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为何会遵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斩了会怎样?汉朝有位将军试了
迪丽瓦拉
2025-08-27 09:33:08
0

中国古代史,堪称是一部充满战争的辉煌画卷,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有地盘争夺和资源占领,这样的利益之争引发冲突的出现,而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通过战争,并且充满了流血死亡。

最早的战争形式也是非常简单,归根结底就是人数与力量的碰撞。哪一方的人数更多,哪一方的力气够大、武器更先进,哪一方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后来人们将更多的计策运用于战争,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胜利,但是一些基础规定依然严格遵守。

比如鸣金收兵,战争不涉及亲人家眷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种规定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究竟为什么“不斩来使”呢?若是将其杀了,又会引发怎样的后果呢?

严格遵守的战场协定

所谓来使,就是在双方对垒的时候,去到敌军阵营之中负责谈判或信息传达之人。这类人一般为士兵或能言善辩的文官,前者主要用于传达军事目的,后者主要是用作招降,无论是哪种,都不允许因为敌对的关系而杀死对方。

当然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派遣到敌方,用于刺探消息的细作。虽然也是去到敌军阵营之中的人,但主观目的不同,事实上已经损害了别国的利益,基本都会被处死,除此之外必须恪守不斩来使的严格规定。

这种情况在三国时期表现得最为明显。例如当年刘备在和刘璋翻脸,进军西川的时候,就曾在巴郡城前犯了难,严颜乃是老谋深算之人,采用坚守不出的战术,和张飞的军队对峙了许久,期间自然是有过使者的交流。

第一次是张飞派遣小兵去严颜军中传话,主要是一些盛气凌人的话语,当时严颜在听说之后火冒三丈,但是生气归生气,即使在无比的暴怒之下也没有杀掉传话的士兵,而是将其割去了耳鼻。

由此可见,战场之上无论多大的仇恨也会恪守“不斩来使”的说法。

再到后来,刘备方面因为关羽被孙权所杀,率兵八十三万东征。当时的孙权见其势大,就有求和的打算,曾派遣使者求和,刘备即使身负啥弟之仇也是强压怒火,虽然谈判破裂了,但使者却是毫发无伤的回到了东吴。

虽然说此人乃是丞相诸葛亮的弟弟,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刘备坚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一原则。

原因分析

其实这样做并不是迂腐,而是有重要的原因。第一点,战争之中不斩来使,表现的不仅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能说明此次一战的公平性与正义性。

从三国时期的战争来分析,刘备一方所代表的是大汉的皇族,而诸曹操等人都是“篡汉之逆贼”,一般都是对对方进行有理由的战争,也就是从道德上压制对方,让社会舆论站在自己方面,而之所以派遣使者是大都有阐述观点的成分在其中。

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就将来使杀死,无疑是表明了自己心虚的立场,这样做将自己的形象放置早不仁不义的反面,很容易失去底层人民的支持。比如当年张松从西川出使曹操的时候,曾在训练场揭露了曹操的短板。

当时曹操大怒,就要下令左右将其斩首,还是杨修站出来阻止,说张松乃是西川使者,若是斩首会失去蜀地民心,曹操听说之后当即放弃了杀人的念头。

从第一点来看,不斩来使主要是为了“绝天下人之后,也就是化解社会舆论带来的压力”。

第二点,有时候不斩来使是为了不错过重要机遇,因为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将领自己愿意的,而如果不等其说以利害就将其斩首,很容易对自己造成杀身之祸。

比如当年马超最早的时候属于张鲁账下,带大军被迫和刘备进行战争,张鲁则被小人所蛊惑,以为马超有谋反之心,让马超处于一个进退两难,骑虎难下的地步。此时刘备军中派遣李诙为使,前来马超军中。

当时本就恼火的马超就要将其杀死,还是弟弟马岱及时出面将其拦住,经过李诙的分析之后,马超才明白了自己此时所处的险境,最终权衡利弊之后选择投靠刘备,保住了性命。

总体来看,不斩来使对自己的好处不少,但历代并非所有人都能坚守这一点。

杀死来使的例子

东汉时期,曾就就有一位脾气火爆的将军,当时的朝廷正与匈奴处于对峙的状态,但是这时候的汉朝,已经比不上西汉那般国力强盛,所以这场仗没有打多久,汉朝一方就连人带将一起陷入了重围,此时匈奴派遣使者前来劝降。

