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河北发现朱棣亲兵家谱,揭开明朝一桩秘闻,专家:真相不应淹没
迪丽瓦拉
2025-08-27 21:34:27
0

常言道:在绝对的利益面前无亲情,纵观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平民百姓尚且会因为蝇头小利而不顾兄弟手足之情,尔虞我诈反手弄权的皇家中亲情更为淡泊,父子、兄弟都有可能一夕之间沦为政敌。

在古代帝王专制封建社会时期,皇帝得以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途径无外乎有名正言顺地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继承的,兄弟、儿子手足相残谋权篡位的,剩下就是将臣、民间农民起义夺权。

明朝可谓是一个神奇的朝代,它几乎集全了以上这几种得位方式。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从底层农民阶级通过起义的方式夺得皇位,后传位建文帝朱允炆属于正常继承,到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时又夺位取而代之,开启了永乐年。

太祖传位皇孙,朱棣就藩北平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最初出身底层农民阶级,本来皇位与这样一个人毫无关系,但后来朱元璋通过起义的方式得以从当时被视作外族入侵者的元朝蒙古人手中夺得了皇位。

此举看似名正言顺,天下归心,但总归是夺权的行为,其中的苦楚辛酸与艰险怕是只有当事人才心知肚明,所以朱元璋上位后对于后代子孙的嫡庶正统非常的重视,目的就是想要避免后代重蹈自己当年夺位内乱之覆辙。

太祖朱元璋更是早早地确立了皇太子的人选,他就是陪朱元璋一路风雨征战走来的马皇后的嫡长子朱标,朱元璋安排好一切预备日后让朱标顺顺利利地继承皇位,余下皇子们则被分配到了各自封地,其中包括就藩北平的燕王朱棣。

朱元璋自以为如此便可高枕无忧,子子孙孙都能恪守其道,大明王朝理想状态下可保千百年屹立不倒;而这位皇太子本身更是让人挑不出错,他性格仁慈宽厚,从小熟读儒家经典与手足弟兄关系十分和睦友爱,在诸王中有极高威信。

本来天之骄子朱标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只待太祖之后便可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奈何天妒英才,这位皇太子竟英年早逝,死在了视察的归途当中。

太祖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悲伤无奈之余,他不得不接受现实,为了遵循自己心中的正统观念,朱元璋将已故皇太子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并且将国家传给了这个孙子,是为建文帝。

此后属于一代精明强干的帝王朱元璋的时代结束,大明王朝在经历了短暂的建文帝统治之后很快又移交到了燕王朱棣的手中,即年号“永乐”的明成祖。

不满削藩,起而反之

朱元璋称帝的那一年,身为他的第四个儿子的朱棣刚满七周岁,朱棣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朱元璋更是请正统大儒教导儿子们经典儒学理论,朱棣天赋颇丰,自小便修得文武双全。

而能力越卓越的人一般来说野心就会越大,朱棣就藩北平之后拥有了少量的亲兵护卫队,他开始在地方培养自己的亲信,包括强帅兵士以及文官谋士,并且与当地的政府官员也广为交结。

太祖朱元璋笃信佛教,所以每个儿子封王前往属地就藩时,朱元璋都要为他们挑选一名僧人加以辅佐,借机灌输嫡庶尊卑等级观念,倡导无为而治,巩固中央政权,防止地方藩王造反。

而朱棣身边的这位僧人姚广孝颇有才干,后来更是成为了靖难夺权事变的主要策划者,他与同僚袁珙都成为了朱棣的心腹谋士,为后来朱棣走上高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燕王朱棣在属地蛰伏多年,还未等他主动出击,身在中央的建文帝朱允炆便在皇祖父朱元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与身边亲信一同厉行削藩,手段力度之重远超朱元璋。

朱允炆依次将几位皇叔周王、代王、齐王、岷王等落罪罢黜,湘王因此自焚而死,在北平就藩的燕王朱棣眼见自己的手足兄弟挨个倒下便已明白大难即将轮到自己头上。

果然,急着清算藩王的建文帝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还以防边为名把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以此调虎离山之计准备削除燕王。

但朱棣何许人也,他没有像其他藩王一般束手就擒,大不了一死,与其等着被自己的侄儿安插莫须有的罪名,不如先发制人夺得主动权放手一搏。

燕王朱棣借此机会起兵造反,发动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靖难之役,在建文帝统治的第四个年头朱棣率兵攻入南京,血洗都城后取而代之成为了新王,建文帝在动乱中失踪,属于成祖朱棣的历史才缓缓拉开了帷幕。

