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代统治者标榜“骑射根本”,重视武举制度,为何还会走向末路?
迪丽瓦拉
2025-08-28 00:34:16
0

我相信大多数读者对古代科举的认识都来源于文试部分,基于各方面因素并不了解武举科考,前几年周星驰电影《武状元苏乞儿》才让人对武举考试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

武举考试早在唐朝武则天时期就已经开设,据《新唐书·选举志》卷四十四的记载,“武举,盖其起于武后之时。长安二年,始置武举。”经历宋、元、明、清而走向成熟和完善。

尤其是清朝时期,统治者认为清朝能够一统天下“骑射是根本”,所以格外重视武举,清朝时期武举科考出身的人,待遇相比之前的朝代更好。

为了鼓励年轻人参加武举,雍正时期曾经规定,只要到北京参加武举考试者,即使落榜,也会根据路程远近发放路费,大大增加了年轻人参加武举的热情,整个清朝时期录取的武进士多达8000余人。

清朝时期曾经发动多次对外战争,都能够取得胜利,也有赖于武举考试选拔的诸多军事人才。

然而,这样一个备受重视,又做出重要贡献的科举考试,清政府却在 1901年7月下诏武科“所习硬弓、刀、石及马、步射,皆与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最终决定武举“永远停止”,上千年武举考试被废除。

那么,清政府废除武举科考的原因是什么呢?

武举考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

清代武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还是沿袭自唐宋以来的考试形式,虽然注重文化部分,但是武举内容主要还是拉弓射箭举大石头,这在近代战争中,无疑是落后的。

实际上从清朝建立以来,战争的形式是快速变化的,即使是清军入关时已经大量使用火器,并非对火器不了解,大量史料证明,火器的使用是清军得以统一天下的重要因素。

然而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害怕火器流落到反清武装手中,因此,清朝统治者坚持认为“骑射是根本”的思想。

这种思想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骑射的确是清朝士兵的骄傲,也并非说就此放弃火器的研发,只不过在农业文明面前,对火器的需求并不高。

这就导致了清朝武举依然将“骑射根本”作为教学指教思想,在教育上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与清廷在火器发展上的落后不同,西方已经开始全面革新火器,遥遥领先东方。

从鸦片战争开始,随着西方洋枪洋炮在战争中的大面积使用,在近代战争中完虐清政府,尽管当时清廷的开明人士已经提出应该“开眼看世界”,但还是进程缓慢。

直到清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军作战中,火器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过冷兵器,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湘军和淮军纷纷效仿,购买洋枪洋炮,从而放弃传统的冷兵器。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注重冷兵器为主要考核内容的武举考试就遭受各方面的质疑,在1878年,身为洋务派的南洋大臣沈葆桢就提出废除武举制度,上奏时表示当时的军中已经出现大量火器兵,然而武举考试是“所用非所习也”,因此“诚奉廷旨饬停武闱。”

可以说,在清朝武举制度下产生的人才,在清朝中前期的战争还能打几下,一旦到了近代战争中,面对拿枪炮的西方列强,根本就没有一战的实力。

开明人士呼吁改革武举,最后却以失败告终

鸦片战争失败后,以魏源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方针,提出学习西方人然后再去抵抗西方人。

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最终形成了洋务运动,很多开明人士在沈葆桢提出废除武举不被统治者接受的情况下,提出了改革武举的办法。

张之洞曾在《酌拟变通武科新章析》中写道:“今日用兵,专恃火器,外洋各国枪炮之制日出而益精,武学教练之法日推而益密。然则武科取士,断宜专习火器,别定良规,然后无所习非所用之弊”。

张佩纶于 1884 年上奏“中国诚危之耻之,则莫如变法,变法之效至久而至速者,则莫如武科改试洋枪。”在第二年,又上奏“窃聚中国之武进士、举人生员,以与西洋之兵敌,孰胜孰败,夫人而知之矣。聚中国之劈山炮抬枪鸟枪,以与西洋之后膛枪炮敌,孰利孰钝,夫人而知之矣。”再次建议将传统冷兵器科目改为考洋枪,依然没有得到清政府的采纳。

甲午战争的失败,让清朝的士大夫痛定思痛,引发了包括“明治维新”在内的新思考,在这场思潮中,对改革武举科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康有为在《上皇帝书第二》中就尖锐的提出武科考试采用弓刀步石非常无用,“虽今练军,皆用洋枪,无用弓刀石者”,主张“停止弓刀步石之武试”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清政府已经开始编练新军,而武举制度是完全不符合近代军事培养人才需求的。

张之洞等人的武举改革提议应该说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枪炮不是谁都能有的,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

在戊戌政变后,大多数戊戌变法的内容全部都遭到废除,改革武举也遭受牵连自然也不可能实现。

武备学堂的设立冲击了武举制度的地位

在武举科举无法适应近代战争,而改革又不能通过的情况下,另一群人则走出了“曲线改革”之路。

以荣禄为代表的保守派中的开明人士在不废除武举的前提下,提出“请设武备特科,参酌中外兵制,造就人才”的建议。

实际上,早在荣禄之前,李鸿章在1885年就已经上奏获准在天津设立“北洋武备学堂”,成为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随后各省均仿照天津武备学堂的办法设立学堂。