谁知这位将军完全不考虑“不斩来使”的问题,直接将使者杀死,还下令弹尽粮绝的军队将其割下头颅,烤了吃肉。这种做法可以说是让双方的关系到了不可缓和的地步,匈奴首领怒不可遏,加派了兵力前去围剿东汉的孤军。

到这里很多人都认为东汉的一方斩杀来使,不仅违背了战场协定,还激怒了匈奴人,定是会全军覆没,没有生还的可能性,事实却并非是如此。

由于这位将军的大义凛然,杀死来劝降的使者,让全军上下的士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舞,军队战斗力获得了成倍的提升,战士们精神焕发,以一敌百。

最终,在这场孤立无援的战争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索然付出了残酷的代价,但是获得了胜利,真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汉军队仅存的十三位战士凯旋而归,这场不遵守战场协定的“斩来使”行为也并未被人们所诟病。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有时候战争的最终结果要超过所谓的“君子协定”,没有必要刻意遵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因为军队背后可能是自己日夜守护的国土,而对规则的盲目遵循可能会导致国家民族的灭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流士国王贝希斯顿碑文讲了什么... 和罗塞塔石碑齐名,在破译楔形文字过程中立功的,刻在悬崖峭壁上的贝希斯顿碑文用三种语言书写了相同的文字...
诸葛亮的三次重大失策:真的人性... 诸葛亮被神化,但真实历史中他犯下识人不清、用人不当、执着北伐等错误致蜀汉衰败。其完美形象背后隐藏矛盾...
原创 《... 予方聊生活 1901年,意大利人迪马克来到中国,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用运河专家的身份做掩护,实则...
原创 黄... 最能够见证过去那些辉煌文明和历史的,莫过于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了,而在山西省永济市附近,就有一处著名的名...
原创 为... 读史使人明智,如今我们熟识的故事大多来源于古籍或者出版作品。 但是我们忘记了,在君主集权的社会,官方...
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丨学习《云浮市... 历史文化遗址承载着一座城市独特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保护历史文化遗址...
原创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现在国际局势的格局。现在的联合国五常基本都是在二战中做出了极大牺牲和贡献的国家。...
原创 《... 在《琅琊榜》中,出现了很多权倾朝野的名门望族。其中大多数家族都是一时的兴旺,如黄粱一梦、转瞬即逝。 ...
历史的悲剧重演!杜特尔特还能活... 李光满冰点时评1334 3月8日,国际刑事法院发出对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的逮捕令,杜特尔特明知有被逮...
原创 为... 楚汉相争后,刘邦正式称帝,因曾被项羽封为汉王,便以“汉”为国号,后世人们称之为汉朝,汉高帝刘邦建立西...
【一说春秋】齐国十五世家之晏氏... 二十八年,齐环去世,他的儿子齐光即位。 二年,晋国大夫栾盈政争失败,流亡楚国。晋国随即组织商任之会,...
原创 为... 权谋?为什么看不懂?因为以普通人的情商和智商还玩不了政治游戏!政治游戏我们想象中最的复杂,可以说超越...
原创 不... 打败他的不是敌人而是命运,如果你觉得命运不公,不妨看看他的故事。 他的爷爷是秦国大将,和王翦一起揍...
原创 人... 一六一八年四月十三。明朝与后金爆发了第一场交锋——抚顺战役。 这一天开始,后金彻底“不鸟”明朝,正式...
原创 两... 一、邓遐 邓遐河南淮阳人,勇力绝人,气盖当世,时人譬之西汉樊哙,号东晋第一猛将。为桓温参军,历冠军将...
原创 三... 三国时期蜀汉起步最晚,但也成长得最快,先从赤壁之战后拿下荆州,随后继续结盟并麻痹东吴,等东吴战略中心...
原创 明... 只有中国崛起变得更强大,小国才能更安全,世界才能更安全。 这不是小编我胡编乱造的话,来哄爱国人士的欢...
巫鸿丨青铜与权力 毛公鼎 青铜 西周晚期 高53.8厘米 传出土于陕西岐山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来源 l 上海书画出版...
AI幻觉:为什么你的智能助手会... “你家的AI助手撒过谎吗?” 最近,一位网友用某AI工具查询“鲁迅和莫言谁先得诺贝尔奖”,结果AI一...
原创 毁... 在西汉的历史长河中,汉景帝刘启占据着极为关键的位置。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与变革性,在位期间经历了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