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几回合还原一个明朝诡局:被抹黑,被造反,被困铜缸烧成灰的汉王
迪丽瓦拉
2025-08-28 06:33:31
0

骄纵谋反、肆意作死,明成祖朱棣的二儿子,汉王朱高煦的一生几乎可以概括成这八个字,败寇在成王的历史中向来如此。但成王的胜利者往往也是最诡秘的阴谋家,汉王朱高煦极有可能从他侄子朱瞻基继位登基的那一天,就掉进了注定要他不堪惨死的阴谋陷阱里。

第一回合 腋下龙鳞

有种说法,朱高煦的腋下皮肤状如龙鳞,如果他是大明第四位皇帝的话,这一细节一定会被玄奇放大,遗憾地是历史没给他这样的机会,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抹黑式的放大。在《明史/朱高煦传》中,朱高煦性情凶残、不专学问、言语轻佻,完全就是一个狂妄骄横之辈。但在《明史纪事本末》中,曲贬朱高煦的字句却露出了一些破绽,“高煦狙诈多智,以材武自负,善骑射。”一个狂妄骄横之徒却又是狙诈多智,这其中该如何玩味,不仅如此,史书中还特意说明他位列三公的舅舅徐寿辉对这个少年是既厌又畏,“非但不忠,且叛父,他日必为大患。”一个老谋深算的大明重臣如此看待这个狂妄骄横的少年,你能说朱高煦仅仅就是个有勇无谋的“勇悍无赖”?

第二回合 盗马闯关

就是这样一个勇悍无赖,在朱棣起兵之际帮父王挣脱了最致命的枷锁,他果断地盗取了徐寿辉的宝马,领着哥哥弟弟以迅雷之势逃离了南京,并一路闯关回到了起事大本营北京。可以设想,如果他与哥弟三人一直被当作人质软禁在南京,朱棣的靖难之役能否打响实在是一个巨大的疑问,是他以自己的智勇果断粉碎了朱允炆对朱棣最致命的钳制,而史书上关于他盗马以及沿途所谓的为非作歹只不过是他领着哥弟摆脱千里截杀的凶险闯关,因为实际如此,也就不难理解当朱棣得知三子平安归来后会欣喜若狂地说出那句话——“吾父子复得相聚,天赞我也!”

第三回合 靖难奇功

随着朱高煦三兄弟逃离南京,朝廷已丧失了削除燕王的最佳时机,而在朱棣揭起“靖难”大旗与建文帝争夺天下的生死大战中,朱高煦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成祖屡濒于危而转败为功者,高煦力为多。”从《明史》中的这一句不难看出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屡次扮演了临危救父的角色。从具体的战争过程看,更是惊心动魄。白沟河一战,朱棣几乎被擒,是朱高煦在极度危险的境况下率领精锐奇兵斩杀瞿能父子,救朱棣于危难。东昌之战,在燕军大将张玉战死,朱棣即将被围杀之际,又是朱高煦及时赶到杀退追兵,救朱棣脱离被追杀的险境。小河—灵璧一战,朱高煦的伏兵出击更是整个战局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而说到整个靖难之役最终扭转燕军颓势的浦子口之战,因为朱高煦在战役的关键时刻又一次以奇兵扭转战局,朱棣激动地对朱高煦说出了“勉之!世子多疾。”这几乎就是对朱高煦未来储君之位的暗许。

第四回合 阳谋招祸

朱棣夺得天下后,打天下变成了坐天下。因为对朱高煦曾许诺过储君之位,加之朱高煦类己,朱棣在立储之事上一度犹豫,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嫡长子朱高炽。作为皇位实为篡夺而来的朱棣而言,一旦做出了立储决定,那他随后的政治布局自然会尽可能地杜绝篡位之事再次发生。从这个时候起,朱高煦就成了威胁大明江山社稷稳定的危险人物。而站在朱高煦的角度,朱棣失言以及自己战功赫赫显然成了他肆意阳谋的理由,朱高煦作死的种种事迹大部分都发生在这段时间,封王不走,强索护卫,暗练私兵,朱棣因为理亏一再容忍,但为了社稷安慰最终还是将朱高煦驱封到了弹丸小城。可以这么说,从朱高煦被驱封到那座弹丸小城的时候起,造反成功几乎就是不可能的,这一点朱高煦自己想必非常清楚,因为他全程参与了父亲的造反,他深知凭借一座小城是无法积蓄挑战大明江山的实力的。

