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范蠡为什么能逃过勾践的屠刀,还预测到次子的惨死结局
迪丽瓦拉
2025-08-28 02:34:05
0

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撰文:梦貘貘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话说当年,范蠡、文种辅佐越王勾践侵灭吴国,吴王夫差不甘受辱,被迫自杀。

为了震慑各个诸侯国,勾践率大军北上,在淮水岸边摆开了阵式,每日不停地操练军队,此举惊动了周元王,赶紧派出使者赐封越王勾践为“伯”。

勾践采用“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的策略,主动把淮河流域的土地送给了楚国,把吴国先前掠夺宋国的地盘又还给宋国,把泗水东部的大部分疆域给了鲁国。

于是各方诸侯纷纷派出使者送来慰问信,祝贺他成功地晋级。

#01.

越国民众正在额手相庆之时,范蠡却让家人打点好行装,随时准备离开。

此时的范蠡已经晋升为上将军,眼看着安定和富足的生活即将来临,可是他近日一直紧锁着眉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这一日,他终于向越王勾践提出了辞行,勾践表现得很是激动,不住地挽留他:“先生,你怎么能够抛下我呢?我正计划着把越国的土地分一半给你,让我们一起共享这太平盛世。你不要再跟我谈论离开的话题了,不然我可真要生气了。”

范蠡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他对着越王说道:“虽然您下了命令,但是我的决心已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到处走走看看。”

众好友听说他要带着家人远行,一起过来给他送行,有人关切地询问范蠡:你今后以什么谋生呢?

他说:“《计然》中的计策有七项,越国只用了其中的五项,就称霸于诸侯,既然它可以用于治国,那么我现在想将这个谋略用于经商。”话音未落,他已经坐上一叶扁舟飘然离去。

范蠡不久就带着家人来到了齐国,他决定暂时在这里安顿下来。当夜他给远在越国的好友文种写了一封书信,并派人马不停蹄地将这封信送回了越国。

这封信一开头就写着:“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范蠡告诉文种越王的长相有极大的缺陷:脖子太长,嘴巴象小鸟嘴。这种人可以共患难,但是不可能共享乐。最后,范蠡劝告说:你应该和我一样,功成身退,这样才能保全性命!

文种读了信之后,对好友的建议有些将信将疑。经过深思熟虑,文种决定为了安全起见,从第二天开始,自己便找了个借口先不去上朝。

没过几天,越王勾践就起了疑心,他询问身边的官员,文种在家忙些什么。于是有人站出来构陷文种最近行动诡异,只怕是打着养病的旗号私下里图谋不轨。

勾践命一位使者带着自己的剑去文种家里传话,“先生,你教给我讨伐吴国的七条计策,我只用了三条就打败了敌人,剩下四条还在你的手上。我觉得吧,总不能让你的智慧就这样平白地浪费掉,现在你就到我的父亲那里去练练手吧。”文种只好被迫自杀。

#02.

在齐国定居下来的范蠡,化名为鸱夷子皮。他在海边找到了一块空地,带领全家一起在那里垦荒。几年之后,通过种植和养殖业,他便获利数十万。

齐国人听说了他的大名,认为范蠡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官府向他发出了邀请,请他前去做官。

范蠡再三地推辞不就。某一天,有一位使者带来了齐国太宰田成子的口谕,邀请他去政府里担任要职,为了表示诚意,田成子还让使者给范蠡带来了一枚相印。

田成子在齐国是位只手遮天的权臣,范蠡不屑和这类人为伍。他明白,又到了自己离开的时候了。

范蠡私下里告诫家里人,尽快地收拾好行李,明天晚上全家就要搬离此地。家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感到十分地诧异,追问他为什么要如此地匆忙。

他感叹道:“我种地可以轻松地积累万贯家财,如果想做官,人家就给我卿相职位。我不过出身布衣,这两样都可谓是我人生的最高境界。可是它们现在一起砸向我,那绝对预示着不祥。”

#03.

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名为曹国,它的第一位国君就是周文王的嫡六子曹叔振铎。

公元前487年,曹国被宋国灭亡。《左传·哀公八年》上对此作过记载:“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

曹国原来的国都陶丘被称为“天下的中心”,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是当时的货物集散中心。据说孔子的学生子贡经常在陶丘买卖货物,所赢利的钱财大部分赞助给了老师。

范蠡一家离开齐国后,就搬到了陶丘。为了隐匿身份,范蠡再次更名为“朱公”。

父子几人在陶丘进行农牧业开垦并经营贸易,他们囤积居奇、低买高卖,短短几年时间,范蠡便积累了上万家财。他又一次声名鹊起,因为他住在陶丘,所以认识他的人都尊称他为“陶朱公”。

#04.