这是一些开明人士对顽固派的妥协之举,他们认为完全废除武举制度,会招来很多人的激烈反对,为此,在不废除武举的情况下,增加新式训练并考核的武备学堂,应该是可行的。

当然,这种新式学堂对武举制度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武备学堂并不单单像武举一样,只是一个考核过程,而是偏重培养过程,这是完全符合当时世界潮流的军官培训方法。

由于新军的军官都从武备学堂来招募,武备学堂培养的学生,不管成绩好坏,都能到军队中有一席之地,这是远远高于武举考试的。

因此,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到武备学堂去学习,在清廷逐渐把重心放到新军的身上,放弃传统军队,实际上武举出来的人也就没有用武之地,完全成了摆设。

武备学堂应该说是中国军事教育的开山之作,从此,中国军官发生了质的飞跃,在短短十五年的时间里,武备学堂培养了近1000名军官,北洋军阀的很多大佬都出自这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清朝中期之后,几乎很少出现有影响力的武举出身的人,而这些人仗着有一定功夫,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反而成了威胁社会治安的人,最终使得废除武举只是时间的问题。

总结:

在武举改革没有争吵不休的情况下,武备学堂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大,不断冲击武举取士制度,除此之外,武举取士也存在诸多方面的弊端,尤其是在晚清时期,作弊横行,武举考试缺乏公平公正的环境,早就已经丧失了它最原来的意义。

这一点在周星驰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也有讽刺,苏乞儿明明连名字都不会写,却能够通过文试,在武式中虽然成绩最高,武状元的头衔还是落在了王爷的侄子身上。

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屈辱的签订了《辛丑条约》,再次让人们感受骑射根本带来的挫败感,整个清政府已经意识到武举制度的鸡肋,最终废除了武举这个已经实行了上千年的取士制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儿... 在上海浦东的某个角落,住着一位对历史文化怀有无比热忱的胡先生。在他的家中,静静地躺着一枚看似普通却意...
原创 李...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上,篡位这种事情是常常发生了,南北朝、五代十国的君主大都是篡位来的,儿子篡父亲...
原创 西... 【历史】近代以来欧洲开始崛起,光是列强产生了十几个,一跃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区域,但是此后开始不断衰弱...
原创 战... 他十七岁一战封侯,震彻寰宇, 十九岁一骑绝尘,列阵祁连山,打通河西走廊,拓展了大汉万里河山,从此丝绸...
揭露历史的隐秘:古代皇帝为何不... 揭露历史的隐秘:古代皇帝为何不用自己的姓氏做国号? 首先,这个题目一定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因为中国古...
原创 隋... 现在说到隋炀帝,大家都有一个典型的暴君的印象,杀父夺权,杀兄妹。但你相信他上台后,修改了200多部法...
原创 重... 然而,库珀上任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原先487.7m的主跨增加到548.6m。他认为这样能避开主...
原创 周... 公元前221年,秦国大将王贲率军杀向临淄,齐王建不战而降,至此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不过...
原创 诸...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出现过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桥段, 诸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诸葛亮骂王朗 ...
原创 家... 在哈尔滨道里区,顾先生珍藏着一枚家族代代相传的珍贵藏品——中华民国二十年河南省造党徽百文铜元。这枚钱...
原创 洪... 天京事变后,权倾一时的杨秀清、韦昌辉相继被处死,洪秀全攥紧了太平天国大权,却也变得处处多疑,他虽然授...
原创 祖... 闻鸡起舞的祖逖,让晋元帝司马睿十分头疼。虽说祖逖一心为国,总是想着收复旧都,这也是为司马家好。可这事...
原创 1...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中华大地从封建的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平等的新时代,走了将近百年,在这段跨...
原创 非... 引言: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历史是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它流经无...
原创 明... 刘禅是支持姜维北伐的,也如同放手给诸葛亮一样一如既往信任姜维,协助姜维北伐给予最大的后方支持。 刘...
原创 韩... 二战之后,,朝鲜半岛的经济状况十分差,甚至不如非洲一些国家。特别是经历朝鲜战争后,,国家变成一片废墟...
三国杀:近乎一流的农民,如果没... 大家好,这里是你们的老朋友手杀菌!在三国杀的对局中,友石韬可以说是强度非常不错,与友诸葛的超级过牌、...
原创 中... 康有为、郭沫若都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中的杰出代表。两个人还都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 先说康有为,...
原创 陇... 陇右之战,以少胜多:达奚长儒率2千隋军VS沙钵略可汗20万突厥骑兵,血战三天三夜,连续交战十四场,还...
原创 金... 金国自从靖康二年攻取开封灭亡北宋后,在国祚剩余的时间中不断的攻打南宋都没有成功。而蒙古经过数十年的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