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汉历史上的外交官,我们一般都会想起,说出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战狼外交官”陈汤。
但是朋友们,你们知道吗?
其实,早在陈汤之前,在西汉王朝的历史上,就诞生了一位同样厉害的外交官:他曾先后两次出使西域,一斩匈奴使者,再诛楼兰之王;并同样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将一国之人吓得胆战心惊、不敢妄动。
这个人就是,大汉帝国义阳侯,堪称“战狼外交官”鼻祖的傅介子。
今天,青史君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他的故事。
傅介子,西汉时期北地人(今甘肃庆阳市附近)。
他的先祖是位列西汉开国功臣表第十位、被汉高祖封为阳陵侯的傅宽。
按理来说,有着如此深厚的家族背景,就算傅介子彻底“躺平”,他的一生也可以衣食无忧,顺遂无比。
可是,有些生人下来就是注定是“干大事”的——不愿意混吃等死的傅介子,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大汉军队。
不过可惜的是,出生于公元前115年的傅介子着实有点“生不逢时”——在他成年之际,霍去病、卫青这两位旷世名将早已陨落;大汉帝国大规模地对匈作战已基本接近尾声。
所以,青年时期的傅介子颇有点“报国无门”的郁闷。
公元前87年,一代雄主汉武帝驾崩,被压制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匈奴人,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们趁着大汉帝国幼年天子刚刚上位、几位辅政大臣在忙着争权逐利之际,跑到了西域诸国,四处撺掇,最后竟然成功诱骗,早已经归附大汉的龟兹(qiū cí)、楼兰等国,杀害了汉朝的使者。
这可真是奇耻大辱!
想当年,汉武帝在位之际,就算匈奴人被汉朝军队捶得满地找牙,复仇心切的他们,最多也只是扣留汉使,却不敢伤人性命(怕汉朝报复)!
现在,他们竟然敢诛杀汉使!
是可忍,孰不可忍?
故而,大汉朝堂一直认为:得好好收拾一下,龟兹(qiū cí)、楼兰这几个骑墙派(匈奴本来就是敌对势力,得寻得战机再打)。
一直在等着建功立业的傅介子,随即当仁不让地表示:这个任务就交给我吧!
于是,他带着些许随从就出发了。
当傅介子到达西域之后,立马展现出了自己高超的外交本领:他一边哄骗西域诸王,说自己身后跟着数万汉军将士,吓得那些蛮夷部落一愣一愣的;一边又据理力争,痛斥楼兰、龟兹等国的背叛行为。
这还不算完,在训斥完那些骑墙派之后,傅介子竟然带些护卫随从,就满西域地去追杀还在到处“串联”的匈奴使者。
就这样,由于傅介子的“连哄带骗”,以至于楼兰和龟兹这两个骑墙派,立马就变成了温顺的绵羊,并最终帮助傅介子杀掉了匈奴使者。
圆满完成了震慑西域任务的傅介子回到京师之后,就被朝廷提拔为中郎。
然而,已经砍人上瘾的傅介子并不满足,他在汇报完工作后,又向大将军霍光说道:楼兰、龟兹这两个小国,反复无常。如果不好好教训一下,我怕他们不会长记性。
这一次,我在路过龟兹时,发现他们的国王经常和民众混杂在一起,警备力量很弱;我愿意去趁机杀掉他,以显示我大汉的国威!
当时的霍光也是刚刚掌权不久,正欲显示自己的“武功”,所以,他略一沉吟,便同意了傅介子的计划。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霍光说道:龟兹国路途遥远,就算是你得手了,也不好撤回来,还是先拿楼兰练练手吧。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
于是,傅介子带着少许护卫,和大量的财物(诱饵)又出发了。
等到了楼兰之后 ,傅介子就向人宣称:自己是代表大汉天子来赏赐西域诸国的!
很明显,傅介子虽然胆大,却不莽撞——他知道就凭自己带的这点人马,想要在人家的地盘上,刺杀一国之主,绝对难以成功;所以,傅介子想将楼兰王引诱到自己的军帐之中,然后再下手。
可是,左等右等,却没有一个人前来领赏。
原来,由于傅介子上次诛杀匈奴使者的行为,现在的他,在西域已经是恶名在外——没有人敢单独靠近他。
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
傅介子眼睛一转,计上心来:他带着队伍继续向西行走。
等快到楼兰国的西边国界上时,傅介子颇为“郁闷”地对楼兰国的陪同官员说道:我这次本,来是代表天子来赏赐楼兰国的,现在你们国王不出来见我,我只好将这些财务都赐给别的国家了。
傅介子一边说,一边还拿了早已准备好的财物让楼兰国的官员看。
果不其然,傅介子的欲擒故纵奏效了——贪图大汉国“奢侈品”的楼兰国王,经不住诱惑,就屁颠屁颠地跑来领赏。
傅介子一边让人安排酒席和楼兰王喝酒唠嗑,一边又将那些财物拿出来,安定楼兰王的心绪。
等到楼兰王彻底放下戒心之后,傅介子便以有皇帝密令的名义,将楼兰王骗到了内室,直接给杀了。
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听到国王惨叫的楼兰国人,立马冲了进来,将大汉使团,团团围住······
眼看着就要为国捐躯,谁知傅介子一点也不慌张,他大声呵斥道:楼兰王背弃汉朝,大汉天子派我来诛杀他;现在,他已伏诛,你们应当改立以前在汉朝做人质的太子为王。
在听到傅介子的话语之后,有些楼兰人已经开始窃窃私语、准备放弃抵抗;但还有极个别人,紧握刀柄,随时准备反扑!
这时候,傅介子喊出了一句千古名言: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汉朝大军将到,不得反动,反动就灭了楼兰国!)
朋友们,高潮来了:
听到傅介子的话语,那些原先还准备反扑的楼兰人立马蔫了,就这样傅介子砍下了楼兰王的头颅,并带回了长安······
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
在人家的地盘上,杀了人家的国王,还敢威胁人家!几千年来,恐怕也就只有傅介子一人做到了吧!?
对于这样扬我国威的猛士,大汉帝国自然不会吝啬——傅介子直接封侯。
一百多年后,当东汉著名军事家、外交家班超,读到傅介子的英雄事迹时,他热血澎湃,随即扔掉了自己手中的毛笔,说道: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投笔从戎”的典故。
毫无疑问:战狼外交官傅介子的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