朱公隐居之前育有两子,到陶丘定居之后,他和妻子又生下一个小儿子。几个儿子渐渐地长大,朱公就把家业逐渐交到这几个孩子的手上。

一天,有人传话告诉朱公,远在楚国经商的二儿子和他人起了冲突,一怒之下,竟然将对方杀死了。现在二儿子被囚禁在楚国的监狱里。

朱公在家人的哭声中呆坐半晌,然后喃喃自语道:“杀人偿命,这是做人的道理。不过,作为千万富翁的儿子,他不能让人随便处置。”

他抬起头看看围在自己身边的两个儿子,抬手将小儿子唤到了身边,沉吟着说道:“我等一下给你多备些黄金。你今天就动身去楚国,赶到那里后,你想办法打通一下关节吧。”小儿子低声应是。

不久,给小儿子准备的牛车就牵了过来,装在褐色盒子里的黄金也被人抱了出来。家人们都站在路边准备给小儿子送行。

可是自从朱公指定了小儿子去营救哥哥之后,朱公长子的脸色就变得非常难看,他呆呆地站在人群里不发一言。当朱公的小儿子坐上了牛车,正准备出发的时候,他咬了咬牙,冲出了人群。

长子拦在路的中间,向父亲请求派自己到楚国去,朱公根本没理会他,于是长子跪在地上大声地哭诉:“家中的长子被人称为家督,如今弟弟犯了大罪,父亲不愿意派遣我去活动,却让小弟前去,这说明,在父亲的眼中,我是个一点用处都没有的孩子啊。”

他越说越激动,拿出一把短刀在那里寻死觅活的。朱公的老妻吓得面如土色。急忙上前劝说道:“我们现在派小儿子去楚国,还不见得能够把老二营救回来,但是你这样一意孤行,我们首先会失去大儿子。”

朱公叹了一口气,点点头,不得已只好同意派长子去楚国。他回房给自己旧日的好友庄生写了一封信。

朱公将信交给长子,并嘱咐道:“你这次去楚国先去拜见庄老先生,把车上的黄金全部交给对方,一定要听从对方的安排,千万不要和对方产生任何争执。”

长子点头应诺,转身上了牛车。朱公的妻子跟了出来,又偷偷地塞给儿子一大包黄金,叮嘱对方小心行事。

#05.

朱公的长子不日就到了楚国,他心急如焚,到处打听庄老先生的住处。有人告诉他,庄老住在楚国的近郊,房子的门外杂草丛生,很是不堪。

长子遵从父亲的教诲,首先拜访了庄老先生。庄老先生听说了他的来意,捻须思虑半晌,告诉他:“你现在就回去,千万不要在这里停留。将来你的二弟出来之后,你也不要到处询问原由。”

长子从庄老先生的房子里出来之后,想想还是不太放心,他就近找了一个旅社住了下来,用母亲塞给他的黄金再上下打点几位认识的楚国权贵。

楚惠王都要尊称庄老先生为“老师”。尽管他当天收下了朱公的馈赠,可是他已经计划着等自己事成之后,再将那笔黄金退还回去。

庄老先生等到朱公的长子告别之后,对自己的妻子交待说:“你可记住了,这是朱公暂时让我保管的黄金。如果将来我突然病死了,这笔黄金还没有还给朱公,你一定不要动用这笔钱,替我还给对方吧。”

他认为庄老先生是一位穷困潦倒之人,可能会只收钱不办事,内心大概还在怪罪自己的父亲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庄老先生过了几日找了个恰当的时机进宫谒见楚惠王,他借口天上星位的移动,警告对方,楚国国内可能会发生灾变。

楚惠王极为信赖庄老先生,连忙询问对方:“老师,照您这么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灾难的发生呢?”

庄老先生指点道:“君上,只有广施仁德才能免祸。”

楚惠王点头称是,即刻派人查封贮藏三钱的府库。听到消息的权贵跑去向朱公的长子报喜道:“君上马上要大赦天下了,你的弟弟就要被释放了。”

长子追问道:“您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那位权贵回复说:“每次君上发布赦令之前,都要封闭三钱的府库。而昨天傍晚,君上下令封库了,所以这件事应该已经定下来了。”

他忆起自己送给庄老先生的那批黄金,内心不禁隐隐作痛。他感到不忿,决定到庄老先生家里讨回自己送出去的黄金。

庄老先生见到他后,有些吃惊,问道:“我不是让你回家等消息吗?”

长子外表恭敬地回答道:“是的,先生,我没有离开,我对弟弟不放心。今天听说楚王就要大赦天下,二弟这下不用麻烦老先生您再费心安排了。我这次来就是向您告辞的。”

庄老先生盯着他看了几眼,回头嘱咐了家人几句,过了一会儿,庄老先生开口道:“贤侄,你上次送过来的黄金我就放在里屋的桌子上,你进去拿走吧。”

长子假意客套了几句,进屋取过黄金,喜笑颜开地告辞而去。

#06.

