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为人之道,,立身处事之本,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物欲纵横,许多人丢掉这一原则底线,整出不少“狸猫换太子”的事情。短期内或许看不见损失,长此以往必定影响更多客源,最终自食恶果。
不管对于人还是事,诚信这道桥一旦建立,只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好处;如果出现裂缝,多年的努力则会瞬间崩塌。
诚信诚可贵,在人们传承的过程中,衍生出了众多优秀传统,比如拾金不昧。
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主张王阳明的心学:以良心的第一反应为做事依据。
很明显,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归还或者上交;如果内心经过思索再做出选择,大部分人都还是想将其占为己有。
如此一来,“拾金不昧”的优良传统又被称为“圣人之道”。
清朝时期恰好有这样一位传承者,自己因为闹肚子下船方便时,捡到了一堆金银财宝。他抵抗住了金钱的诱惑,将这对金银财宝上交给了失主。
看似一个举手之劳,没想到让这位船员走上了人生巅峰。
穷苦船员
这位船员名叫张员外,抛开所有的结局和眼光,他是一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百姓。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和财富根本不沾边。靠着自己的勤劳双手,勉强能够维持住个人的温饱。
母亲没上过什么学,大道理也不懂几个,唯一希望孩子能做到的就是淳朴善良、待人真诚。
张员外把母亲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加上个人要强的性格,人穷志不穷,咱就靠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赢得别人的尊重。
当时大清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船舶贸易之事就是高风险职业。一旦让朝廷发现,几乎就是掉脑袋的事情。
为了维持全家温饱,张员外在他人的介绍下加入了这个船舶大军。
据相关野史记载,张员外在上船之前因为口渴,在路边摘了几个野果食用,随后开始搬运货物。
没过多一会儿,他的肚子就开始疼痛,一刻也忍不了。
和船长打完招呼后,张员外就找了片草地蹲了下去。边方便边往前走,突然看见一个包袱出现在自己右手边。
出于好奇,张员外将其打开,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对金银财宝。
别人的东西自己不能拿走,但内心还是止不住会有邪恶的想法飘过。加上自己的周边没人,如果占为己有的话,自己这辈子是不是就不用发愁了?
张员外转念一想,如果这是别人毕生的积蓄,自己岂不是成了恶人?
他脑海中浮现出母亲的教导:人要淳朴善良。这些金银财宝不是一般的钱财,失主一定会返回来寻找,自己只需要原地等待就可以。
“有没有看到一个包袱?”一位男子大喊。荒山野岭的能够找到这来,一定是失主本人。
张员外向失主说明了发现包袱的经过,随即就准备上船。他边走边想:可算是了却了自己的心结,回去后一定要向母亲说明一番。
日月循环
本以为这件事会就此结束,突然一个和尚跳了出来。
“把包袱还给我”,上一位男子撒腿就跑。
原来,这个包袱真正的失主是这位和尚。该男子是偷走了他的包袱,在逃跑的过程中不慎丢在了此地。如今已经归还到手中,自己也可以离开了。
随后张员外继续搬运货物,中途上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太太。她表示自己在这边没有吃住的地方,想要去河对岸,看看有没有好心人家收留。
一旁的船员大喊:“一边去一边去,不要妨碍我们干活”。
张员外联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他决定用仅存的一点点积蓄,为她购买了一张船票。积善行德而神明自得,钱财上的亏损并不算什么。
不知道是招惹了哪路神仙,这位老太太在渡河途中突然离世,张员外不得不为此事负责。
船长还在不停地训斥他:“真是喜欢多管闲事,这下好了吧,怎么能摊上你这么个晦气玩意,赶紧想办法处理了去”。
张员外当掉了母亲送给自己的发簪,然后找了个地儿把老太太安葬。
和尚正是船上的一员,张员外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世俗炎凉的封建社会下,还会有这般善良的人,他决定将这袋金银财宝送给这位行善之人。
张员外站在原地思虑许久,还没等他缓过神儿,这位和尚已经走远,留给自己的那堆金银财宝。
表面上看似自己拥有了财富,实则更像是使命的托付。
张员外拿着这些金银财宝翻了身,同时还在坚守着个人的行善之心。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一个举手之劳真的会改变自己的一生。
笑侃人世间
故事终究是故事,绕来绕去无非是想说明一点:做个不贪财的好人。
多行善举,无形之中就是在为自己积累福报,人生亦实现圆满。但在这个过程中,若时刻以得到回报的想法去帮助他人,这样的善举并无任何意义。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无论是善意的谎言还是恶意的谎言,都有揭开面纱的那一刻。等那一天到来时,美好和心酸终将刻骨铭心,请留住内心的那份善良和诚信。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