考古大发现,燕王扫北真相不应淹没

事关千百万年前的具体历史真相,我们身为后人在今日早已不得而知,唯一能够获取一些信息的蛛丝马迹皆来自史书记载及考古发现,而史书记载能够通过人为方式来操控,所以历史学家每每考古有重大发现都能够揭开一些时代秘闻。

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谋权篡位夺了侄子的皇位并取而代之,在河北发现了朱棣的亲兵家谱,民间对燕王扫北的说法广为流传,其中猜想更是众说纷纭。

鉴于谋权夺位的非正义性质的靖难之役,人们猜想燕王扫北是否一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扫平一切阻止朱棣登上皇位的障碍。

这显然有些夸大其词,古代科技落后,人口是第一生产力,朱棣想要称帝也不必要用血洗臣民北上这样得不偿失的方式。

另一种说法则相对更为靠谱一些,是说举家搬迁到河北落户的都是朱棣亲率的亲信士兵,交给他们的重任是战时拿起武器保家卫国,保卫国家疆域完整。

安定时则从事农业生产,成家立业,繁衍生息,既能够抵御北方外族入侵,又能够解决人口流失的问题,恢复北方的人口与经济。

河北发现朱棣亲兵家谱,揭开明朝燕王朱棣扫北秘闻,属于那个时代的真相如何后人无从查访,只能通过历史典籍的记录与考古发现的一些蛛丝马迹来猜想一二。

人无完人,发动靖难之役的朱棣夺位时生灵涂炭,后来也带领明朝走上繁荣,应以辩证的目光去看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张... 三国时期,北魏、西蜀、东吴3国鼎足并立,但大家的目光似乎主要集中到了蜀国方面,而往往忽略了魏、吴的存...
原创 古... 古代的青楼,远远不只是风月场所,而是一个小社会,映照着时代的光影。 有人在这里挥金如土,只为博红颜一...
原创 诸...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堪称是一位大神般的人物,未出茅庐三分天下,先辅佐三国中最弱的刘备,成就帝王基业,...
原创 龙... 作为华夏子孙,国民们知道龙有着至高的地位,更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但对于龙的真实存在性则是...
美加“木材关税战”打了几十年 编者的话:上一期的史海回眸版,我们回顾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对日本的汽车、摩托车以及众多电子产品打压...
原创 一... 文/清歌向暖 赵武灵王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赵雍只两拨操作,直接炸翻朝野。 1、废太子赵章(大...
原创 康... 说起清史,康乾盛世有着不少的故事,康熙、雍正、乾隆之间种种纠葛留给了后人无数的想象空间,康熙是大家公...
原创 明... 与吴三桂“有情人终成眷属”后,陈圆圆过得还不错,不仅逃过了清廷的追捕,还隐居深山得以善终。 陈圆圆...
汉景帝为什么要活活饿死富可敌国... 一、邓通其人 邓通是汉文帝的一名宠臣,他的父亲名邓贤,生逢高祖刘邦开国初年,他读过几年书,家道殷实...
原创 朱... 朱元璋:这个国家不能打,朱棣登基后,硬是把它打成了一个省! 文|明明 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对于朱元璋...
原创 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那些风云人物中,英国首相丘吉尔是最全能的,他是一个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
要解放台湾,最大的阻力是谁?美... 前言 两岸统一问题上,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阻力是美国,毕竟美国一直打着"台湾牌"遏制中国发展,通过军...
原创 晚... 提到清朝晚期,可谓令人唏嘘不已。清政府内忧外患,中华民族也遭受巨大的国难。在这期间,西方列强入侵,各...
非洲奥克洛:20亿年前的核反应...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历史始终以其无尽的波澜承载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张可久的“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
原创 宋... “卿等一百八人,上应星曜,今止有二十七人见存,只辞去了四个,真乃十去其八矣!” 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一...
原创 隋... 隋唐演义中的靠山王杨林的原型就是杨素。现在提及隋朝权臣杨素,给你的第一印象就是破镜重圆,而对于杨素本...
原创 这... 自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开始颁发以来,已经诞生了一百多位获奖者,除了一战二战期间的特殊情况,每一年...
博物馆里怎么还能逛“公园”? 博物馆里怎么还能逛“公园”? 半月谈记者 刘芳洲 “马王堆元素”在裸眼3D大屏里轮动,狸猫、漆器、T...
历史文化源流 | 治本在得人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既听其言、更观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里,看政治忠诚,看政治定力,看政治担当,看政治...
原创 影... 《——【·前言·】——》 你能想象一个人能在一夜之间写出一篇用一千个不同汉字组成的文章吗?这篇文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