被一位年轻人戏弄了一番,庄老先生感到羞愤不已,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去拜见楚惠王。

他貌似疑惑地向对方打听道:“我前几天劝说君上实施仁德来阻挡灾难,今天早上,我刚出门,在路上听到有人谈论陶丘朱公的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君上囚在这里。”

楚惠王告诉庄老先生的确是有这么一回事,这次大赦,此人也在名单之内。

庄老先生恍然大悟:“怪不得!怪不得百姓们都在传言,说朱公拿出了许多的金银财宝贿赂楚国的权贵们,所以这次君上大赦天下,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体恤楚国人民,而是为了找个理由释放朱公的儿子啊!”

楚惠王听到庄老先生的话后不由得大怒:“简直是一派胡言,我怎么会这么做呢?”他于是马上下令将朱公的儿子斩首示众。

朱公的长子最终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到了陶丘。

#07.

长子回到家里后,全家人都陷入沉痛之中,只有朱公坐在一边独自发笑。老妻诘难他为什么如此冷漠。他说:“我本来猜到了长子如果去楚国的话,他弟弟的命就保不住了。”

朱公又望向小儿子,“而我的幼子,从出生时就享受着富贵荣华的生活。乘坐最坚固的马车,骑着最高大的骏马,射猎最弱小的兔子,哪里会想到钱财得来不易呢?所以他不会把金钱看得很重,舍弃起来也会毫不吝啬。这就是我当日安排幼子去楚国营救二儿子的原因。”

朱公最后说道:“罢了,这件事大家不必再为此悲伤了。其实从长子离开的那日起,我就在日日夜夜地期盼着二儿子的尸身被人送回来。现在也算是得偿所望吧。”

据说,陶朱公最后老死在陶丘。

范蠡的一生经历了三次转折,不论是在越国、齐国还是陶丘,他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这难道是上天一直在眷顾着他吗?

吴越之争,他运筹帷幄,协助处于劣势之中的越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成功登顶之后,他知道收敛锋芒,远遁他乡,从而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当再次获得上位者的关注时,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审时度势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

古往今来,总是有人在慨叹时运不济,没能让自己施展过人的抱负,可是他们如果象范蠡一样能够准确地把握时局和人心,这些人真的没有成功的机会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李云龙对自己的警卫员和尚说过:“你小子如果不是给我当警卫员的话,最起码也是个连长,你觉得亏不亏?”,...
原创 外... 外蒙古,位于亚洲中部,北邻俄罗斯,南接中国。 按理说,作为邻居,在有中国保护和外贸加持的背景下,外蒙...
原创 双... 在中国革命早期地下工作者中,杨登瀛的经历有些特殊,他是中国特工史上第一个双重间谍,曾是上海滩的“花花...
原创 发... 众所周知,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是中国主动发掘的唯一一座帝王陵。虽然这座帝王陵的发掘给我们提供了...
原创 秦... 如果说什么,是区分人与人最重要的标志符号,自然要属于自己的姓名,名字加以区分,姓氏则确定了祖上的渊源...
原创 欧... 今天我们看俄乌战争,会发现美国和欧洲其实是两种态度。美国的态度比较现实,就是要从中牟利,民主党觉得让...
原创 百... 《梳头二首》:“白发三千丈,斯言若未公。下梳惊落雪,倚槛且晞风。” 每个长发女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梳头...
原创 南... 随着《满江红》的热播,英雄岳飞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人们纷纷为赵构杀岳飞感到不平,为南宋北伐功败垂成...
原创 古... 这个案例其实在现实战争中是很少见的!即便有个例,那也不可能不吃饭,不上厕所,否则那不还没打就减员了吗...
原创 《...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始终遵循着这条铁律,治世如强汉盛唐,乱世如三国南...
原创 西... 今天,老婆突然问我一个问题,她说:你总说中国女性地位高,可为什么欧洲那边好多国家都是女王在统治? 女...
明明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为什... 不知从什么时候,一股否定尧舜禹禅让的思潮弥漫网络。有人引用《竹书纪年》等古籍记载,贬低甚至否定儒家一...
原创 梁... 梁山之上虽有108将,但也是分三六九等的。第一等是四大核心,宋江、卢俊义、吴用和公孙胜。第二等是梁山...
原创 刘... 曹魏太和二年、即蜀汉建兴六年,这一年蜀汉两度兴兵北伐曹魏,春天是诸葛亮的首次北伐,他率领大军出祁山之...
原创 东... 东晋,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王朝,不过这个王朝还是很有意思的。东晋和西晋是一脉相承,是在西晋灭亡之后建立的...
原创 二...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秦皇陵兵马俑被发现以来,一直就震撼着世界,更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和“二十世纪...
资阳蒙溪河史前文化遗址群或将改...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考古的发现不断刷新着我们对先民生活的认知。四川资阳蒙溪河文化遗址,这一沉睡了5万...
原创 2... 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原创 党...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关于少数民族的分类,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说。但这个...
原创 从... 他出生于湖北,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复旦大学法律系的学生,一毕业就拥有了令人艳羡不已的外交部工作。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