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没有一个昏君,为什么走向灭亡?金一南指出两大原因
迪丽瓦拉
2025-08-27 21:33:39
0

随着《苦难辉煌》一书火遍大江南北,作者金一南教授也因此一举成名,紧接着他的大成之作《为什么是中国》在今年的六月份出版,主要讲述我们民族如何从百年沧桑走向民族复兴。

其中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为什么清朝会走向灭亡,有的朋友第一反应是闭关锁国,君主无道等等,但是在金一南教授看来,清朝没有一位是昏君,他们个个励精图治,可以说清王朝盛产有能力又勤劳的君主。

反观中国历史,几乎没有一个朝代在这方面能够与清王朝同日而语。

古代大多数朝代到了晚年,其君主昏庸不说,还很懒惰。

比如明朝中后期很多皇帝都不上朝,明武宗朱厚照、和万历帝就是很好的例子。

朱厚照在位十几年,荒疏朝政,上朝的次数屈指可数,在奸臣江彬的诱导下,不顾大臣的反对沉湎于玩乐,国家被他搞得一团糟,农民起义不断爆发,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各地藩王蠢蠢欲动。

除此之外还有朱厚熜、朱翊钧等,万历帝朱翊钧竟然二十多年不上朝,近来有人替他洗白说他患了腿疾不上朝,在我看来,这不能当作不上朝的理由。

故而明朝的灭亡主要原因是高层的腐败所致。

但是清朝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清朝一共十二位皇帝大部分都很能干,他们个个励精图治。

但是从道光开始,清王朝彻底开始走下坡路,奇怪的是从康乾盛世到道光时期,中间只相隔嘉庆,一般一个王朝的衰败都有一个过程,那么清朝为何衰败如此之快?

有些小伙伴可能认为那不就是皇帝太昏庸或者太奢侈,其实则不然。

清史记载:

平常穿湖绉,裤腿膝上穿破一块,不肯再做,命内务府补之。

也就是说道光帝的裤子穿破了,他不会换条新的,而会吩咐内务府拿去补一补,然后继续接着穿。

除了穿着方面,道光帝的一日三餐也非常简单。

一次皇后过生日,道光帝也准备庆祝一下,于是他吩咐内务府大臣:“最近我好久没有赏赐内廷食物了,正好皇后过生日,你们多准备一些面条,加点卤,让内廷的人吃个够。”

当时内廷的大臣建议不如杀几头猪,不料却被道光帝臭骂一顿,他说也不看看现在什么时候,还不节约开支,可见对于道光帝来说一碗打卤面已是丰盛的佳肴。

道光帝曾经说过“厚生之道 , 首在崇俭”,对于他来说他每节约一部分开支,都可以造福一部分人。

道光帝的勤于政务、节约开支,一点也不是昏君之所为,但是他却败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道光死后,他的儿子咸丰即位,咸丰有个外号叫“防三渐”。

第一、防止大兴土木,要避免劳民伤财。

第二、防止安逸享乐,避免无节制的吃喝玩乐

第三、防止言论堵塞,鼓励谏言。

咸丰帝也是勤于政事,大力推行改革,发展经济,可以说他一点儿也不昏庸,而且带着满腔热血,想有一番作为,然而他却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也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同治皇帝即位以后,因为当时的形势需要,他大力支持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发起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以求自强自富,在他的统治下出现了“同治中兴”。

光绪即位后,也致力于图强,他支持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推行“戊戌变法”。

可见他们曾经也努力过,都想挽救危局,但是仍然没有避免亡国的命运。

台湾著名的历史学家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

清王朝将近三分之二的皇帝都很能干,了解并努力完成他们的责任。三分之一的也属中等才智。像明王朝那样一连串草包恶棍型君主,清王朝一个也没有。

马克思1848年在《鸦片贸易史》中说: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在金一南教授看来,清朝一共十二位皇帝,他们其中没有一位好吃懒做,不理朝政,而且清王朝也没有宦官、外戚专权一系列封建王朝有的通病。

