今天名义上己经不存在的民族,如大月氏、安息、康居等国传入的,这从最初译经者的姓名以及梵文译音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胡说八道”这个俗语据说也与此有关。佛教修行的重要内容有“八正道”的说法,是指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包括正见、正志(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精进)、正念、正定,普通民众形容高僧宣教这“八正道”,说是“胡人在讲说八正道”,逐渐传成了“胡说八道”。

2、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快速发展

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人们开始在原有的儒、道思想之外寻求新的精神寄托。而统治者认为佛教能够净化人心、安抚社会。为了巩固统治,也开始利用佛教来教化民众。而佛教在安世高、支谶、支谦、康僧会、朱八戒等历代高僧,历经250年的传播(公元67年白马寺兴建,公元317年东晋建立),在江南和中原都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并融入了儒家孝义和道家清净无为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文化,进一步增强了其吸引力。厚积薄发之下,佛教在这个历史阶段开始了快速发展。

佛教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兴寺庙,僧众大增。

江南和中原都兴建了大量寺庙,南朝仅仅在建业(现在的南京)就建有佛寺数百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形象地描绘了南朝寺院佛塔林立、佛教兴旺的景象。南朝梁武帝时期,寺庙数量竟然高达2486所,僧侣人数更是达到了8万多人。而中原也是不遑多让,据《洛阳伽蓝记》中记载,洛阳城内寺庙数量达到了1367所,并详细描绘了43座寺庙‌‌,记录了它们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兴废沿革。而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朝北魏末年,寺庙数量竟然超过了3万所,僧侣人数更是高达200多万。这些数字未必真实,但整体反映了当时佛教的兴盛。

当然,盛极而衰,过于兴盛的佛教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劳动力减少、寺院经济膨胀等,这些也是中国历史上四次较大的灭佛运动的重要原因。

二是佛教和政治开始紧密结合。

在南朝,历代帝王都宠信佛教,并且把佛教和政治紧密结合。南朝的宋文帝认为佛教有很大的社会作用,并设筵招待僧众,开启了大南朝对佛教的拉拢。梁武帝萧衍更是从佛教称佛法僧为三宝的教义出发,自称“三宝奴”,梁武帝还多次举行盛大斋会,亲自讲经说法,先后4次到同泰寺出家为僧,朝廷支付大量的钱财赎身才还俗为帝,称为舍身和赎身。

在北朝,尤其是北魏统一北方后,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在承认汉族的“儒”“道”思想之外,大力推崇域外传来的佛教,用来弥合胡汉文化差异。或者可以理解为,大家在信仰上处在同一起跑线,都是“重打锣鼓另开张”。

三是佛教与儒家、道家以及从道家衍生出来的玄学进行融合。

佛教最初在东汉初传时期利用“格义”佛教的方式传播,就是借用中国本土的思想或概念来比附和解释佛教术语。但直到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才从外来的舶来品,演变成了真正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中国佛教。佛教教义与儒家孝义和仁道的思想相融合,又与道家学说以及玄学道法的思想相呼应,“三流合一”的融合,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而最早代表儒释道“三流合一”的典故“虎溪三笑”,就是产生于东晋时期。通过陶渊明、慧远大师和陆修静这三位各自代表当时的儒家、佛教和道教登峰造极的人物,他们的欢聚畅谈,会心一笑,展现了佛教本身的魅力,也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兼收并蓄、共同进化的基因。

四是佛教艺术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

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与中国文化深度融合,共同推动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这一点在石窟艺术中体现非常明显。

山西大同开凿于北魏早期的云冈石窟,早期窟龛受印度和中亚佛教艺术影响较大,佛像高鼻深目,衣纹厚重,具有明显兼有古印度和古希腊的犍陀罗风格。中期以后,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元素,佛像面容趋于汉化,衣纹流畅,体现了胡汉文化的融合。而到了北魏迁都洛阳之后开凿的龙门石窟,造像风格更加注重线条的柔和与细腻,佛像面容清秀,衣纹简洁流畅,造像更加汉化,与云冈石窟的粗犷风格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审美特点。

还比如在佛教文学方面,不仅大量佛经在南北朝时期被翻译成中文,如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法华经》等。同时,中国僧人也开始创作佛教文学作品,如慧远的《沙门不敬王者论》。佛经翻译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结合,不仅引入了佛教思想,还促进了汉语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形式,例如佛家偈语诗。

当然,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石窟艺术(如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中,还广泛体现在寺院建筑、佛教文学、绘画、音乐、雕塑以及思想哲学等多个领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4... 1626年5月30日上午,北京城内一声惊天巨响震惊了所有人,因为在这片领土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灾难...
原创 老... 十九世纪,美国的印第安人。 19世纪的美国,正值其迅速崛起并向外扩张的时期,而在这片广袤大陆上,有...
原创 蒙... 蒙古人在中国历史上建立元朝,开启了一百多年的蒙古族统治。实际上,蒙古人对外扩张同样不可小觑,他们一路...
中国之城·倾听一座城丨西安:赴... 钟声漫过城墙的棱角,四方的城垣在熹微中舒展筋骨。 这是西安城墙永宁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
原创 周... 许仲琳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周文王姬昌被囚羑里城,有了七年之灾。在此期间,他精研、推算伏羲八卦,逐...
原创 尼...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赞明太祖朱元璋》 在我国历史上...
原创 “... 泉州港口,1459年初夏。一艘来自锡兰国的使船缓缓靠岸。船上走下一位身着华服的年轻人,他就是锡兰国王...
原创 越... 前言 你知道越南国歌《进军歌》的背后故事?这首歌不仅是激励越南人民抗击外敌的号角,它的创作者还是越南...
原创 诸... 料想此论一出,必会有大量演义读者来质问我:你谁啊?你算老几啊?诸葛亮不能算军事家,那你算呗?武庙十哲...
原创 真... 真实的汉中之战刘备差点亡国灭种?拼尽全力之下的凄凉惨胜 汉中之战,三国时期继赤壁之战后又一场改变历史...
原创 明... 健康长寿一直是每个人的追求,不论男女都一样,都希望拥有年轻健康的状态!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都已达到了...
原创 明... 中国历史辉煌了上下五千年,这五千多年的辉煌纪录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极其珍贵和伟大的财富,因为在这段时间之...
原创 鲜... “自从进入中国以来,在这里受到的损失最大” ,1842年3月15日,在全歼清军大宝山守军后,英国军队...
两千多年前的贵族爱吃啥? 两千多年前的贵族爱吃啥? 湖南博物院公开发布的“辛追夫人”3D数字人(35岁左右)形象。新华社发...
原创 陕...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是毋庸置疑的。她生于公元624年,那时正当天...
一问到底丨30万年前的古人类“...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考古新发现参选项目。从人类起源的密码到青铜器的神秘纹饰,从大唐盛世的遗珍到边塞古...
原创 成... 李鸿章,晚清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个名字。书籍资料对他的论述、评价褒贬不一,大多数人少年时对他的印象都停...
原创 晚... 图为一组由外国摄影师拍摄于晚清年间的百姓生活旧照,这些珍贵的晚清老照片非常详细的记录百年前上海和江苏...
原创 明... 最近看好多人说果敢用中国字,中国基建,说中国话,但却不属于中国,又与中国有分不清的关系,果敢很多人自...
印加人历史的十个事实 马丘比丘印加遗址由帕查库蒂-印加-尤潘基(Pachacuti Inca Yupanqui,公元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