第五回合 朱瞻基的阴谋

朱棣对大明王朝第二个皇太孙朱瞻基的培养显然要强过朱元璋对大明第一个皇太孙朱允炆的培养,更何况一样的侄儿皇帝,不一样的帝王手段。因为此前的大明王朝留下了太多叔侄争夺天下的血腥教训了,所以朱瞻基一登基就开始了对他叔叔朱高煦的阴谋布局。仁厚是朱瞻基和他父亲朱高炽最好的烟雾弹,而朱高煦深知造反无望,他也只能去选择相信兄侄两位皇帝的仁厚。在朱瞻基御驾亲征前,编造朱高煦造反实在是一出复杂的政治阴谋大戏,朱瞻基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既保证了有御驾亲征的理由,又准确地拿捏准了朱高煦不会真的拼死一搏,这其中烟雾弹、麻醉剂释放的恰到好处。

第六回合 束手就擒

当朱瞻基亲征大军将朱高煦的孤城团团围住的时候,朱高煦最终无奈地选择了去相信侄子的烟雾弹。他拒绝了城中亲信殊死一搏的建议,当他由小道出城面见朱瞻基时,即便知道这是侄子布下的陷阱,他也只能看着自己掉入陷阱中。史书中将朱高煦造反描述的那叫一个不得人心毫无谋划,试想一下,一个全程参与过造反并在造反过程中屡建奇功的将帅之才,如果他真心造反会是这样不堪?沿途没有探报?眼见亲征大军一路向孤城合围自己却守着孤城无动于衷?没有布放,没有南下,也没有北上——

第七回合 被困铜缸冤死成灰

朱高煦之死在史书中完全被描绘成了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朱瞻基来囚禁地看望他,他一时作死伸腿将皇帝绊倒了,皇帝恼怒之下将他扣在了大铜缸里,怎奈朱高煦有使不完的作死傻力,他居然把铜缸给举起来了,这下皇帝更愤怒了,于是在铜缸周围架起了柴火,就这样,史上最会作死的大明汉王被活活烧死在铜缸里。

而如果换个角度来玩味一下这个场景,如果你是一个被造反被囚禁注定还要被杀的人,多年之后见到了制造这一切的仇人,你的愤怒难道还会是作死?

我想只能是愤怒地以死抗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苏联是和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在冷战期间两国互不相让,险些造成了核武器级别的第三次世界大战。199...
有文化的吉林市(十五)夫余国迁... 汉、魏时期、是夫余比较强盛的时代。西晋以后,夫余频遭邻近各族的侵袭、国势开始衰落。夫余历史上最后一次...
原创 东... 接着说那些喜欢贬低建国后的东北,而吹捧建国前的东北富强发达的 历史事实是东北在建国前和建国后就是地狱...
原创 明... “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段话很多人都听过。这段话讲的是明朝的历史,主要...
原创 涨...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把在北京打工的外地人员称为“北漂”。但是殊不知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北京城竟然也是“漂来...
原创 领... 时至今日,在很多美洲国家内仍能听到“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的说法。这样的说法不是瞎编滥造,而是美洲...
原创 聊... 其实历史上的曹叡,是一个被严重低估了的皇帝。 一是因为曹叡在位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二是因为曹叡在位...
这些古代的“纪检干部”有多刚 “ 在历史上,江西泰和走出了47名监察御史和按察使。他们监督国家法律、法令的执行,维护国家利益,为民...
原创 欧... 在公元7世纪,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在南北之间架设起高速通道,留下了“弊在当代,功在千秋”的评价。 利...
原创 朱... 朱棣能文能武,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他?你可能忽略了这两点。 朱棣能文能武,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他?你可能...
原创 李... 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晨雾未散,玄武门前刀光剑影。这场持续不到半日的政变,却在史书上留下无数疑...
原创 原... 引言:蒙古族人骁勇善战,朱元璋最后能开创明朝276年的基业,也是历经千难万险,没有背景,没有权势,以...
原创 同... 前言 你有没有想过,天底下最危险的职业,恐怕是"傀儡皇帝"?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曹魏40年崩塌,东...
原创 古... 从古至今我国对于死者的入葬事宜都是非常谨慎的,而古代和现代相比规矩要更多,在古代人们离世之后需要按照...
原创 苏... 宋朝文坛巨匠苏轼,可以说是古代交友最多的文人了,他不仅交朋友很广,而且还很复杂。既有朝中官员、文人墨...
原创 步... 作者:青灯 三国出枭雄,孙权、曹操、刘备三分天下。都是当时的翘楚,历史对于他们都是难分伯仲。 三个...
原创 原... 该如何对元朝进行评价,从哪一方面去了解它的历史,一直以来历史学家都对这个神秘的朝代解释较少,再到我们...
原创 公... 前言 公元641年,藏地天才少年松赞干布亲眼目睹十余天前还傲视天下的吐蕃大军,在一个深夜被唐军区区...
浓缩千年赣鄱文化的江西古建筑 “档案江西”音频展播 浓缩千年赣鄱文化的江西古建筑 散落在江西各地的历朝历代的建筑,犹如一部凝固的赣...
原创 朱... 引言 首先,朱元璋的高明之处在于对自己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分清了主要对手和次要对手。反观李自成进入北京...