然而1912年清朝灭亡了,原因在哪儿?在金一南教授看来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器不如人

早在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开始就抑制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长此以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限制,阻碍社会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中国生产力落后于世界。

清政府一次次的溃败,一次次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落后的生产力与生产技术。

清朝之前,中原地区面临的强敌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清朝晚年面临的不是匈奴、突厥、女真这类生产力落后的民族,而是面临的是那些拥有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生产技术的民族的入侵。

其二、制度不如人

清王朝把自己家族的利益看着高于整个国家。我们不难发现每当封建王朝的帝王遭遇惨败,他们喜欢说:“我愧对列祖列宗”,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祖先而不是一个国家,他们励精图治为的是家族利益。正如孙中山说的那样“中国四万万之众,犹如一盘散沙”,民众民族观念薄弱,他们不知道有国家,不能团结一致。

所以金一南认为,清王朝主要是生不逢时,如果在之前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他们不至于这么早灭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要解放台湾,最大的阻力是谁?美... 前言 两岸统一问题上,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阻力是美国,毕竟美国一直打着"台湾牌"遏制中国发展,通过军...
原创 晚... 提到清朝晚期,可谓令人唏嘘不已。清政府内忧外患,中华民族也遭受巨大的国难。在这期间,西方列强入侵,各...
非洲奥克洛:20亿年前的核反应...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历史始终以其无尽的波澜承载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张可久的“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
原创 宋... “卿等一百八人,上应星曜,今止有二十七人见存,只辞去了四个,真乃十去其八矣!” 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一...
原创 隋... 隋唐演义中的靠山王杨林的原型就是杨素。现在提及隋朝权臣杨素,给你的第一印象就是破镜重圆,而对于杨素本...
原创 这... 自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开始颁发以来,已经诞生了一百多位获奖者,除了一战二战期间的特殊情况,每一年...
博物馆里怎么还能逛“公园”? 博物馆里怎么还能逛“公园”? 半月谈记者 刘芳洲 “马王堆元素”在裸眼3D大屏里轮动,狸猫、漆器、T...
历史文化源流 | 治本在得人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既听其言、更观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里,看政治忠诚,看政治定力,看政治担当,看政治...
原创 影... 《——【·前言·】——》 你能想象一个人能在一夜之间写出一篇用一千个不同汉字组成的文章吗?这篇文章还...
原创 清... 诚信是为人之道,,立身处事之本,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物欲纵横,许多人丢掉这一原...
大清铜币户部造十文 大清铜币户部十文:千年一遇的华夏瑰宝,承载帝国余晖的传奇圣物 ‌一、铸币史诗:一场拯救帝国的金融风暴...
原创 西...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历来土地那是最难稳固的,因为其需要长期的融合,否则都不稳固。最典型英国的苏格...
原创 华... 华东野战军,就是大家统称的三野,这支部队,是1947年2月1日,根据中央的命令,由在华中的新四军部队...
原创 陕... 《蛾眉》有言:方知狠毒侏儒意,不到香消逼不休。 虽然说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男性的社会地位一直...
原创 晚... 晚清首富盛宣怀曾经在自己年迈之时向孙宝琦提出联姻,但是孙宝琦却想都没想便毫不犹豫地回绝了盛宣怀的请求...
历史的印章,青岛特色老古力盖儿 图1 去年爱好拍老路牌,终结于昌乐路,共得142个;今年的Citywaik由溜墙根转为刮地皮,专门“...
遵义记忆·历史上的今天|遵义市... 3月15日 历史回眸 2015年3月15日,遵义市拥有立法资格。 延伸阅读:2015年3月15日,...
原创 清... 我相信大多数读者对古代科举的认识都来源于文试部分,基于各方面因素并不了解武举科考,前几年周星驰电影《...
原创 如... 为了兴复汉室,统一中原,蜀汉政权的丞相诸葛亮生前发动了五次与曹魏的战争,但都以失败告终。最后,诸葛亮...
原创 明...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北方后金连年南下入寇;李自成、张献忠的义军致命一击;魏忠贤等宦官干预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